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食品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赵元晖 刘尊英 董平 董士远 曾名湧 孟祥红 吴浩浩
摘要:本文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课程,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结合食品专业学科特点,内容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环环相扣、系统完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应用食品加工与保藏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混合教学;专业实验课;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265-02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错位,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1]。学生走向社会往往还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够担当起企业赋予的责任。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我国高校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普遍相对较少,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2],如:①由于课时限制,实验课的内容覆盖面不够全面。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少,使得实验内容与当前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严重脱节。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挥。长期下来,就会造成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不突出等问题。②由于实验课程人数较多,学生容易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认为实验只要有人能够完成就行,就算自己不会也没有关系,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也是大同小异。③教师可能由于课时限制,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讲解不够细致。因为学生的惰性,课下用于提前预习实验的时间过少甚至没有,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效果差。混合教学是将传统课堂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环境、教学方法、媒体、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化设计,以达到关注个体认知、技能与情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3,4]。混合教学在国内外教育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5]。本文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课程,改革了教学内容,构建了混合教学模式,完善了实验课程考核制度,使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以大宗水产品——鱼虾贝藻为原料,设计海洋食品加工综合大实验,实验涉及内容包括原料的成分、质构、特性研究;食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产品的化学检验分析;产品的感官评定;物性学分析;卫生学分析;保藏期测定等。实验原料应以大宗水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规模;实验加工的产品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具有创新性。
2.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①食品专业综合大实验是在食品学院的工程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进行的,把“实验室”“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实验环境,了解各个实验设备并掌握其操作。②由教师提出一种原料,由学生市场调研和查找文献资料,汇总意见后,与教师讨论确定所要开发的产品(设计学生有能力完成并可能感兴趣的实验内容。)。③测定原料的成分、质构及特性,根据结果制定食品加工工艺并优化。④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包括化学检验分析;感官评定;物性学分析;卫生学分析等。有国标的参照国标;没有国标的要查找文献,制定出产品质量标准。⑤对产品的包装及保藏期进行研究。⑥在实验中,引入正交试验等数学统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⑦引入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混合教学方法,构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1.微互动。①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公共邮箱与学生建立互动。②课前提出问题。教师就相关实验内容提出现实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查阅资料,就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问题可能的解决思路,独立设置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通讯手段反馈给指导教师。③分组讨论。在此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方案进行大致分类,按照实验设计方法相近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小组内部确定统一的实验方案并再次及时反馈给代课教师。④实验验证。教师就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基础上,将实验方案适当修改,再返回给学生。学生根据确定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⑤实验总结和问题分析。教师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总结每次实验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反思报告。学生每节课要提交反思报告,主要内容为“你认为实验中比较难的知识点有哪些?主要有哪些困惑?”“通过学习,你对本实验的主要收获有哪些?请以自己的理解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等。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巩固实验内容。
3.随堂笔记。教师准备随堂笔记本,随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后通过微互动提出,形成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4.贡献率。每次实验后,学生要填写贡献率表格,写出所在组每一位学生的贡献率,防止学生“只要有人能够完成就行,就算自己不会也没有关系”的思想存在。
5.及时进行总结和小组评价。在每个实验单元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小组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总结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使学生了解其他可能或新颖的技术方案或思路,扩展知识面。总结时应将学生容易出现或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并提出,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避免重复犯错。
三、完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
一个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对教学的效果提供直观的判断数据,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应体现学生在参与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多个阶段中做出的贡献。因此需建立一个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本研究将考核内容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出勤及课堂表现10%、网络讨论交流及课后作业30%、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40%、设计实验考试评分标准20%,可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课程,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结合食品专业学科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本研究先在“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食品专业实验课程中实施,构建出了混合教学模式,完善了实验课程考核制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微互动”“反思报告”“随堂笔记”“贡献率”“小组讨论及评价”等混合教学方式,在实验课程中完善后,可推广应用到“食品综合大实验”“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等其他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海鹏,李胜波,董金波,李大勇.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6-18.
[2]董士远,曾名湧,劉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3):52-54.
[3]龚新怀,赵瑨云,康晓燕.高分子专业材料加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22):113-115.
[4]杨秀政.《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248-249.
[5]吴沁红.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65-67.
- 上一篇: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3/18
- 下一篇: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