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8-7-17 23:50:49      点击:


  一、概论

  1、感恩

  (1)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不忘记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些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及施恩的人文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后,孩子们开始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往往今后也会这样做,这就形成了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要爱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要先知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使得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在情理交融中自我完善,最终能够回报生活。

  (2)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其中一个。《诗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变为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这之间连接的是一份心意,对他人相助的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我们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长辈对后代讲述感恩时,最常用的一句?。它的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本是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感恩教育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关于感恩教育有关的专题活动和专门的心理课程,提高学生对身边的人,父母亲戚老师朋友、以及帮助过他们的人,永怀感激之心,长做感恩之事,并且学会正确的做人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性格,成为一个情操高尚,关爱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感恩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十分重要。

  2.感恩的当代价值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处世哲学。感恩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之常情,因此,感恩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恃宠而骄,只懂得享受却不懂得付出,把别人付出的爱当做是理所当然,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冷漠不帮助别人的性格弱点。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让学生们成为更好的人。

  二、大学生感恩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以上海商学院大学生为例,回收了125份有效问卷,发现了3个结论。

  1.女生要比男生更懂感恩

  以“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问题为例。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女生记得父母的生日的人数远远多于男生,这可能和女生心思细腻有关,对周围一切事物,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并且会记在心里。

  如图2所示相较于善于理性思考的男生,感性偏多的女生面对她想感谢的人常常把感谢化为更能表达心意的礼物或者红包而不仅仅是说声感谢。

  不管是面对父母还是朋友老师,女生似乎都怀着更多的感恩之心。有趣的是在面对什么时候返回母校的问题上男生比女生更显得积极。

  面对图三显示的数据,我们找了做过问卷的男女生进行当面访谈。原来在学校,男生拥有更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年少轻狂,冲动、捣蛋的事放到现在变成了珍贵的回忆。所以当他们回到学校,会想起当时印象深刻的快乐时光。因此平时回校的人数男生远远大于女生。然而女生比较喜欢成群结队的回母校看看,故而大多选择节假日大家都有空的时候回校。正如图三所示每当教师节或者有重大活动时,女生回校的概率大大提高,几乎翻了男生一倍。

  2.非上海本地学生要比上海学生懂得感恩

  图四显示的数据是大学生们对父母的辛劳的看法。令我们惊讶的是上海的学生依然有6.85%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其他城市的学生没有一个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两地的感恩教育的程度相差很大。

  而当我们取得奖学金之后,看图五数据表明上海学生更多的将这一荣誉归于自己的努力,其他城市的学生则会想到感恩老师的帮助以及将来回馈学校的愿望。这进一步的证明上海学生的感恩更多是对于自己亲人而言的,并不会将自己的荣誉或者收获与其他人挂钩。

  3.当代大学生只有感恩意识,缺乏仪式感

  调查问卷中唯一一问所有人都选择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说明大家并没有完全丢失感恩。可是在生活中发现,大家的感恩都太容易被遗忘了。也许在当下面对别人的施以援手,被帮助的人有过短暂的感谢可是没过多久便将这份感恩的心遗忘。当再被问起时,早已不记得曾经有过接受别人帮助的事情除非是特别重大关乎一生的事。同样,有95.24%的大学生选择常常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可是生活中的大家部分会因为麻烦或者其他种种原因避开别人的求助,更不用提主动帮助别人。事实与问卷数据的差距让我们明白当代大学生对待感恩只存有意识上的认知,为感恩而感恩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承认自己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虽然当代大学生缺乏仪式感,但是这样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增多正在逐步改善。图六是关于对于感恩节日期的认知,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感恩大多形成一个节日仪式上的概念,但总体来说还是不知道的多。

  国外对于感恩的仪式感就相对明显多了。在感恩节当天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感谢身边的人事物。可以借鉴国外的习俗,让感恩节成为第二个春节般重要,让人们时时刻刻记住感恩。   三、大学生感恩成因与分析

  1.家庭教育的忽视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行为及认知。

  图七表示的数据是学生感恩想法的来源,父母从小的教育占了很大的比例。可是现在大多的都是独身子女,周围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往往不懂得分享也不懂得感恩。加之父母的溺爱,过度呵护会让一些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的。父母无私的爱让孩子误以为感恩是只存在于思想上美德,却不会将之付诸行动。此外,现在的家长大多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好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上不重视,导致感恩快速流失。

  2.学校教育的忽视

  学校对许多学生来说等同于第二个家,除了家庭以外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也是深受影响的。然而当今许多学校的感恩教育停留于形式化而没有切实到生活中去。好比资助的工作,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成绩便会是评判学生的最大标准。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似乎只为那些要拿奖学金的同学所设立,无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别说对学生的素质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了。所以从图七来看,学校教育是学生的感恩意识来源最少的地方了。

  3.社会的风气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总会听到或看到社会上不好的事。因此如果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感恩氛围薄弱的社会中,那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因为房子分割不均而濒临破裂;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事例慢慢出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言论散播在社会中。什么时候看到老人跌倒,我们不再立马上前搀扶而是从旁走过抑或犹豫在旁。他人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行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当别人都怀着冷漠又怎么会期望学生还拥有感恩的心呢?

  四、如何加强感恩教育

  1.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要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培养,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不要把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其次,父母要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比如让孩子在家做点家务、对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逢年过节,别忘了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m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只要家长们坚持用心去做,相信会对孩子们起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2.学校教育

  首先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对全体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并向全校征集优秀的感恩教育作文,再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张贴这些优秀作文的展板。然后每班定期举行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比如计算父母每月为自己花的钱,包括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等,向家长汇报;每周为父母做些家务;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或者在举办晚会的时候安排一些关于感恩的小品,来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们拥有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扶持,也是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网络宣传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是我们最快能接触到的。所以,网络宣传感恩教育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的。以前的感恩教育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网络的出现正好丰富了感恩教育的形式。随着网络业的迅速普及,微信、QQ、微博等成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必备软件。如今的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用这些软件与亲人、老师、同学随时随地交流,有些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在网上更方便。而且,比起在课堂上枯燥的教育,网络上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图和流行的标语等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网络还是学生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可以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行来对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网络业给感恩教育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如果能加以利用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必备修养。有人在天天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也有人在默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社会需要感恩,在加强感恩教育的同时也要用合适的方式不断改进。不仅是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学校都应该是我们感恩的对象。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相信即使在面对人生低谷也不会感到绝望能有站起来的勇气。如果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让感恩的思想不断传播,那么世界将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