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
郝二军 江智勇 祁巧艳
[摘 要] 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承办“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特点,优化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策略,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协同培养;中西部乡村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017-04 [收稿日期] 2020-09-02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优质的教师需要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基于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经验,在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的切实推进,教师教育水平的大力提升,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1-6]。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指出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要不断提升,还强调了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工作,并做出战略部署,教师教育工作迎来了好的发展机遇。高等院校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也要不断推进,提高教师教育发展水平,为我国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4-12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全国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听从党和国家的号令,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尽责,团结一致,以教育报国,共克时艰,积极有序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重要的“国培计划”实施单位,多次承办了“国培计划”等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项目。河南师范大学基于“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研究和探讨了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实施单位高度重视培训项目,依托河南师范大学在师范专业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全面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方针政策,结合师范专业特点,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进行实践,并在产学研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广大参训学员和参训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党和国家密切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针对师范生入职后表现出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利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这样的体系既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有助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4-12 ]。
一、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一体化融合是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提升的需要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力量。新时代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学习、参训等途径来获得,然而更为重要和快速的方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持续不断的教育科研实践中获得。通过自身的教科研活动,通过教学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在对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评判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质是使课程设置合理,衔接紧密,构成一种合理、完整、统一且有个性的课程体系,满足教师教育全过程的需要。为达此目标,可以通过坚持结构化原则、现实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优化教师教育课程[4-12 ]。
二、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一体化融合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力量的首要条件
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宗旨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世纪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標,反映了立德树人、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国家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国家战略,对新时代教师教育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教师教育必须围绕新世纪高素质教师的培养目标,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加强教师教育改革,改革教师培养方式,强化见习、实习、实践环节,提升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使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同时使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捷径,为新时期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力量的强有力保障
全面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中小学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力量的主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贯穿“终身教育”的理念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城乡基础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职后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城镇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传统观念,更新知识与提高技能,使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得到激发。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以及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以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力量。
四、构建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界的热点和重点。“终身学习”不仅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而且无论线上线下,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上课期间,还涵盖教育系统内的学习及自学。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一体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立足终身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依据资源配置原则,从培养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素养、课程设置、毕业教学能力和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六个方面,提出构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是实现新时代教育转型的着力点。
五、强化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环节
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是教师职后教育,包括入职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从国际化发展趋势看,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教师专业化程度高,通过不间断地终身教育来提升专业视野和丰富专业内涵。中小学教师职后的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协同培养发展和实现教师终身教育的基础。不断完善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环境,改革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形式,充分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方案和途径构建合理的职后教师教育培训形式。社会发展进步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全新考验。只有具备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职后培训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协同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要方向。高校要在教师培训基础上改进教师培训方式,促进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培训模式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将打破师范教育传统的育人模式,加快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模式建设步伐,建立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习惯,促进教师教育质量全面升级。
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立德树人,加强全链条学科体系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建设,为构建特色教师教育模式和“新师范”战略落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深入推进教师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大胆探索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基于教师终身学习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发展平台,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新模式,在构建有机衔接课程体系、创新测训结合评价机制、搭建协同培养教师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使从事中小学教学与教研的学习者较系统地掌握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组织等专业技能;培养学习者的专业情谊,成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有双重要求,从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研究性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索适应中小学教师培养要求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朝着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等方向转变,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生态,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同时面向学习者提供资源更新、答疑等服务,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七、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推动新时期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
职前培养过程的优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做人做事先行,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立德树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讲台、筑梦教育、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严谨治学、启智求真、敬业爱岗、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培养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素质技能型合格师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在不断优化职前培养的过程中,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职后培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承办“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改变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中断的现象,构建教师交流平台,采取集中培训、网上研修、专家引领、科研助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随着“政产学研用”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政产学研用”和协同创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和合作就业的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新时代中小学优秀师资队伍,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最终实现校企共赢,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脱产研修的工学矛盾,使中小学教师获得重返高校接受培训的机会,加快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帮助他们实现了再教育促提高的梦想。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发展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可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和专业水平;强化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加强中小学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握好职前教育与职后实践的最后一道关口。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的实践,要求各部门和单位强化合作,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脱节,构建一体化协同培养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融合发展,促进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暑期承办“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经验可对其他高校或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立万,杨丽娜,陈强,等.地方高校師范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147-149.
[2]张群梅.教师教育中的“顶岗置换”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3-5.
[3]张慧.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性探索——以扎兰屯职业学院“职后培训”为例[J].高教学刊,2020(9):158-160.
[4]龚彦忠,姬建峰,万生新,等.地方高师院校参与下的“三位一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地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83-184.
[5]郝二军,郭玉明,郭海明,等.“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86-88.
[6]王志扬,杨海艳.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50-51.
[7]苏秋萍.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3-27.
[8]郝二军,祁巧艳,郭玉明,等.“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河南师范大学光伏技术与应用专业“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为例[J].高教学刊,2016(18):26-27.
[9]李君英.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14-115.
[10]张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教师发展学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32-134.
[11]郭慧香.教师教育改革视阈下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J].亚太教育,2016(17):248-249.
[12]陈雪儿,刘义兵.国际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3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双证融通的数控机床课程体系的教改设计 2021/5/12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分类培养的考研升学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 20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