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国内外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理工科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浅述了全英文教学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国际化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理工科全英文教学背景,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融合国内外教育资源,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受教育群体习惯思维带来的全英文教学瓶颈问题。
[关键词] 全英文教学;教育资源融合;理工科专业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理工大学第十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国内外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2019ZXJG025)
[作者简介] 任仕伟(1985—),女,吉林集安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稀疏阵列信号处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8-0010-04 [收稿日期] 2020-07-29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推动全英文课程建设,探索全英文教学方法。通过全英文教学,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学生全球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全英文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抓手,不仅能使一个学校、一个学科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促进学科发展前沿化,而且能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高校师资和学生水平。全英文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
从国家鼓励和推动全英文专业教学以来,国内众多高校积极投身相关专业国际化建设,在全英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反思和改进[1]。目前,国内在全英文授课方面的探索,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学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大概分为两类,一是面向国内本科生、研究生;二是面向留学生。面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内高校学生,研究者在分析和总结全英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在提高师资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性、适当选择教材、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方案[1-6]。面向来华留学生,研究者依据学生特点和需求,总结了现行全英文教学的困难和原因,在多模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缩小文化差异、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益有效的改进办法[7]。
北京理工大学近年来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不断推进师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资助全英文授课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和学习、支持国外教师到国内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开展暑期国内外高校交流、学分互认、海外毕设、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并为全英文教学专门设立小组、设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诸多举措,极大推进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信息与电子学院微电子教学团队在全英文教学与改革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首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电子电路全英文课程体系,涵盖了“数字电路”“电路与电子线路实验”“模拟电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建模”“集成电路工程”等电路与微电子方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次,在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改革中,探索了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理念的教学改革[2];基于问题式学习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 Project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改革[4];基于网络大规模在线课程的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新型教学模式[5]。
尽管诸多参与全英文教学实践和管理的研究人员,在全英文教学方面提出了各种问题,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性探索,但是,当前的全英文教学探索仍然存在严重的泛化性和趋同性,各学科教学模式相似、提议笼统,没有涵盖教学环节的多个方面,措施不够具体,缺乏可实施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开展针对理工科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深度融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拓展国际视野、深入研究国际文化、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全英文教学改革、提高全英文本科生和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
二、全英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国际化课程教学体会和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全英文教学教师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留学背景,深度参与过国外专业课学习或教学;二是没有留学背景,但具有短期出国研修经历;三是没有出国经历,但邀请过国外教授来华讲授全英文专业课,对国际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四是以上经历都不具备,依靠自身的中文专业课教学经验和研讨学习,进行全英文教学。第一类教师具备多年国外留学经验,对国外教学模式和跨文化氛围感受深刻,能较好地将国际前沿技术、学术新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他教师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思考,对全英文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和逐步改进,但仍然难以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深刻的国际化教学改革。有些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限,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国内外教师共同参与全英文教学,将对带动教师深入体会、感受和思考国际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缺少国际前沿知识、技术趋势和跨国文化的融入
一门优秀的全英文工科专业课程,应该能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全方位体现、融入和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拓展国际学术视野、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宗旨。然而,当前的全英文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在形式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比如以全英文为教学语言、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增大工程设计环节比例等,但在跨国界、跨文化氛围营造、前沿知识体系构建、科研教学融合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和有效实践。在师生深入交流、知识横向、纵向立体呈现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未紧随国际新技术、新形势、新变化、新动态,采用生动鲜活的科研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实际上,单纯将中文课程英文化,并非全英文教学的目的和宗旨所在。现阶段全英文教學极需深入国际化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国内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社区性的有效讨论和交流,课堂活跃度不够。尽管教师授课实现了全英文,但学生听得多、说得少,即使课堂上使用英文进行提问和讨论,但课后作业的完成仍以中文为主要语言,不利于英文专业词汇的学习和英文思维方式的建立。此外,课堂组织方面,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讲授,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很难得到实时反馈。课后学生与教师见面和交流的机会有限,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将影响授课效果,不利于自身英文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平台,将对改善现状有极大的帮助。
三、基于国内外资源深度融合的理工科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立足于理工科全英文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交流三个方面探索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立体合作模式,开展全英文教学的深度国际化研究。
(一)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
