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1期·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1期
朱柘琍 刘彭
[关键词] 课程思政;概率统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农科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S2019047)
[作者简介] 朱柘琍(1978—),女,山东泰安人,理学硕士,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05-04 [收稿日期] 2022-03-02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概念,其含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课堂知识的传授中,使所有的课程都能起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的作用,突出育人价值,也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育部印发了相关通知,各大高校陆续展开课程思政改革,说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
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是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工具和前提,对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思维辩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特性,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概率统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在新农科背景下,依托农业院校的优势,课程组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概率统计”课程内容进行新的设计,通过实践教学将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突出培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现以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与构建
“概率统计”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与构建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总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农林专业,尊重“概率统计”课程的专业教学体系,维护“概率统计”课程的科学价值体系。每个知识点都经历了思政元素挖掘→价值筛选→价值元素融合专业知识→教学加工,才到达课堂呈现。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一方面,以概率统计发展史为依托,结合学科的发展整理案例。如概率定义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定义、几何定义、统计定义直到公理化定义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学科的发展,增强学科认同与学科自信。教材中涉及的很多著名定理都是以人物名字命名的,比如高斯、切比雪夫、伯努利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探究的事例。另一方面,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构建相关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统计,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应用能力。例如,对生命科学院学生来说,建立概率统计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而对农学院学生来说,建立概率统计在田间试验、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构教学设计
以概率统计知识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对教学进行新的设计。建立教学设计统一标准,明确教学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标,在相应环节体现思想政治价值,包含价值名称、意义和内容。结合案例与时政,课程组教师分工合作,对课程的概念、原理、公式重新进行教学加工与艺术加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诠释知识背后的价值导向和人文精神,实现一节一设计,两周一小结。配合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如雨课堂、学习通,增加师生互动与小组研讨的环节设计,以加强学生科学观训练,以及客观、务实、严谨、专注等品质培养。
比如,全概率公式的教学设计中,完备事件组的概念渗透哲学观点,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学会化繁为简,分而治之,培养学生用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全概率公式的严格数学推理映射严谨的治学精神;经典“三门问题”的解决反映了概率思维与科学精神,表面上看似完全随机的问题,实则概率是不一样的,启发学生不可盲目相信直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新闻视频,使学生了解我国新冠肺炎发病率低,民众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的现实情况,感受国家力量,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启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有利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情况,帮助医疗诊断,所以面对疫情,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方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各种不确定问题。
(三)录制典型视频
对于经典、重点及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案例,以及概率发展过程中主要数学家生平及成果等,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录制小视频,利用雨课堂等平台发给学生进行预习或者复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比如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就是“女士品茶”故事中“厚厚眼镜、留着尖髯”的男子,他从小体弱多病,视力严重受损,历经坎坷,在偏僻的洛桑农业试验站,借助60年的实验数据,完成了《研究工作者的统计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方差分析方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程思政的课堂实践
在前期教案、课件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特点,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在线课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渗透进课堂,将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
(一)课程入门
教师除了告知學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方式、方法、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外,更要生动讲授概率统计学科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展示学科魅力。同时,教师进行正向引导,将正能量植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
(二)课前推送预习材料
提前推送预习材料,精选一些简短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和概念产生背景故事,配置简单习题供学生预习。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课前即可初步了解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讲到贝叶斯公式时,课前推送“小孩与狼”的寓言故事;讲到二项分布时,推送“高尔顿顶板实验”;讲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前,先让学生了解“一叶知秋”与“管中窥豹”;讲到伯努利概型时,就一定让大家感受伯努利家族的魅力故事等。
(三)课中实现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
根据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德育知识体系在合适的结合点相互融合,满足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需要,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相互融合。比如频率与概率,体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频率是通过试验得出来的结论,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同的试验会有不同的数值。概率是比较客观的,具有必然性,取得的也是唯一数值。当试验次数较少的时候,二者的偏差较大,体现的是对立性;但当试验次数到达一定值时,就能发现频率稳定在某一常数附近,这个数值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反映的是统一性。
(四)课后布置实践探究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课后实践探究小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促使学生实际体验,使学生能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概率统计”课程在能力培养和品质塑造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第四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中涉及医学的混样检测原理,这是将数学期望用于数学建模的问题。课下要求学生观看2020年5月我国武汉的“十日全民检测”视频,依据课上讲的原理,搜集实际数据进行具体计算。以鼻咽拭子样本分组混合检验为例,当发病率p已知时,此为一元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根据数学原理结合excel中的规划求解工具可以直接计算结果。据此选择合适分组人数使人均检测次数最小,从而得到最优方案。若以p为0.303‱来算,人均检测次数最少为0.011次,100万人平均需进行1.1万次检测,完全在武汉当时的检测能力范围内。通过实际探究,学生深刻体会到武汉核酸检测为何能实现“中国速度”。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两个学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明显看到班级风气的转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明显增多,课间学生谈论更多的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在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中,切实感受到学生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作业质量和答疑情况都比往年有明显改善,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一定提高。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班“概率统计”及格率为94.6%,前一学期未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同类教学班及格率只有82.14%,前者及格率比后者提高了12.46%。所以,可以认为课程思政对“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抱有积极态度,并认为有必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概率统计”课程中。同时,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希望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穿插进具体知识和专业案例中。
四、建议
(一)提高育德意识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概率统计”课程中,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个人修养,提高德育意识。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新增的一门课,也不是新增的一项活动,而是在现有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现有课程本身为主,寓思政元素于课程,课程承载思政,秉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概率统计”课是大一新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所以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对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也很崇拜。作为课堂传授知识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力求规范,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所以,每次上课教师应提前十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时间长了学生也不会出现迟到的现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深挖德育元素
在新农科背景下,通过实践教学将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突出价值引领,培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深入挖掘概率统计知识的德育内涵,努力实现以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发挥育人的主渠道功能。
深挖我国学者在概率统计方面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第一次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时,一般都会提到学科的起源、发展及广泛应用的领域。这时就可以特别介绍一下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先驱者——许宝騄教授。许宝騄教授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任教,但他并没有贪恋国外生活,而是在学有所成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国效力。许教授在北京大学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概率统计的讲习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概率统计学科教学和科研的人才。他一心为国、献身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深挖教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概率统计中的许多概念、原理、公式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比如频率与概率,就体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深挖实践案例,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时注重案例的引入,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常见分布中的农机维修工分配例题,虽然第二种情况平均每人维修的数量也是20台,但整体工作效率却比第一种情况要高。所以在工作中,应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做到分工不分家,这样既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传递隐性价值
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学生不喜欢教师一味地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体系与德育知识体系进行恰当的融合是在“概率统计”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比如伯努利试验里面蕴含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设随机试验E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0
提升教育技能,增强师生互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概率统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新知识时如果只是单纯介绍,那么学生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勤于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融合式教育技能,充分发挥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多种手段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立德树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新農科背景下,面向农林类各专业,在“概率统计”课中开展课程思政,要求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因此,需要教师用心备课、融会创新,不断扩展知识面,善于捕捉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元素的最佳结合点,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综合在一起,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育者,从而做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 上一篇:2022年第21期·汽车交通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2/7/8
- 下一篇:2022年第21期·“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 2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