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1期|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1期|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2-5-18 10:59:57      点击:

[出处]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1期

崔琦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高校教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崔 琦(1982—),女,河南许昌人,菲律宾女子大学民族音乐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42;J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102-04 [收稿日期] 2021-06-07

音乐文化能够传递人们的情感和不同的文化与思想,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音乐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特征,同时还能够显示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升华发展。音乐人类学相关理论强调人类历史与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探寻文化的形成及创作理念。这样的研究模式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音乐内涵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对特定的文化现象加深理解,同时深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宣传与发扬。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场所,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内涵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概述

所谓的音乐人类学指的是使用人类学相关理论方法研究音乐内容,因此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一般都具备人类学及音乐学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该研究方法中也能够看出,音乐人类学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不仅能够强化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作,民族音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民族文化符号,不仅能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加能展示出民族独特的美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特征,民族音乐既是民族文化的代表者,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主体。

二、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音乐历史观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来看音乐历史观,其理论内涵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即事物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遵从自身规律,并且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实现创新发展和传承发展。落实到民族音乐文化中就变成了文化学习的能动观,面对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首先需要认清其文化发展及传承的历史,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这样才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的认知。随着人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重视了民族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联系与宣传,民族音乐艺术也将得到宣传与继承。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文化与音乐传统,而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都展示出特定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在当前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实现文化创新。因此,人们应当保持敬畏的心态学习和宣传民族音乐,保护珍贵的原始艺术形态。

(二)音乐价值观

文化本身就是由不同的民族价值观引导形成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同样的。因此,从音乐人类学视野研究民族音乐的同时,可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对比探究,获取其自身体现出的音乐价值观,并在其发展规律中寻找文化共性与个性。研究民族音乐不能脱离民族根基,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传统基础,最好的方式就是掌握其中的精华价值理念,并将其融入民族音乐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音乐体系,进而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对于高校音乐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应该站在民族价值观的高度,提醒学生明确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价值,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不同的文化观与音乐价值观,促进民族音乐教学的进行。

三、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技巧就是发音,学生使用不同的发音方式就能够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因此,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不同发音技巧的掌握与训练。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对声乐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产生对声乐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声乐知识的掌握

作为音乐学习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声乐需要学生通过声带配合舌头、鼻腔和口腔的相互作用对声音及气息进行准确的控制,使自己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发出连续的节奏感,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声乐知识的相关细节内容非常多,如果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很难掌握声乐知识内容与技巧。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对声乐知识进行划分处理,再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声乐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加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升自主创新思维

经过调查分析,我国部分高校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导致此教育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模式。尤其是在中学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模仿及重复性练习深化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以便应对升学考试的内容。但是如果长期保持此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及创新的能力,难以对声乐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思维的启发方面,教師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体,对于学生更不再是教导灌输的关系,而是通过引导思考的方式不断开拓学生思维,能够有效纠正传统声乐中学生形成的不良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四、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观教学缺失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率增加,外来文化输入情况普遍,很多学生受到开放式文化发展理念的影响,对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形式不感兴趣,更喜爱欧美流行艺术与音乐模式,影响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刚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辨识能力,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经常会出现偏见的情况,认为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文化是先进的、时髦的,而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看作是落后的、老土的。这样一来,大学生会不愿意投入民族音乐的学习,甚至会出现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出现频繁逃课的情况,对相关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音乐文化观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音乐教学发展的动力。然而我国部分高校还存在陈旧的音乐文化体系,传统老旧的音乐文化观不仅会限制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学习新的音乐文化观,提升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发扬。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并不能符合实际文化教学的需求,导致民族音乐教育水平降低,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缺乏特色理论支撑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不仅有民歌、舞蹈音乐等类型,还有传统戏曲、乐器等内容。高校使用的音乐教材作为民族音乐的直接物质载体,应当具备以上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全面性,发挥教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根据音乐人类学相关理论,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不仅要讲解音乐相关理论,同时还应融合相关民族文化、音乐融合发展理论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民族及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使用的民族音乐教材内容不够科学全面,缺乏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支撑,导致整个民族音乐教学范围受限,无法开展音乐探索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艺术发展。

(三)缺少实践机会

对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来说,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由于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其表演实践性也非常重要。按理来说,高校与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表演实践的机会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作为一种多样化的实践表演形式,当前部分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难以为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再加上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学校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很多教师将完成课程内容当作任务,并没有关注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尽管很多声乐教师都知道课外表演活动的参与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很少会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形成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尊重音乐文化,构建基本教学观

从本质上来看,民族音乐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也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由于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促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体系。高校音乐教师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宣传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保持平等客观的态度。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比如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内蒙古地区的长调及我国国粹京剧等,都是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没有优劣之分,体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只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够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辩证的教学态度,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认知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参透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部分陈旧及消极的社会价值理念,而这部分内容也将体现在民族音乐作品中。面对这样的作品,教师应该教导学生采取辩证的方法看待民族文化中消极的内容,发扬其中积极的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学习和了解消极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历史观。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发展的态度看待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民族音乐文化认知民族的发展历程,意识到文化发展对音乐发展的推动意义,并且能够将这样的音乐文化发展理念应用于现代社会发展中,秉持着发展理念对待当代音乐文化,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践行“濡化”理念,开发文化价值

所谓的“濡化”,在音乐人类学体系中指的是“激励、指引与回报”,笔者将针对常见的民族文化分类一一论述其濡化发展理念。第一类是民歌形式,其关键词为“余音绕梁”,这也是民歌的特征。民歌是我国常见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还能够展示最基层劳动人民的思想,体现出极為深厚的文化渊源。民歌也是高校音乐教材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民歌教学时应该适当扩充教材内容,选择符合学生音乐文化水平的民歌作品开展教学。第二类就是民族乐器,我国有着辉煌的音乐艺术文化成果,并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了很多精巧的乐器。民族乐器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民族乐器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率。第三类为我国传统戏曲与说唱音乐,该类型音乐的专业要求较高,对于大学生来说属于比较陌生的音乐表现形式。尽管传统戏曲所需的欣赏水平较高,对于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但其仍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对此,教师应当在民族音乐课堂中适当渗透戏曲内容,完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价值观与文化观。第四类为民族舞蹈,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因此就形成了丰富的民族舞蹈形式与文化,常见的民族舞蹈有朝鲜族的长鼓舞、维吾尔族的新疆舞等。对此,教师应该设计民族舞蹈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舞蹈实践的机会,通过身体律动学习领会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舞蹈体验,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情。

(三)創新教学方法,激发音乐潜能

无论怎样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理念,最终都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高校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及时转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田野调查法,通过采风的方法带领学生实地了解最真实的民族艺术与民族音乐,帮助学生探究民族音乐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并在采风实践中了解民族音乐的变化发展进程,形成对民族音乐的直观感受。其次,教师还可以使用创造性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开展音乐创造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与心情,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教师还应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科学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鼓励学生的文化创作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当前的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对此,高校与教师应该通过构建基本教学理念、尊重民族文化、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加强学生的文化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与历史观,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认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