国际主流教育理念倡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堂多以讲授关键性、架构性知识为主,辅以灵活机动的学生提问和课后具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延展知识架构的目的。课堂之上,教师未必会将知识完全讲深讲透,但会在广度和前沿性方面吸引学生,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相比之下,国内主流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内容由浅入深、面面俱到。由于缺乏活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被动听课,课堂参与度不高,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弱,知识面受限于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改革既要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可实施性。
为提升教学理念,应考虑建立国内外教师联合教学组,每组至少包含一名国外教师和一名本校教师。教学组联合探讨全英文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分工和教学组织方式。国外教师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教学理念带动本校教师自主进行教学创新;国内教师根据对本专业学生特点、知识基础、发展需求的了解,融合国外教师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针对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具有理工特色、符合国内学生对新型模式接受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世界前沿理论和技术接轨,当前大多数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国外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为纲目。国外教材非常注重当代前沿技术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的融入,一般由一流科学家编写,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配有课程网站,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实验案例及多媒体资源和链接。网站内容更新速度快,及时增加最新资讯,介绍科研成果[6]。相比之下,国内教材具有系统性、严谨性、推理性,适合学生细致系统地学习知识,很多考研内容参考于国内教材。如果单纯选用国外英文教材,会使得课堂内容不够丰满,尤其很多学生将来面临考研,知识架构无法适应考试,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若单纯选用国内教材,又无法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体验不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教学[3]。
为此,本文提出首先分析、梳理、比较国内外优秀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包括讲授内容、素材、课后练习和实践环节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从教材的选取与融合、教学大纲设计、课堂素材中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分工合作等方面开展创新性融合。
1.教材选取及大纲设计。通过国外教师推荐和国内教师选编的方式,融合国内外教材的精华,合理编选各章节知识点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阶段性目标,实现阶梯式的系统知识构建。
2.课堂素材选择。以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配套网站资源为基础,辅以国内外教师提供的最新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演示素材,利用文字、图片、Flash、视频等多维度多形式的多媒体素材,生动形象地提出实际问题、展示科研实例。国外教师在科研前沿的把握、项目丰富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充分利用这些科研实例和生动素材,能给学生在与教材、复杂原理和生动学习之间提供友好界面。
3.课后实践内容制定。根据教学阶段,依据教学大纲,以“理论+实践”循环上升的模式,深入和延展教学成果,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具体题目由国内外教师根据自身开展的最新科研项目联合选定。这样既能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通过科研前沿的深度参与,延伸理论、提高工程能力、深入消化理解相关知识,又能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今后申请出国、考研保研、继续参与国内外教师团队工作、很好地适应国内外科研氛围和科研内容等提供便捷途径。
(三)教学组织的深度融合
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的关键因素[7]。课堂教学形式呆板单一或仍然以“填鸭式”授课模式为主,会减弱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课后作业和练习从内容到完成形式的选取,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在课后自主挖掘知识,拓展知识宽度和广度。当前全英文教学受学时数和大纲内容限制,大多以传统方式组织教学,如教师教授为主、课后习题作业为辅,理论课程之后进行一定的工程实践。虽然形式上看,各个教学环节都有所涉及,但从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学术英语表达等方面看,与国际主流教学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研究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让国外教师以视频课堂、网络平台、实践题目规划及点评等多位一体的授课形式,深度参与国内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并借此融合跨文化元素,营造全方位立体的全英文教学氛围,让国内教师和学生深度感受国际教学,学习先进理念、理论和技术。
教学组织方式包括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和授课平台的深度融合研究。第一,授课方式融合方面,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联合国外课堂,开展适度的视频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组协商,选取国内外同一门课程,同时进行视频教学,让学生深度参与国外教学,与国外学生同时进行课堂学习、回答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切身体会国际教学风格,实际参与现场课堂,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国内教师同时以“热点引入、提出问题、启发思考、问题分析、知识引入、實例应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第二,组织形式融合方面,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实时开展课堂提问、讨论和练习,打破课堂沉默,使学生开口讲英文,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将学生听变为学生讲,通过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等方式,带动学生深入思考、消化和理解课堂内容[3]。第三,授课平台融合方面,利用国外优秀的课堂网络平台,实施课后实践作业的提交、课程重点回顾和答疑。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下载课件、多媒体材料、作业等,亦可上传作业、与国外教师或助教实时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可以打破空间局限,让老师能够实时解答学生疑问,获得教学反馈和提议,及时改进教学。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国内理工科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等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优势,开展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本文提出的深度合作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合作教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学,碰撞出火花。同时,借助发达的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与国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利用国外教师在科技前沿的技术优势,把新动态、新内容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国外教师带动国内教师,让全英文教师深刻体会、切身感受跨国界交流、跨国界文化以及国际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为课程带来的新活力,进而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切实推进全英文课程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嘉欣,齐明,梁亦诚,沙峰.全英文教学的学生反馈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8(4):96-99.
[2]王芳,杜青海,崔维成.《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215-217.
[3]马郑玮.全英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探索[J].外语教学.2018(17):200-201.
[4]唐红艳,崔红玲.电路分析基础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147-148.
[5]毛爱华,张星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15):60-63.
[6]赵可.中外合作办学中普通物理课全英文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38-340.
[7]吴晓欢,田峰,季薇.《通信信号处理》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24):139-141.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教学改革探索 2021/5/7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2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