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以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研究??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以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5-5 17:27:58      点击: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3-0078-03

  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人文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一些大学生规则意识不强、认知错误、行为失范等,进而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探讨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构筑牢固的信念屏障,避免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影响其正确信念形成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以传授人文科学知识,培养人文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范围很广,是一个包括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在内的综合体。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及价值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找到安身立命之本,其核心问题是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育问题。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关系及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既有文化知识又有责任感,既关心自己又关心他人,既关注个体发展又关注民族兴衰、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人。

  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或者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被削弱,个体就可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正确的信念对于制止个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力量。在笔者进行的“大学生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文化知识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在大学教育内容中的比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担忧。例如,调查显示,曾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大学生中,79.0%的人认为其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包括法治教育,82.6%的人认为其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包括道德教育,70.4%的人认为其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包括人文教育。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更高的基础上自律、自治、自觉、自省,使遵纪守法、维护社会道德风尚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目的。

  二、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等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道德知识传输,使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习惯,在全社会树立道德风尚,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我国很多地方,中学教育“重智轻德”,大学阶段道德教育“有名无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因此,要采取措施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品德、高尚思想,始终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能够“在内心立法”。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培养和巩固大学生的道德信念。

  首先,中学教育“德智并举”,为大学生正确信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中学教育要端正指导方针,摒弃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知识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等弊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优良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将道德品质指标让位于学习成绩指标,使得只要学习成绩突出,即使一些因品德不良、不守纪律等问题受过处分的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较好的评语。此类现象给学生造成“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可以原谅”的错误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加爵、药家鑫等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诱因。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要从中学教育阶段就采取措施。中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实事求是地把好的方面和差的方面都写进评语中,以便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学教师能客观地了解其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其思想状况,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就能采取有效对策。

  其次,大学教育“以德为主,智不放松”,巩固大学生的道德信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利用大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的有利时机,对大学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处理问题时什么事都找父母或者找辅导员,事情做不好时就埋怨家庭、学校或社会。针对这种现象,要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教育他们:感恩父母辛苦养育子女,感恩老师默默无闻地给学生上课施教,感恩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等服务,感恩国家不断为学生、学校提供各种教育设施等福祉。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失衡感,避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不健康言论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使每个大学生都能独立进行道德判断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

  最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和精神,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所以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神,把学生置于主?w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而不能以教师的意志去支配学生。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神,也是由“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规律决定的。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等的变化过程。学生的发展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道德教育者既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认识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发展着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把德育内容与学生所思所感有机衔接起来。大学德育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德育对大学生的内心感化作用,又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道德教育的实证性,以道德榜样启迪大学生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成长为“不仅有智商还要有智慧,不仅有文化还要有教养,不仅有目标还要有信仰,不仅有欲望还要有理想”的时代骄子,远离违法犯罪。   三、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来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民守法提升到了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同等重要的地位。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其重要载体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基本方针的教育,以及民主意识培育、法律基本知识教育、纪律教育等。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等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法治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笔者对曾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大学生进行的“与他人发生纠纷时首先采取什么措施”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武力解决”。这说明,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缺乏法律信仰,法治观念极为淡薄。法治观念是一个人信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法治观念。

  首先,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一要改革法律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内的具体法律知识教学延伸至课外。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进行解析,发挥个案的警示作用;通过模拟法庭等直观性教学形式,邀请司法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模拟审判,增强大学生对法律适用的理解;举办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中被害人控诉或罪犯进行心理忏悔的情景剧表演,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二要优化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将不仅熟悉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的教师充实到法治教育教学一线,通过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法治教育进步。三要优化法治教育的知识结构。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对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差,日常运用得较少,但这些法律知识涉及公共利益,在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促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议高校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加大对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公法知识的教学力度,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其次,重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期性。一要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法治教育的效果。通过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专题性法治教育,形成全社会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氛围,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二要将法治教育贯穿大学阶段的始终。高校法治教育不应仅满足于法律知识的普及,还要通过培养自由平等、诚实守信、权利义务等观念,使大学生养成守法的行为习惯。三要将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通过规范高校法治教育教材的内容和法治教育的形式,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法治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构建普法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实施、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使法治教育进课堂、进大学生宿舍、进学生心中,使整个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象牙塔”,筑起一道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法治防线。

  四、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来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针对部分大学生因人文教育缺失而道德水平下降,进而实施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对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文信念,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把培养人文性贯穿于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始终。人文性既包括理性思考能力,又包括性格和情感魅力。培养人文性追求的是善,注重给人以悟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在注重记忆、理解、概括、抽象、逻辑思维等智力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促使大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在重视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贯通,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全面、充分发展。只有给大学生提供包括培养人文性在内的完整的人文教育,才能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文信念。

  其次,把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贯彻、体现到大学生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真正的科学教育是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或载体,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它把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寓于其中,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身体和心理健康,不仅专业技能合格而且富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目前,很多高校的科学教育都只强调对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整的科学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挖掘每个学生的兴趣、潜质和天赋,高校科学教育要始终把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具有包容情怀,从内心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五、结语

  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做好这项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当然,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挫折教育、方法论教育等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与高校教师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还要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能够真正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以最优质的教学、最专注的情感去培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高校教师既要做好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经师”,更要做好教会学生明理、做人,关心学生的品质、作风和生活的“人师”。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内化于心的智慧启迪,外化于行的规范规制和失范制裁同样非常重要。如果法律规则只是被束之高阁,那再多教育、再多理念传输也无济于事。因此,在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行?榈闹撇昧Χ龋?让违法犯罪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这既是公正原则的内在要求,也能促使更多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增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