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美国公民教育的策略及局限性研究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美国公民教育的策略及局限性研究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9-10 15:59:34      点击:

林慧

[摘 要] 美国从来都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公民教育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美国高度关注公民教育,更突出其政治性本质,公民教育在各个方面积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巩固美国政府的政权稳定以及丑化、敌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教育手段的策略性,公民教育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引导性与实践性等特点,所以我们需要看透其本质,认知其局限性,即公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美国民众对政府的敌意与无视增加,引发出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以及培养出美国民众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

[关键词] 美国;公民教育;策略;局限性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路径研究”(2019SJA0399)

[作者简介] 林 慧(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8-0066-04   [收稿日期] 2021-01-12

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方式,美国虽不提公民教育,甚至不提“教育”,但历来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美国民主政治、自由价值传播的重要支撑,更是传递国家意志、公民意识的重要载体。

一、美国公民教育的政治性本质

“公民”一词古希腊文为Polites,源于Polis(城邦),现如今为Citizen,词源为City,由此可见公民为城邦中人,有地源性。“教育”一词,动词为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引出),即顺其自然并将人的潜在素质不断引发出来。当教育与公民相连,必然呈现出政治色彩。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曾说过:“美利坚民族实则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作为个人一直无法注意到意识形态的原因在于,因为他们高度一致地赞同这样的意识形态。”[1] (P345)在美国,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即有限政府和个人利益至上,先个人而后国家,因而美国的公民教育必然要以隐蔽性、间接性的方式呈现。任何直接而强制性的公民教育必定引发公民的激烈的抵触、谴责与反抗。美国公民教育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对美国政治制度、美国价值观地认同尤其是对于民主教育的重视,以此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来共同参与政府管理。对个人独立意识、法律意识、批判精神的培养。对公民、政府的内涵理解,知道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不被滥用,理解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政治参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遵守法律、善于沟通、懂得妥协等公民技能与公民意向,但其本质是为了培养与国家体制相符合的政治人,使美国公民产生极大的政治认同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纵观美国公民教育200多年历史,经历了从本土“美国化”—移民“美国化”—全球“美国化”的转变,意识形态深透工作从未停止,而愈演愈烈,美国的公民教育从来都是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方式。

(一)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一种统治形态,意识形态也在这样的制度里终结。美国的公民教育必然要积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理性、合法性甚至具备人类社会发展终极性,积极把资产阶级美化为最先进、最友好的阶级,把资本主义制度美化为最先进的制度,终而使得美国民众高度认同该制度,同时不仅是希望资本主义制度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还希望将该制度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受惠”于该制度,让各个国家都执行该制度,以此来维护美国的政治秩序,甚至企图重新塑造世界的格局。

(二)巩固美国政府的政权稳定

美国是多种族国家,由于缺乏历史积淀,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政治国家”,强制性的公民教育必然引起全社会的反感与冲突,因而美国的公民教育的方式采取隐蔽式的,教育的内容也呈现出包容性与多元性,以此来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获得社会支持,凝聚社会力量,维护政权稳定。例如,美国社会是“小政府、大社会”社会样态,一直传递着限权政府的思想,认为政府不用管太多,尽可能放权,实现市场自由,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的利益。同时,也传递另外一种观点要高度重视国家的力量与作用即国家作为促进人类道德进步的重要条件,协调着社会的各种关系,应当具有权威性,因此两种观念的教育让美国政府的诸多决策得到接受与认可。

(三)敌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大多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上帝眷顾的国家,因为被上帝选中,因而时刻享受着上帝的祝愿、也时刻闪耀着上帝之城的光芒,充当世界各国的引导者。自由、民主是来自上帝的指示,因而任何与自由、民主有出入的制度抑或是现象都将受到美国的谴责。因而敌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让美国的自由、民主惠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其“使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伴随着麦卡锡主义不断扩大与强化,反共思想并渗透到美国人的政治领域与日常生活,即使在今天,也未停歇。

