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礼仪教育主题化模式分析
关键词:小学礼仪教育;主题化;实践研究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品格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教育作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最可感、最具形的一个方面,一直在小学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礼仪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是文明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形态。其最主要的内涵是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礼仪教育实则是从待人处世的一言一行做起,教会小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以诚相待、谦恭尊重、同情关怀,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小学生礼仪教育应该是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加强对礼仪的认识,检验礼仪行为是否规范,巩固和提高礼仪行为的一项专题教育。它应该围绕礼仪教育目标序列,以全课程、跨学科、滋润式、嵌入式等多元方式展开,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引领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常态化工作,教师要让学生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夯实他们的人文底蕴,与新时代同行。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研究礼仪教育多年,力求生发于“夯实人文底蕴”,关注“主题化开发研究”,师生共同经历一段有意义、有意思的教育生活,最终达成礼仪教育的可感、可行、可创造,促使学生外在与内在的共同成长。
一、常态网格化运用,有序有则,繁茂礼之叶
学校积极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在“三真”(真才、真学、真人)学校文化的浸润下,让他们说真话、做真事、学真才,明礼、懂礼、践礼、传礼,尽可能少地将学生置于权利的监控与监督之中。基于“礼少年”的培育总目标,确定打造六星:道德规范之星、书童阅读之星、强身健体之星、守时惜时之星、勤奋求学之星、爱好特长之星。并围绕“闻天六星学子”,产生了24个“礼”的核心素养,细化年段目标,进行网格化定位。所谓网格化定位,就是分层、分级、分年段落实,通过分层分解总目标,定格每年、每月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开发了“小豆荚学礼仪”的校本教材,注重“课内引领,课外践行”的教学理念,把握其本质。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备课、观课、评课、反思的工作。根据学校常规,德育处每周在升旗仪式上训育本周“礼”要点。教师按学校课程规定认真上好每天一次的晨(午)会课。坚持做好每日小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节日传统化运用,直抵本源,深扎礼之根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人文底蕴的礼仪教育,直抵“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的本根教育核心。学校抓住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的入学第一课,常年坚持用传统文化育人,用“朱砂启智”的传统礼节开启学生的入学之门。在以端正衣冠、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击鼓明志等庄重的仪式中,教会学生做人堂正,立于天下;敬拜老师,尊师重道;心明眼亮,发奋读书。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树立“善”“正”的行为规范,汲取尊师爱学的思想精髓,完成生命认知与角色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礼润”为内容,以“悦动”为形式,延续经典传承,结合“礼”字,赋予新的内涵,开展“礼”花绽放、“悦”动新时代活动。校园成了“礼俗大观园”,六个年级分别承办一个传统节日。这样的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内涵,着力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主题时代化运用,与时俱进,绽放礼之花
真正的教育要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现实场景相互关联,让学生的认知与国家方针、社会热点、生活实践等相联系,理解关联,开阔视野,形成判断,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抓住时代印记,针对礼仪教育进行时代化设计,让小学生礼仪教育常育常新。教师要引导高年级学生关注国事,感受大国风范,从大国到小家再到个人,都是一节节鲜活真实的礼仪示范课。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学生知道要提高自身礼仪修养,还认识到要强国必先强科技的道理。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我有中国芯,引领新时尚”为主题,将科技与“垃圾分类”“创客”“3D打印”等新时尚相结合,开展校园科技节。学校为一到六年级学生设计了春、秋两季综合实践及研学活动。走进文化圣地东林书院,领略后学津梁的文化积淀;来到民防科技馆,学会自救自护的逃生演练;走进新建的学生活动场馆,感受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注;走进本地名人故居馆,了解家乡先贤的学问修为,每次不同的组织形式就是最真实的礼仪教育,学生增长了对历史文化、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见识,为建设美好未来积聚更大的能量。
四、家校互动化运用,合心合力,坚挺礼之干
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要依靠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专门设有“小豆荚家长课堂”,除了传统意义的集体授课外,学校还为不同需求的家长开设“开心吧”沙龙活动。活动前期,学校精心设计问卷,家长实事求是地完成调查。经过数据汇总,阶段性地开展家校主题沙龙活动。活动参与对象不仅包括个别需要指导的家长,还包括个体需求主动报名的家长。活动隔周进行,由负责家庭教育的教师组织与主持,做到定主题、定形式,精准送教,贴心谈话。每次活动采用教师和家长围坐在一起的轻松谈话模式,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缺少规矩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探寻现象背后的根源和本质,寻求有效办法,帮助更多的家长成为智慧家长,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五、评价镜像化运用,声形兼备,收获礼之果得益于区域“智慧教育”平台打造,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专属的个人成长电子档案。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能将自己在日常、重要节日、专属主题活动中,个人的“学礼”表现或点滴进步,以照片、微视频的方式上传至平台,形成一组组完整的、可视化的、镜像化的、图文并茂的礼仪成长档案,记录每个阶段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的进步,还能做到学生之间互阅互学、互享互促、共同进步的效果。电子成长档案的运用,将礼仪成效有形化,将礼仪成长微格化,将礼仪进步共享化,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心育人。学校在新时代赋予小学生礼仪教育“内涵新读”“网格实施”“传统整合”“时代回应”的主题式开展,辅以“家校携手”“电子评价”手段的运用,使得小学生礼仪教育有声有色,富有生命的色彩与张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肖群 何秋萍
- 上一篇:农村初中学校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2021/4/6
- 下一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及课堂例题分析 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