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改革问题分析与实施方案探讨
王海霞
摘要:高校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大,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提出符合班级学生的改革方案,通过课程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等改革融合,让班级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提升能动性和综合能力,通过物理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因材施教的实施,课堂学习物理的氛围更浓郁,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课程改革;物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50-02
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都开设了物理课程,目前物理课程被学生视为是“四大天书”之一。实际上,高中物理已让学生觉得难以驾驭,大学物理添加了解决复杂案例的内容,难度系数进一步加大,尤为让学生难以应对的是物理课程融入了数学中微积分的问题。为了解决工科学生学习物理学难度系数大的问题,高校物理课堂教学除依靠学生努力学习外,任课教师还要针对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因材施教,对物理教学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轻松学习物理,通过物理课让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还会得到相应的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大学物理难度系数加大的原因
1.开设时间问题。很多高校目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时间段为大一下学期或者是大二上学期。如果是大一下学期开设课程,物理课中所用的数学知识部分与数学课程同步开展学习;如果大二上学期开设物理课程,学生刚学会数学知识,没有经过熟练地运用,还是比较生疏。这样,在物理课上,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比较匮乏。
2.物理知识较抽象,知识面较广。各个工程院校开设的物理课程包含的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力学部分涵盖的理论知识,大部分高中阶段接触过;其他部分内容高中仅接触了“皮毛”。高校的物理课程涉猎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比如在学习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时,学生对于具体场源的电场分布觉得抽象,从而对高斯定理应用与电场分布求解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另外,对于物理专业以外的工科专业学生来讲,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学习多方面的物理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面过广,时间过于紧张。
3.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时代,所接触的环境和需要完成的事项让学生的任务不再单单是闷头读书。除了学习,他们还要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急需学生真正地学会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再加之大学每学期所学课程门类较多,学生必须从高中的课表制度的集中管理转变为大学的自主管理学习,在高中升入大学的角色转换的时期,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没及时得到提升,从而感觉对学习、生活、参加活动相关的逐项事务无从下手,觉得茫然无措。
二、高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探讨。
1.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应用不够熟练的情况进行分析,原因大致分为相关知识点没有学习、学习后忘记两种情况。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多与数学教师交流,对物理课程需要的数学知识给予反馈,得到数学教研室的帮助,对数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授课进度调整与加强练习的巩固。当然,由于学生考试结束,知识点忘记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物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练习与复习等。
2.解决物理知识过于抽象、过于集中的问题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经过与同行的多次探讨与交流,笔者总结出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科需要进行课程分类教学,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比如开设物理学概述等类型的课程,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对大学物理课程有个综合的了解,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物理课程哪些章节与自己的本专业有关,同时了解需要的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从而可以有目的地为后续开设的必修物理课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知晓后续物理课需要的数学知识后,可在高等数学教师课堂讲解时,知道重点听哪部分。比如,物理知识用到微积分,那么学生在数学课上就可以更注重听课,并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应用练习,为后续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修课可以根据学科专业需要,通过与各专业教研室进行交流,详细地了解各专业所需要的物理模块,有的放矢地对物理课程进行改革。设置多个类型的物理课程模块,让相似专业根据需要选取相同模块。初步的物理课程改革,可以采用公共模块与专业模块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物理课程1》与《物理课程2》两个课程模块,我们可以都开设公共模块(相同章节),同时,对于不同专业,我们可加上各专业需要的专业模块。比如电子类专业可以在公共章节加上电磁学章节,能源类专业可以在公共章节加上热学专业。这样,通过与专业需求结合,重点突出地讲解专业所需的物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基础准备。
3.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安排好课程学习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考虑部分学生的物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自主管理能力不强的情况,课程改革同时实行了如下几个方案:(1)组成“帮扶搭档,优势互补”的改革方案。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位学生必然会对某些方面感兴趣,有特长。现今社会需要多层次发展人才,所以,在开设物理课程初期,可以对学生进行摸底工作,了解各位学生的爱好与不足之处,通过班级班会的形式,进行课堂上和课下的交流,进行自愿搭档结合,开展优势互补的交流学习。比如有的学生物理学习得好,但英语不行,有的学生却与之相反,这样就可以结合相互幫助;再比如有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有的学生社会团体性强而理论一般,也可以相互结合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2)“抓两头带中间的组队”教学模式。考虑搭档扩充方向有限,课程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组队管理模式,在搭档基础上开展组队模式。通过此方式,可以加强个人优势的影响范围和作用。这样,每位学生收到的信息资源也进一步增多,通过比较认清自身的不足,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通过搭档与组队的模式,使学生学习平均化的同时,又带动了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了抓两头带中间的作用。为了配合此种模式,物理课堂上的座位安排采用搭档并排、组队矩阵的坐法。这样,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一个理论的知识点和案例后,学生就可以方便地开展层次讨论:先搭档讨论随后组队讨论,让组队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3)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任课教师要组织好互补搭档建立的工作;在组队讨论环节,要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讨论,达到成效;要开展针对性问题的提问,起到督促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调整配备相应的积分制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提升互补的成效。(4)“组队模式”不仅要在物理课堂上起到作用,教师还要督促延续到课下进行。让组队模式在课后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管理的作用。教师在每次上课结束前,留下课堂相关作业与问题,要求课后组队讨论,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检查与提问,同样要对此步骤进行实时积分。这样的组队督促,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养成良好的课后物理学习习惯。(5)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也引入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为进一步提升小组的效果,教师利用了电子资源,提供给学生相关视频,其实还可提供网络资源,甚至让小组自行查找相关电子资源,让小组能够在课后重复看相关知识,并要求组队对视频中相关知识点进行逐步讨论,并能够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当然,还要对此安排实时积分,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三、结语
高校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大,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物理任课教师要多观察,多分析,对具体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透彻的问题分析,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班级学生的改革方案。课程模块教学方式使物理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搭档与组队的学习管理模式,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比较,认清自我,提升自我能动性和综合能力。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时物理课程改革,学习物理的氛围更加浓郁,效果更加显著。
- 上一篇:《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9/3/20
- 下一篇:产学叠加过程企业满意度模型构建及检验 20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