二、美国公民教育的策略

(一)以系统性为主,兼顾分散性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教育形式的系统性,善于发挥合力,从美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考察,美国政府与学校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学校的教材、课程设置、学期计划等都是学校自己制定的,享有充分的自治权。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美国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一些专业编写教材的协会、通过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适当引导,编写出符合美国政府意图的教材,尤其是关于公民教育的教材,再通过这些协会向学校进行推荐使用,因而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以及较高的参考价值,大部分学校都会参照,这就使得各个学校的公民教育保持了方向上的一致性。其次在美国,学校和家庭、社区保持着密切联系,美国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例如在联邦教育部的支持下,建立“全国合作学校关系网”,旨在充分发挥与凝聚学校、社区、家庭的三方力量,为学生思想、智育等各类发展提供全力保障和支持,而最后的教育成果通过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进行道德示范,成为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庞大力量。其分散性主要体現在固化的学校庆典活动、升降旗致敬、宣誓等各种仪式上,强化爱国思维,通过听广播、看电影、讲故事,宣扬美国历史、美国英雄激发爱国情感等。

(二)以时代性为主,兼顾继承性

美国注重公民教育的时代性,其理念能够根据社会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独立战争到内战时期,是美国公民教育的萌芽期,公民教育呈现国家主义倾向,公民教育中注重塑造领袖的伟大形象,通过教科书中对伟人的形象塑造和历史学习,重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拼写书和阅读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中最重要的主题便是爱国,爱国与爱上帝一样,成为最为崇高的美德。例如,《新英格兰识字课本》中讲解字母W的句子,从“大海中的鲸,也服从上帝的声音”变成了“伟大的华盛顿英勇,他的国家得以拯救”[2] (P202)。在其他教科书中,华盛顿被塑造成为十分完美、无限接近上帝的形象。1861—1914年,即内战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公民教育重心为“移民”美国化、宣扬“种族优越论”,呈现出浮夸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无论是对本土民众进行自由、民主的情感渲染,到鼓励成立各个社会组织对移民进行“美国化”的培训,这对于整合美国力量,树立“美国正确”形成扩张思想具有重要意义。1914—1945年期间,美国经历着一战,二战,国家进行了公民教育目标进行转移,形成了“社会科”“公民学”“公民学与政府”等相关课程,引导公民关注社会与个人问题,形成反省的思维模式,但实质是战后狭隘的民族主义转变为严重的种族主义,诸多文献中将爱国主义直接等同于对美国的效忠,公民教育依然发挥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作用。1945—1976年,冷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理念经历着从反对共产主义到培养思考、批判性的参与性政治公民的转变,然实质上反共思维的培养一直沿袭至今。而后,伴随着中国地不断壮大,美国的公民教育开始逐渐倡导所谓超越意识形态,超越阶级界限的“普世价值”,通过在资本主义制度是最终制度的框架里探讨、辨析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使得公民在课程学习、社会参与、环境熏陶之中潜移默化接受美国传递的意识形态,敌视、丑化共产主义的意图愈演愈烈。同时,美国公民教育注重理念传承,一直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等教育理念,培养有能力、负责任、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公共生活的公民,以此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秩序和稳定。

(三)以引导性为主,兼顾强制性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引导性,首先,美国将意识形态教育隐身于对社会正义感公民的培养。这不仅关乎美国自身的发展,也关乎美国对于世界的态度。社会正义感的教育能够培养美国民众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认真地思考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并积极思考改善或者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希望以此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促进美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正义感的培养也使得美国政府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时,能够很快获得充满“正义感”的民众的支持。在美国的公民教育中注重伦理交流。一般交流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中,也体现在政府的会议和一些公开的演讲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支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开放的交流氛围,反对企图控制或者征服他人的激烈地争辩,这更利于交流,也更容易解决问题。正是因为通过伦理交流,提高了美国民众的思考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完成了自我教育,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将自己积极转化为正义的化身,增强了自己对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最后,潜移默化式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涵盖着独立战争以及西部扩张等一些伟大事件,其中也包括美国一些伟大人物的伟大事迹。并在历史课本中渗透着宗教的色彩,例如美国的存在、拓展均缘于上帝的旨意,在他们看来,新英格兰中的土著人是由于遭遇天灾而消亡,上帝将这块土地将由更加文明的种族来继承。美国社会也一直注重教育设施建设,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纪念馆、博物馆等,以此来教育公民记住美国历史以及美国精神。美国公民教育手段保持强制性,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学校的干预上,例如,内布拉斯加州教育委员会在9·11事件后明确规定,高中社会研究课应灌输美国制度的最大优越性以及高度警惕共产主义等其他意识形态的危险[3] (P283)。对学生强制灌输所谓的“事实真相”,反对共产主义,强迫教师进行忠诚宣誓等。纵观公民教育历史,经历着“强”干预到“微”干预再到“隐干预”的过程,但其强制性从未改变。

