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指导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一些思考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指导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一些思考

来源: 2018-7-12 16:17:43      点击:
指导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一些思考
冯文亚,龚姣姣,汪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一种新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目的与意义、组织与实施、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介绍了指导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与一些思考,为指导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药学;教学;创新研究项目      教育教学论坛
Reflections on Guiding the Innovation Project for Pharmaceutical College Students
Feng Wenya,Gong Jiaojiao,Wang Jianping
School of Pharmac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 Bei,Wu Han,430030,China,
Abstract:The innovative pro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novel educational mode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armaceutical innovative project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t provides professional guidance and help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projects for pharmaceutic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harmacy;teaching; innovation project
 
前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教育部启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1]。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结合指导学生创新研究项目过程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指导药学专业学生实施创新研究项目做出了几点思考。
1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又以实践收获反哺理论知识。这个过程既是提高药学学生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平台,又是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磨砺,所感所获对自身未来努力方向有良好参考意义。
1.1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药学项目的创新实验中,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的实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开启学生创新之门。创新性实验又以其专业性和研究性,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1.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药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和实验中来,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知识,真正把知识从传播载体中的抽象,变为现实工作中可触可感的形象。在知识的运用和动手的操作中,明所缺、知不足,认清自己的各项能力,确立努力方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团队协作与沟通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商业、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团队”。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要求3-5人组建团队,在实验中,无论是集思广益还是合理分工,都是把大家的力量融入一个团队之中。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间协作与沟通,有各司其职的协同配合,也有集中攻关的各抒己见。合作与沟通是项目研究中的关键,也是同学们在项目中所能得到锻炼的重要一项。
1.4资料检索以及论文写作首先,创新小组需要组织撰写创新项目申请书,构思项目的内容和实验方案。然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研究背景和瓶颈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而且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最后,创新小组需要撰写项目的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形成的学术论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接触更多更深入更专业的学术知识,大大提升了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力,并逐步规范了各项文本类的编写形式,以及汇总成果能力。
2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2.1实施时间 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好是大二下或大三的学生[2]。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但前期的基础课或专业课都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免疫学等课程都修完了,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分析化学等课程正在学习;此时参加创新项目的研究,既能巩固理论基础,又能为拓展专业技能。
2.2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现阶段的科研素质与水平,由于创新小组成员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通常要高于平常的教学验证性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如:2009年,我们的选题“豨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2011年“2种药用真菌的训化与活性成分研究”、2013年“金线莲抗糖尿病内生真菌的筛选”、2016年“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等,这些课题难度适中、深度适宜、研究内容具体、结题也不难。
2.3创新项目申报管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由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制订规范的制度,指导教师拟定项目名称与研究内容,学生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院系再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审核确保申请项目质量。
2.4项目的实施和结题管理措施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严格把关。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在采用组织块法对高等真菌进行分离的步骤中,我们进行手把手地教学,确保获得纯化菌种,因为,后面的“活性成分研究”,必须依赖于前期的菌种训化;而对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则按常规流程,放手让学生去做。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对实验方案、操作、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的自评与互评,每半个月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进度进行项目的期中检查和结题检查。在结题验收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总结甚至发表学术论文。最后,院系组织专家按学科群分组,进行材料审查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结题验收。
3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参与意识有的学生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只想把课程学好能顺利毕业就行;有的学生觉得课程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担心再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会落得两头顾不上,课程未学好、项目没做好等。对于此,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宣传和鼓励,让大家对创新性实验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推荐,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增加较薄弱学生负担。
3.2“混经历”或者“等、靠、要”有的学生盲从地参与了创新研究项目团队,但对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等完全等着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或者只等着团队负责人去完成,自己不积极主动作为。这样一来,参加创新性实验就完全失去了本质意义,在主动作为积极思考中,才能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对此,指导教师要在“双向选择”之初提要求、讲清楚,老师只负责关键步骤的指导,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每个团队成员对具体内容都要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人[3]。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培育管理与条件、树舌灵芝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方面,分别确定负责人和辅助人。让人人都参与到实验过程能够中来,担任相应岗位,履行相应职责,自己的工作效益将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毅力来进行整个实验。
3.3 正确引导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4]。作为指导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个实验细节都去监管,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得到阴性结果。如在“豨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中,采用异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具体的剂量与操作,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看视频,自己想办法解决。“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由硕士生带领大创团队具体实施,最终项目顺利结题。
4总结
药学大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既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树立科研思维,从而提升综合能力,达到竞争优势,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又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接触科学研究、接触导师,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科学预期,还为考研和读研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指南[Z].2007:6.
[2] 姚静, 周建平.药学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选题与实施建议[J].药学教育, 2014, 30(6):23-26.
[3]雷程红, 况玲, 苏战强, 郭庆勇, 余佳琳.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 35(1): 61-62.
[4]尚伟, 温玉清, 杨建文.浅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及感想[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2): 208-209.
*通讯作者:汪建平(197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资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1610487100); NSFC(No: 31270395, 31670354)。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冯文亚:15927570325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