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1年第46期·“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构建探索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1年第46期·“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构建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22 9:59:50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6期

梁晓,黄慧学,谢伟全

[关键词] 中药药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思政视域下研究生药事法规课程建设研究”(JGY2021152);2019年度桂林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G201910)

[作者简介] 梁 晓(1981—),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桂林医学院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药方剂物质基础与配伍理论研究;黄慧学(1976—),男,广西上思人,博士/博士后,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谢伟全(1980—),男,湖南资兴人,博士,桂林医学院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药事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149-04    [收稿日期] 2021-06-1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落实这一环节的根本任务需要多方合力完成,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形成协同效应[2]。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育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教育教学之中,是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药药剂学”课程特点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伍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3]。“中药药剂学”课程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继承传统剂型理论和制剂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现代药剂学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展现了传统制药工艺与现代制剂技术的有机结合[4]。

纵向看,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传承悠久的学科,其伴随我国传统医学的起步而诞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中医典故。横向看,中药药剂学尤其是现代中药制剂,属于生物、化学、医学、药学、人文等多个学科的枢纽,知识点繁多,既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应用和拓展,也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紧密相关。从实践层面看,中药药剂学知识在中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均有运用。因此,“中药药剂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以及内容庞杂的学科特点。

二、“中药药剂学”思政元素及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科学精神、法制教育等,强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弘扬[5]。“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就是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增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医药人才。

目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实施探索力度不足、资源要素融通不足等问题,导致实施过程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化。对于中药药剂学中蕴含的诸多爱岗、敬业、诚信、科学精神、遵纪守法、创新思维、职业操守、家国情怀、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没能够做到有效地资源挖掘,使得“中药药剂学”中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有效融通,阻碍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

三、“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建设需立足德育塑造,坚持继承与创新,以中药药剂学知识为载体,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风潜入夜般使学生理解和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醫药文化、理想信念及职业素养等思政内容。

在课程思政的构建过程中,本着西医院校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总目标,坚持“传承与创新”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传统剂型”与“现代剂型”两个模块,开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多元化三方面教学改革,着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要求和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四个相结合,提升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目标,使理论学习与德育养成两个方面有机融合,最终引导学生守正创新(如图1所示)。

四、“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举措

在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技术展示思政元素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进了“互联网+”时代教育观念、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的变革与发展,基于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辅以中国大学MOOC资源多元化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逐渐发展成为高校主流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推送“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结合线下课堂教学拓宽可以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例如,讲述中药传统制剂之前,课前线上推送我国古代经典传统制剂“丸、散、膏、丹”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药传统制剂的工艺精华,体会中医药学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讲述中药配方颗粒章节之前,线上推送思考问题“宋代传统散剂与现代配方颗粒”,引导学生体会时代变迁对中药制剂的影响,明白与时俱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讲述外用膏剂章节时,在课堂上举例生活中常用黑膏药的处方和价格,结合古人“一两黑膏、二两金”,分析处方工艺与价格的关联,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中药注射剂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插入双黄连粉针剂剂型改革的案例讨论,培养学生传承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之,借助于信息化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有机配合,可以拓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促进课内课外师生交流与沟通,加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二)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在課堂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需要避免出现“两张皮”“贴标签”等情形。例如,讲授中药传统制剂丸剂时,将“王氏丸剂”“雷允上六神丸”等作为传统制剂素材进行小组讨论剖析,结合现代工艺流程标准,加深学生对中药传统制剂工艺的认知,培养学生传承中药制剂传统技艺精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讲授中药现代制剂注射剂时,引入“鱼腥草注射剂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中药注射剂案例,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利用情景教学或小组讨论式中“学生讨论+教师辅导”,教师凝练融入社会责任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药物制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质量第一”的职业理念。针对中药制剂的设计章节,教师可提前设计好临床常用的中药处方(如经方、验方),采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决现实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找到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

(三)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方式是课程思政的衡量标准和反馈机制[6]。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体系,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构建原则,不再单纯以教材专业知识来评价学生[7]。闭卷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专业知识的掌握,难以评价学生的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素养。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应更多地关注于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注重隐性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例如,理论课中在开展小组讨论的点评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所得结论的合理性、正确性,更应关注小组成员在形成结论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实验课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剂型现代工艺知识理解的考核,例如,在中药制剂的设计章节增加分组讨论环节(如简要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种中药剂型)、开展经典方剂现代开发设计的分析汇报(如经方麻黄汤的现代剂型开发设计)。此外,教师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汇报过程、实验课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等途径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价值引领,适时开展思政元素的教育教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五、“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相对于专业知识的显性学习,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渗透,长期坚持,其学习效果虽有立竿见影的现学现用元素,但更多是通过潜移默化而形成的长期推力。为了初步追踪“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从两个层面进行了“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效果考查。

(一)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能力目标评价

针对中药药剂学的专业知识目标,将思政内容纳入期末考核,形成期末试卷评价与平时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评价相结合的复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试卷分析,教师将融合思政元素的知识点与非融合思政元素知识点的答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融合了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是否会增强对教学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效果,考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与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共鸣,开展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使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通过平时小组活动,考核学生对学科教材理解的维度、广度及对学科在国内外领域发展的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应用能力。

(二)模糊综合评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生观等方面的认识或体会是否更加深刻,能够领悟内化而后行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该层次的评价目标具有较大主观性,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解惑的授业者,其还同时扮演了传道的专业发展榜样乃至人生导师。课程结束后,通过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及科研精神培养等项目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态度,从而评价课程教学的效果。但思政目标并不能完全通过定量评价,需要通过学生访谈来理解学生的课堂思政感悟过程。

六、结语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教育过程变得生动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元素的影响,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守正创新,以及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