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类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刘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性依据。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某交通类高职院校贫困生数据库提供的资料,抽取3个年级28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几个方面,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6%,高于全国大学生20%的检出率。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SCL-9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069-04
贫困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要面对其他大学生所面對的压力外,还要面对经济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乐观[1]。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高占35%,最低占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相关研究指出,贫困大学生更易产生心理危机问题[3]。Murali发现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面临更多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心理健康水平更低[4]。因此,准确把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发展特点,对于及时疏导和干预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贫困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由于当前对贫困生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将贫困生的界定标准定义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线左右,无力支付大学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和书费等,并由当地政府开具证明,学院考察属实,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助学贷款,手续齐全并获得批准的在校大学生。根据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提供的贫困生数据,抽取符合标准的3个年级的2800名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72份,其中男生1823人,女生929人。同时随机抽取匹配的3个年级的280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90份,其中男生1856人,女生934人。
2.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5]。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本次调查由研究者统一指导并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完成问卷,研究者现场核对无误后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0份,回收56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5542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9%。其中贫困生2752名,非贫困生2790名,贫困与非贫困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7%,50.3%。采用SPSS21.0进行处理分析。
二、结果
本次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SCL-90的总分均值为149.91±8.22,总均分为1.764±0.12。根据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且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2可考虑筛选阳性。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2752名贫困生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为732人,占总人数的26.6%,各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40.3%)、强迫(36.1%)、抑郁(30.6%)、焦虑(25.7%)、精神病性(20.1%)、其他(19.2)、偏执(17.2%)、敌对(12.2%)、恐怖(10.7%)和躯体化(9.5%)。
1.贫困生SCL-90测试结果的性别差异。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方面有差异。见表1。贫困女大学生在十项因子及总均分的均值及标准差都高于贫困男大学生,说明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经检验结果显示,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男女生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外,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其他等七个方面,男女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2.贫困生SCL-90测试结果的年级差异。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年级方面有差异,见表2。结果显示,在十项因子的得分中,大一年级贫困大学生的均值及标准差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年级贫困大学生的总均分上的均值及标准差低于其他年级,大三年级贫困大学生在的均值及标准差高于大二,低于大一。说明在年级差异中大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于,其次是大三,大一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经检验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各年级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
3.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测试结果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的总分与十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结果显示,在十项因子及总均分的均值及标准差中,贫困生都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多于非贫困生。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且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说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差。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40.3%)、强迫(36.1%)、抑郁(30.6%)、焦虑(25.7%)等几个方面。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6%,与全国大学生检出率20%相比明显要高。贫困作为一种应激源,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者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在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6-9]。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讨[10],其根源在于贫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高职贫困生将面对校园里崇尚的“拜金主义”消费观的不良影响和刺激,对缺钱的困境比其他同学显得更为强烈和敏感,校园环境的不良影响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贫困生会产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因为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高职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艺术造诣、社交活动等方面处于匮乏状态,就会形成一种“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的消极的心理暗示[11]。这种消极暗示程度越大,自信程度越低,由此形成的自卑心理也就越强烈。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調查发现男生与女生相比,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其他等七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程肇基、谢旭慧的研究结论,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比男贫困生严重具有一致性[12]。对于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Stewart[13]等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理、社会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生理上说,女生具有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的特点,相对男生而言比较敏感、脆弱,在遇到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困难时更易悲观失望。从社会因素的影响来看,男女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自己的能力。男性则相反。这种归因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在贫困大学生中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同时,我国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考虑到女性的种种不便,拒绝女性应聘以降低用人成本,这对即将毕业,迫切渴望减轻家中负担的女贫困生来说,会增加心理压力,同时这种心理压力也会蔓延到其他年级的贫困女生群体中。从心理因素的角度看,女生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社会把代表不同性别的价值观赋予个体,女性在其中扮演着弱者的形象,因此女贫困大学生比男贫困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客观社会支持。同时,由于女性特有的内向、害羞心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又低于男性。
在年级差异方面,大一年级贫困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次是大三、大二学生的得分最低。说明在年级差异中,大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一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进入高校要面对新的环境,需要角色转换,对周围事物的陌生增加了他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加大了其心理压力。大二学生已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能够较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以及心理的困惑。大三同学即将毕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社会认可度低的现实对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结语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定期开展贫困生心理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丰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贫困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2]曲目阿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84-185
[3]葛缨,曹成刚.对一例自杀未遂贫困生的叙事疗法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52-54.
[4]Murali V,Oyebode F.Poverty,social ine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2004,10(3):216-224.
[5]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31-36.
[6]刘斌焰,马存根,肖海雁,等.贫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80.
[7]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24-425.
[8]潘满英.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602-60.
[9]赵秋振,王雪涛.218名医学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3(6):63-64.
[10]王婷,马寅生.近5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67-269.
[11]陈志伟,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0-31.
[12]程肇基,谢旭慧.特困女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自我调适[J].青年探索,2003,(2):15-17.
[13]Stewart SH,Taylor S,Baker JM,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dimensions of anxiety sensitivity.J Anxiety Disord,1997,11(2):17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the problems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have also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This study use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according to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poor students in a traffic vocational college,to survey 2,800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3 grad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mainly in th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coercion,depression,anxiety and other aspects,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26.6%,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20% detection rate.
Key words:impoverished students;mental health;SCL-90
- 上一篇:基于教学平台的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和实践 2019/3/11
- 下一篇:校园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