(四)以实践性为主,兼顾理论性

美国公民教育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美国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如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社区建设等。如校内,在新生开学时,一般会要求入学的新生自己起草一份关于学校的校规,然后在公民课上进行讨论、修改,或者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现行校规进行评价、诊断,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开展“学生政府”活动,即模仿政府,由学生自己组成“国会”,包括“参议院”与“众议院”,“总统”“陪审团”、司法机构等,让学生了解国会如何表决、审议以及通过总统提交的文件等政府的运作流程。學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既包括政治内容也包括法律知识,同时将民主决策的理念深入生活。校外教育强调社区参与,强调对社区的服务意识,服务学习,加强自身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之前需要了解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运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社区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参与社区服务是美国高中生得以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社区服务需要与所教课程相关,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人乃至整个城市发生关系,以此培养学生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与民主精神。社区参与对教师也很重要,其有关学术成果更是评判教师的重要准则。其理论性主要是指继承了杰斐逊、杜威、贺拉斯·曼等人的公民教育理念,并且开设社会科学相关课程开展理论性学习,例如开设“公民”“政治学”“社会学”“神学”等相关课程。

三、美国公民教育的局限性

美国政府注重公民教育的结果,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进一步发展,形成公民的参与意识,但是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一)促使民众的无视和敌意增加

美國虽注重公民教育来渗透意识形态,但当前,美国移民的不断增多,美国学生群体不断多样化,导致对美国公民教育的认同感低,美国社会崇尚实用主义,因而高等教育愈加市场化,课程教师的愈加兼职化使得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公民意识的培养,虽然美国政府近些年不断强调公民教育的紧迫性,但教育体制的滞后性,使得其教育步伐没能赶上时代的剧变,公民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局面未能得到改观。“公民价值和信任的丧失;政治效能意识的衰弱;低投票率;社会知识水平的降低;对政府的敌意不断增强;对私人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认同。”[4] (P48)美国人对总统保持怀疑态度,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也大为减退,民众对政府的无视或是敌意都将对政府渗透意识形态带来巨大挑战。

(二)引发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美国利用公民教育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不断宣扬自由、民主、人权,对自身利益的极大关切视为自由,对公开选举的极大热衷视为民主,对人民权利的极大拥护视为人权,看似合理,但如若深究,必能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对“抽象的人”的极大关注,忽视“社会人”的本质,必然滑落在个人私欲不断膨胀的深渊;他们将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视为道德,将自由主义引入到另一个极端,因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枪支犯罪增加、生育低龄化明显、种族主义矛盾不断加深等,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民众将所谓的“自由”凌驾于生命之上,聚集、隐瞒不断上演,引发大规模感染,威胁社会公众安全。同时,民族精神也在不断衰退。亨廷顿意识到美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出现衰退趋势的迹象,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保持了双重语言、双重文化、双重国籍以及双重忠诚,美国社会的一些中产阶级及上层人士开始更看重他们的身份而轻视自身应有的美国公民这单一的身份。

(三)培养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

如今的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强”,而多极化趋势也愈加显现,这不免引起美国的担忧与重视。美国一心力保“一超”的地位,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对世界各国大肆指手画脚,不惜发动战争,而正因为社会正义感的培养,将有效提高美国民众对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使得美国民众形成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的观念。因而这滋长了美国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美国的“孤立主义”也愈演愈烈。布卢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中就提到,开放导致了美国的大封闭,自此美国不需要别人,形成了一种故步自封的状态。而对于第三世界的尊重,其实一种伪装的新帝国主义,一种世俗版的施恩。

参考文献

[1][美]杰里尔·A,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345.

[2]阿·穆霍帕德希亚.美国政治思想概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4:202.

[3][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历程[M].谢廷光,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283.

[4]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8.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and Limitations of American Citizen Education

LIN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tha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y, and civic education is one of its important means. The United State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ivic education and highlights its political nature. Civic educ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ctively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strengthens the stability of the American governments political power, and vilifies socialist ideolog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ies of education mean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cness, times characteristics, guidance and practicality, so we need to see through its essence and the limitations, that is, the civic educ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d hostility and disregard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o the govern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causes endless social problems and American peoples arrogance as a citizen of a great power.

Key words: American; citizen education; strategy; lim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