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课程思政”背景下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谢丹 代洪华
[摘 要] 针对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课程,围绕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挖掘其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以两个教学实践片段为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并对其预设成效进行评估,所提出的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改革路径将对推进西北工业大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超声速飞行器力-热-结构多物理场单向耦合/双向耦合边界探究”(11972294)
[作者简介] 谢 丹(1986—),女,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动弹性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代洪华(1986—),男,山东聊城人,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操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059-04 [收稿日期] 2020-12-29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以上海市的高校为首,推行了有关“课程思政”改革的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其中,以上海大学“大国方略”“创新中国”课程为首,复旦大学“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國”、同济大学“中国道路”、上海师范大学“闻道中国”等相继推出,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大学生关切的问题,成为广受欢迎的热门课[3-5]。
二、理工科“课程思政”实践的误区
实施“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目前,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实践还存在一些误区[6-8]。
误区1:理工科的核心课程都是培养方案中的“硬课”,教学内容多,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贯穿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繁多的教学目标与安排下,专业课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分配在专业教学目标中,无论是学科的历史,还是学科前沿的研究与现状,则可以作为自学内容。
误区2:课程思政落入“两张皮”的俗套,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先进行一番脱离现实的说教,完成思政部分,然后再讲授专业课程内容,具体联系并没有多么紧密,于是形成了思政和专业的“两张皮”。课程思政,很容易被误解为单纯的思政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就演变成把专业课程上课时的一部分时间变成思政课程,但其实这样的想法对于专业课,对于思政课,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看似“两手抓”,实则“两手失”。
误区3:课程思政就是结合案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些教师热衷于搜集各种在所讲授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话术”,他们认为能够在课程的若干典型案例中讲出设计好的有思政含义的话,就算完成了课程思政的任务。这样虽然在课程中进行了一部分思政环节教学,但反映出一个现象: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与理解,这种流于表面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思政的初衷。
误区4:在课堂上讲授人生感悟就是课程思政,部分教师将课程思政理解为鸡汤荟萃,认为在课堂的头尾或者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传递富有正能量的观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部分是错误的、片面的。将课程思政单纯地理解为正能量,而忽视了专业知识中的技能、知识、价值、素养等与思想政治相关联的各个方面,则只能进行“假”“大”“空”的情感抒发,对于学生来说,其正面与积极的意义不大,无法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这就是所谓的“盐水论”。本文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体系;课程思政是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思政就是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
三、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课程是基本载体。以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专业为例,根据该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在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中,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原则
其一,宜润物无声,忌大张旗鼓;其二,宜画龙点睛,忌画蛇添足;其三,宜水乳交融,忌生搬硬套;其四,宜点到为止,忌长篇大论;其五,宜客随主便,忌喧宾夺主;其六,宜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具体地,首先要明确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性质与角色,不能将其作为专业课中的思政课程,也不能将其与专业知识与技能对立,两者要相辅相成;其次要掌握将两者融合的方法,不能为了思政教育而强行将一些关系不大的思政内容进行生搬硬套地灌输;最后要把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的程度,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也不能事事讲思政,条条说思政,更不能搞表面思政。
五、结论
本文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性地进行了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渗透性和浸润性实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简单总结为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通过三步走,“为什么学、怎么学、怎么用”进行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润物无声式地实践。具体来讲,第一步是问题的引入需做到简单直观,引人入胜;第二步是问题的深入需留下悬念,调动积极性;第三步是问题的解决不但能做到情理之中,还需做到意料之外,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礼记·学记》)这段话强调了君子对待学习要亲近师长,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因此,课堂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舞台,要以身作则,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R].2016-12.
[2]吴冬平.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4):109.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5]徐建光.坚持全课程育人深化课程思政改革[J].上海教育,2017(12):14.
[6]冉婷婷.課程思政研究综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250.
[7]秦晓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20(19):154-155.
[8]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Aerospac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E Dan, DAI Hong-hua
(School of Astronautic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desig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aerospace major i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trinity education concept of “knowledge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ten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iming at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engineering. Taking two real teaching section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valuates the preset effects. The reform path of the aerospace major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ill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erospace;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6/11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多模块促进地球物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202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