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探讨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探讨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5-28 14:00:52      点击:

甘露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高校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之中得到了有效渗透,使得发展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为此,相关教师应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及时改变教育方式,以此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该文主要描述“互联网+”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探讨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缺陷,并对于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互联网+”;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058-04   [收稿日期] 2020-12-19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高等教育已经逐步朝着新的方向開始发展。通过应用“互联网+”平台的方式,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促使早期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以此确保教育活动更具活力,推动高等教育完成信息化变革。

一、“互联网+”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

(一)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教育领域便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但直到2012年的时候,相关技术才逐步发展成熟。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早期教学模式的边界被完全打破,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频繁,评价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MOOC教学形式,其主要将学生当作中心人物,注重互动和体验,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管理层面存在缺陷,同时无法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SPOC教学模式便就此诞生,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能有非常高的参与热情,同时还能确保其进度和成果达到要求。

(二)科研领域发生改变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基于学科进行分类,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少。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人们能够获取的资源数量大幅度增加,无论是知识还是信息都能够有效进行分享,时代研究者自身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不再封闭。在2012年时,教育部便确立了14个高校科研协同创新中心。而在2016年时,中科大协同多个院校及科研单位,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1]。由此能够看出,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已经逐步变成未来科研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高等教育的服务型价值在发生改变

在早期的教学中,高等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以此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由于时代发展过快,许多学生的水平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和市场脱节的情况。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高等教育便和互联网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更为注重和市场需求层面的对接,以此完成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人们手机中的各类App软件,不仅能够做到信息精准投放,而且还能实现双向互动,为社会服务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缺陷

(一)公众不知如何有效选择资源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资源的共享和分享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但随之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进行志愿填写的时候,出现了选择困难的情况。就我国义务教育来说,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方面十分注重,所以使得学生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个单一领域之中。自身知识范围越发宽广,使得钻研的深度也受到了巨大限制。原本学生或许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内容有着较大的兴趣,但由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做出改变。尤其是MOOC以及SPOC等线上教育出现之后,许多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便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直接在学生的眼前呈现。这种资源的大面积共享,一方面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带来了诸多益处,使其个人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另一方面也由于知识量的全面扩大,使学生自己很难专注于某一单一领域之中。如此便造成学生出现了选择困难、不知如何学习哪类资源的情况。

(二)人才培养的价值降低

在早期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和教师必须面对面坐在一起,彼此相互交流,以此完成知识的传递。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对其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如果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出现了思想抛锚的情况,教师也能及时对其进行提醒。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听课习惯便会得到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为专注。然而在开展互联网教学的时候,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了空间层面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不再在同一个环境中面对面交流,教师能够传递的只有知识内容本身,很难把握学生目前学习的具体情况,自然也无法对其个人习惯及品格培养提供帮助,使人才培养的价值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在早期进行教学的时候,导师制度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制度形式,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还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进行引导,涉及的内容十分普遍,覆盖了多个方面。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教师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传递的内容,往往都十分单一化,缺少针对性特点,师生之间也很少会在情感层面完成交流工作。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可以算作是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形式,教学只是方法,而育人则是最终的目标。在早期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专业知识传递外,还会进行一些心理学、道德教育及艺术感染等,促使学生逐步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逐步成为一名对时代发展有用的优秀人才。然而对于互联网教学来说,这一功能便完全丧失。

(三)高校教师面临转型恐慌

在早期进行高校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需要掌握自身专业的知识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即可。然而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论是课堂指导还是课后教学,都需要应用互联网。所以,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基础。而且在这一环境下,教育的整体范围也变得更为宽阔,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大纲范围之中。学生在进行方法选择以及知识选择时,将会有更多自由。如此一来,教师们便会陷入恐慌之中,认为自己的知识变得十分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2]。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创新

早在2015年,我们国家便已经开始制定“互联网+”的相关发展战略,国内诸多互联网巨头都相继进入教育领域之中,使互联网教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然而,通过对当前教育模式展开调查能够看出,当前高校普遍应用的教育模式仍然十分陈旧,有着较强影响力且符合我国特色的模式仍然未能形成。这些学校仅仅是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并将西方发展的模式全部套用进来。相对于西方教育,我国教育显然与之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单纯强行套用,显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此能够看出,创新工作仍然十分重要。在近几年中,我国“互联网+”技术已经有了全面突破,许多新型技术均被研究出来。因此“互联网+高等教育”同样需要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不能仅仅停留于“在线教育”层面,而应当确保其可以贯穿整个高等教育,促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发生质的改变,进而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设更具开放性特点的全新教育环境。

