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第11期·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施情况调研分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11期·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施情况调研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17 11:01:17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李小路 张艺龄 徐立军

[关键词] 国际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教育理念;国际化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改项目(4313031);2020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13130100)

[作者简介] 李小路(1981—),女,天津人,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张艺龄(1996—),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9级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蓝绿激光雷达水下探测技术;徐立军(1968—),男,河北保定人,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维成像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8-17

引言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化接轨,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后备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与国家对人才培养计划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了解国际规则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国际型人才,以此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自1999年我国确立了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的战略以来,研究生教育人数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案还不够清晰具体,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仪器科学与光电技术专业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上的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下面临的挑战,提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对提升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一、调研情况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要问卷发放对象,采用匿名的方式,调查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现状,并通过现状发现国际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时间为2020年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针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国际化教育情况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其中硕士研究生占80.48%,博士研究生占19.52%,问卷主要围绕培养方式、国际化教育资源、留学需求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调查。

(一)国际化教育师生角色

多元化的导师培养方式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导师与学生能够进行高频率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偏好,因材施教。本问卷对导师的学生培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学生导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对教育模式的不确定性及非因材施教的人数各占20%。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中,大部分导师均可针对学生群体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采用多元化、灵活化的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国际化教育。

(二)国际化培养活动

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与国际交换项目是国际化培養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学院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针对学院提供的国际交流活动机会的调查结果可知,约有45.45%的学生认为学院提供的国际交流机会和支持不多,而认为机会较多的学生人数约占25.45%,对学校国际交流活动不了解的学生约占21.83%,约有7.27%的学生认为学院提供的国际交流机会很多。此现象表明,学院的国际化交流活动提供次数有待增加,学校作为组织单位要加大国际学术交流信息的宣传力度。

对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59.26%的学生未参加过任何国际化的培养活动。在参与过的学生中,约有29.63%的学生参与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约有7.41%的学生参加了国际短期交换项目,有3.7%的学生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国际化培养活动。这表明现有的国际化培养活动形式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三)国际化氛围与成果

针对本学院的国际化氛围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学院国际化氛围很浓厚的学生仅占1.85%,认为学院的国际化氛围一般浓厚的学生约有50%,认为学院国际化氛围较浓厚与不了解的学生占比相当。由结果可知,目前学院的国际化氛围还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并未获得国际化培养机会,国际化活动形式和数量有待增加。

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其产出成果也应该是国际化的,这就要求研究生能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具备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能力等[2]。在学生对自身现有英语水平的评价中,约有48.1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一般,有40.84%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良好,约有1.75%的学生认可自身的英语水平,约有9.26%的学生不认可自身的英语水平。此现象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这成为阻碍国际化培养的原因之一。

对学生参加的国际化培养活动次数及发表的英文论文数量进行评估,见图1。没有参加过国际会议、国际课程和讲座的学生占比较大。约有74.07%的学生没有发表过英文论文,22.22%的学生发表过1~2篇英文论文,3.71%的学生发表过3~5篇英文论文。综上所述,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产出国际化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参加过国际化培养活动,以及没有发表过英文论文的学生占比较大。

(四)学生意愿

问卷设置了关于学生对学院国际化教育形式的期待调查。调查显示,对国家公派留学和短期国外交换培养项目有期待的学生比例相当,均占70%;仅次于这两个项目的是参与短期国际会议(约占64.81%)和期望开设外教课程(约占38.89%)的学生。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们对于国际化培养最期待的方式是直接“走出去”,以此获得国际化视野和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

二、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问题及举措

与国际化教育水平一流的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起步时间较晚,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系统中的部分构成要素未能充分发挥效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我国目前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易推广的如下三个举措。

(一)建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鉴于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生也未能充分将国际化教育与个人发展路径相结合,上述现状导致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3]。

针对国际化教育观念薄弱的问题,应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打破保守和封闭的屏障,形成开放式的教育体系[4]。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培养符合国际市场标准和需求的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师资、生源、教学培养过程及研究工作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加大对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5],深刻理解与掌握中外多元知识与文化,培养能够直面国际市场挑战、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6]。

(二)促进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多样化

当前,调查学院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及培养方式主要是从“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思维出发,采用的模式较单一。短期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国际交换项目无法从深层次的学术思维方面影响研究生,此种方式的国际化教育程度不深。同时,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平台还不够成熟,未能建立长期、有效、高质、多元的国际合作通道,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平台[7]。

针对运行模式单一的问题,要促进国际化教育模式多样化,开展国际会议交流、短期交流、大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帮助研究生跟踪前沿技术发展动态、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8],实现国内研究生与国际的快速接轨。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提高英文水平,培养研究生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動态的语言能力,对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

针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评估结果显示,虽然研究生在外文学术期刊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不够、论文的同行引用率和关注度不足等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阻碍产出国际化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参加过国际化培养活动及没有发表过英文论文的学生占比较大。

针对国际化教育水平较低的问题,需建立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国家层面上要制定有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对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行投入,保证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9]。在培养方法上,建立多种国际化培养方法,如学生交换、短期访学、联合培养等,拓展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提升国际化培养成果质量[10]。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浪潮中,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符合当前教育的改革趋势。本文论述了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必要性,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为数据样本,对学院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从教育理念、模式和成果缺少国际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观念、合作交流模式的多样化和建立培养机制等方面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为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参考,对提高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