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第7期·“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引导教学与课程思政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7期·“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引导教学与课程思政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3 11:02:05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李鸿萍,周苏玫,赵亚丽,刘天学,李潮海

[关键词] 栽培技术;惠农政策;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开题“玉米根系发育及构型与抗倒性的相关分析”(AMF202109);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不同玉米品种间混作缓解青枯病的技术研究与示范”(21A210024)

[作者简介] 李鸿萍(1988—),女,河南鹿邑人,农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玉米抗逆生理研究;周苏玫(1965—),女,河南渑池人,农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李潮海(1956—),男,河南巩义人,农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玉米生理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133-04 [收稿日期] 2021-06-26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是涉农学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栽培理论技术,灵活运用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践问题,适应农业科学发展要求,为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1,2]。“作物栽培学总论”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土壤与肥料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探索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明确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的互作关系,通过调整栽培技术,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生产目标。

“作物栽培学总论”虽然涉及学科众多,但针对常见作物已经形成不同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具有理论的系统性以及栽培技术的特性。面对不同栽培区域,农业资源分配差异大,栽培技术不断向绿色、节约和轻简化方向发展,学生对农学领域专业思想不固定,学习领会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3,4]。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已无法满足与学生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很难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科中来,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而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自律性,与教师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解析互动是分不开的。

发展好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国民之根基,农业学子之大任。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深入了解学生背景知识,调查学生关注的植物生长问题,将这些问题与本学科属性建立联系,通过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开展兴趣学习。本着融“交叉学科知识—从业实践解析—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探索—国家农、政思想解读”等课堂环节于一体,开展“作物栽培学总论”实践教学探讨与课程思政。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对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了解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

21世纪20年代的“作物栽培学总论”授课对象均为00后。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00后自幼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参与的校外课余活动与70后、80后、90后有太多不一样。0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裕的年代,信息化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彩色绘本、参观植物园、地质博物馆、种植地采摘及野外郊游等方式认识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体,大部分学生在此方面产生了浓厚兴趣,但这些植物并非大田农作物。对此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充满疑惑的问题。00后思想早熟、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常常超越了基础知识范畴。这正是他们渴望对课本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传授之前,需提醒大家:中国的农业,中国农村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積极参与,和学生一起共成长;“粮安社稷,农稳天下”的重任是每一位农业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农业学子应用实践行动诠释专业特长。00后缺少大田生产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也会在自己的宿舍摆上一个喜欢的桌摆绿植。这些花卉、绿植等也是广义上的作物,他们的生长同样离不开太阳光、水、肥等自然资源[5,6]。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探索历程,结合学科属性和学科专业知识,围绕兴趣点开展正确及时引导,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牢牢抓住学科属性开展兴趣引导

农学以培育品种、栽培植物获得优质高产为目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点可通过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等朋友,咨询自己心爱绿植养护问题看出。教师紧盯这些问题,以这些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口,深入浅出的分析绿植养护出现问题的原因,这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劳动创造价值,并提升大家对农学相关专业的认知;悉心耕种,体验“三农”,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体现。无论学生喜欢的花卉植物,或自己亲手培养的绿植,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与大田里的农作物、棚子里的蔬菜及山上的果树等作物的生长和需求均具有相似性。“作物栽培学总论”站在更高的点位,面向全国的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的作物布局,全面阐释这些生命规律。例如,学生自己培植的花卉或者宿舍绿植桌摆,均需要浇水。水量控制不好将出现干旱、渍水、淹水等情况。到底需补多少水?这些是很多学生探索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如,随着绿植的枝繁叶茂,小小的花盆已无法满足继续生长的需要,若想换一个,需要多大的土量才能满足根深叶茂。教师紧抓学生对养护环节中存在的各种疑点,循序渐进的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水、肥、土、温、光、气的运行需求规律进行阐释,同时提出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7,8]。将这些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运用专业知识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一解答。与此同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不仅常观察、常发现问题,还要成为一个解决问题及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能手。身体力行的体验是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积极探索专业实践,同时不忘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深入田间地头,有条件的学生深入面粉、粮油等加工厂的车间,把所学的专业转化成产业,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均了然于掌。

三、结合交叉学科特点推行实践教学

“作物栽培学总论”涵盖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将自身深入大田、盆栽试验的感知和感受融入知识点讲解中,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技能的解析和加入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9]。例如农业水方面,结合农业水工程中的基本知识将水分为“五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植物水和土壤水。大气湿度可以表征大气水;下雨后土地表面的水为地表水;渗入地下可以用打井等方式抽上来的水为地下水;与作物叶片和根系等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水为植物水和土壤水[10]。那么,表征植物干旱可以通过叶片的卷曲程度和卷曲发生时间,也可通过几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测量土壤水的含量判断。虽然是在讲植物生长发育与水分,穿插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视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水分。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背景知识介绍。“作物栽培学总论”的授课学生中不仅有农学,亦有植保等学科学生。若没有接触过肥料学和土壤学,对土壤的理化性状缺少专业背景,学习根土关系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该问题可通过介绍专业人士的行业故事。搜集高效且权威的专业短视频可以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帮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例如,结合植物营养学家张福锁院士多次在央视多个平台的公开视频授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植物与土壤和肥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开讲啦”节目中看到,张福锁院士不仅问诊土壤把脉植物,同时回应当地政府和农民关切,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栽培技术一对一帮扶困难农户,实现脱贫攻坚。大家应始终牢记,关注、关心、关爱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每一位农业学子应具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学子的神圣职责和光荣担当。

四、通过生产问题解疑探索作物生长的环境规律

作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光、温、水、热、气等资源的变化规律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11]。而不同的作物对这些资源的偏好性不同,且耐受这些资源的极值也不同,如何利用不同作物生长习性,最大范围的利用自然资源,使外部环境服务于作物生产,这是在从事农业工作中需辩证思考的难点问题,也是生产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7]。学生时期学到的专业基本知识,在解决行业问题时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年或者除夕,北京人渴望喝上一碗玉米排骨汤,那么如何在北京的寒冬腊月采摘到新鲜的玉米果穗?这件看似困难重重且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学习了嗜热型作物玉米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了解掌握了玉米不同生育時期的温度三极点之后,便成了一件能实现的事情。只需要解决温度和光照的问题。光照可通过模拟的日光灯实现,温度可通过夜间覆盖塑料大棚实现。这是经济作物的特殊管理,农田作物一系列栽培技术模式的提出同样建立在探索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规律之上。对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探索“减肥、减药”的双减种植方式。这对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和农业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利用所学专业,不断深刻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关系的规律,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自觉行动,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五、宣传惠农政策鼓励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在社会上是一项辛苦而基础的行业,老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服务农业报效社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学子应以学农、爱农、弘农为光荣的使命,利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三农”事业。专业课上,不仅要讲授章节知识,还要紧跟国家惠农政策导向,向学生解读农业领域相关的国家惠农政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专业课教学,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思考自己的使命担当[7,11,12]。国家在2004年,开始“种粮补贴”惠农政策,对亿万中国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国家减免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政策。2006年加大补贴力度,用于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加的支出实行综合直补。惠农政策体现对农业的重视和国富民强的决心。农业学子应始终不忘初心,传承农业精神,农学精神。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应树立远大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清党情、世情和国情,永远跟党走。牢记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温饱息息相关。努力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