(一)内容层面的创新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技术被提了出来,网络中的互联网资源数量越来越多,即便面對同一个课程中的某个小知识点,相关资源的数量可能就有上万个,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对互联网了解不充分的学习者,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内容层面进行全面创新。对于“互联网+高等教育”来说,其核心部分便是促进现有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均等化发展,从而使得现有的教育资源变得更为丰富,促使其原有的覆盖面积可以进一步拓展。而MOOC的出现,直接为“互联网+高等教育”提供了创新实践成果。通过对国外的MOOC平台进行借鉴,了解到我国在进行MOOC发展的时候,应将重心更多放在学习内容层面,确保其社会认可度能够进一步提升,同时还有着较强的教学实效性。对于MOOC课程来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公共服务性价值,以此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促使广大社会群众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将多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打破原本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界限壁垒,逐步形成在线选课和学习成绩相互促进的开放共享模式。相比于早期的教学形式,MOOC课程更具创新性特点,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而是更为强调人和网络之间的联系。针对MOOC研究能够看出,在未来,“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内容设计。只有将各大高校的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只有从深度层面入手,将各个院校的优质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才能创设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全新网络教育平台。不仅如此,学生在针对网络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内化的时候,同样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翻转课堂就此诞生,从而对MOOC课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二)学习体验层面的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广大群众在进行教育产品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体验层面。一些高校教师由于常年接受的是陈旧的知识体系,对于互联网教学了解不足,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得不做出改变。但是由于自身年龄偏大,对于新事物的理解速度相对较慢,便陷入了知识转型的恐慌之中。开展网络教育,除了需要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实际需求外,还需要保证学习体验的具体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对于“互联网+高等教育”来说,可以借助大数据或者云平台的方式,对广大学生的个人兴趣、个人爱好及学习目标展开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为其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确保整个学习过程能够得到全面简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同时还能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及便捷性的学习体验。原本一些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同样有可能被这种新模式所吸引,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所在。在近几年中,网易、腾讯及盛大等游戏公司同样进入了教育领域之中,开始网络游戏的开发工作,它能够将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以此为广大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玩游戏,但同时也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同时,游戏本身还设置了一定的奖励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予以积极调动,将其内心中潜在的学习动力全部激发出来,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基于这一情况,广大教师内心中的问题便能够得到解决,只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和教学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新型课程即可,自己无须花费大量时间投入网络知识的学习之中,降低了自己转型的整体难度。

(三)管理层面的创新

通过应用互联网,远程教学的目标同样能够实现,同时还能够让广大教师更好地投入管理工作之中,降低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环节也能有所减少。学员们能够自主开展管理,同时整个过程也将变得更具智能化特点。例如,在近几年中,我们国家大为推崇“智慧校园”,主要便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在一起,促使校园管理工作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打造现代化新型高校。伴随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许多小型监测设备开始投入正常使用,可以确保学校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相应的信息,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校园管理工作必然会发生改变,重心开始偏向监测为主,内部提供的大量基础数据将会为高校的日常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校园内部,由于互联网全面覆盖,同时还有社交平台建立,使得管理工作的发展开始迎来新的局面。

(四)评价层面的创新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教育评价同样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先是评价的实际依据变得更为丰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早期评价过程中应用的信息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无论是MOOC还是SPOC,都能够对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保存,及时完成信息收集,把握各个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从而开展评价工作[3]。相比于早期的评价方式,此类模式显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特点。其次是在应用评价的时候,整体效果更具便捷性特点。通过应用互联网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便能够展开相互评价,同时高校的上级领导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可以随时对具体评价结果进行调用,学生家长也能够以此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最后则是应用了互联网技术之后,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到教育工作之中,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系统化特点。

(五)成果转化层面的创新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作用正在不断削弱。事实而言,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本身的目的便是依靠人才培养的方式,促使我国科技水平全面创新,从而增强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基于当前的互联网平台,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正是由于这一情况,许多企业内部也开始采取“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模式,以此丰富员工的知识基础,促使其实践技能得到增强[4]。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早期的学历教育开始向技能培训方面发展。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各大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时候,思想层面几乎都已经达成了一致——面对特定群体,开展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的综合水平得到提升。而对于学习活动来说,也不再仅仅是知识文凭获取,而是对于相关专业技能进行掌握。显然,此类模式对于成果转化更为有利,越来越多的人群意识到了其中的优势所在,从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中,早期的教学模式显然存在诸多缺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为此,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及时进行转型,做到推陈出新,以此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段继红,苏华山,吕文慧,等.“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8(12):122-126.

[2]段从宇,甘健侯.“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23-28.

[3]郭宏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以中医药专业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2-106.

[4]刘选,刘斌.试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革思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