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维权教育视域下基层教师维权困境及应对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维权教育视域下基层教师维权困境及应对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8-3-20 21:34:04      点击: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7.01.012

  文章编号:1009-3729(2017)01-0092-05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1]李克强总理于2016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这是党和国家对基层教育和教师职业高度重视的充分体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教育扶贫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基层教师,即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因此,基层教师权益维护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本文拟从维权教育视角分析基层教师维权问题,以增强基层教师的维权意识,促进基层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基层教师维权与维权教育的内在联系

  维权教育是通过培养基层教师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引导其运用合理、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从而维护基层地区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挥维权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可以提高基层教师运用法律维权的素养与能力,培养基层教师维权的法治意识与观念。维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导向、保障、?_发、教育等功能,其在维护基层教师权益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基层教师维权是维权教育的具体实践,维权教育为基层教师维权提供了思想保障和重要方法。

  1.基层教师维权是维权教育的具体体现

  维权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基层教师合法维权,将维权教育理论用于维权实践中。在维权教育实践中,基层教师是维权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维权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基层教师的自由、健康、全面发展,保障其合法权益。这是确立基层教师应有社会地位的政治基础,也是维权教育的实践要求。维权教育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人文精神,解决基层教师维权难的问题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2.维权教育可为基层教师维权提供精神支持与方法辅导

  首先,维权教育为基层教师维权提供重要思想保障。维权教育有利于帮助基层教师认清自身的社会地位,树立坚定的职业情感和政治立场,为其维权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同时,维权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同,使其基本权益得到认可,促使公众认清基层教师维权的缘由和必要性,奠定基层教师维权的社会舆论基础。其次,维权教育可为基层教师维权提供方法辅导。比如,通过说理引导,强调基层教师享有权利的事实和权利遭受侵害的事实,讲清基层教师需要维权和如何维权的道理,从而规范和引导基层教师合法有效维权。

  二、基层教师的权益现状及维权困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指出:“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3]但在现实中,教师尤其是基层贫困地区教师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

  1.基层教师的权益现状

  基层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与保障,是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家庭和谐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基层教师的权益现状问题较多。

  其一,基层教师的法定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发放。近年来,黑龙江、安徽、河南、云南等省份集中出现了“教师维权讨薪”事件,主要诉求是让政府返还克扣工资,绩效按月发放,同城同工同酬[4-5]。这反映了基层教师的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发放的问题相当普遍。工资发放缺乏保障,是我国基层教师长期面临的问题,这与教师“耻于谈薪”也不无关系。

  其二,基层教师的法定福利难以落实。2015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主题为“教师的这些福利,你享受过吗?”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应当享有的各项“法定福利”落地比例未超过其人数的50%,近50%的基层教师对住房、医疗等福利不了解,96%的教师希望提高工资水平。[6]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师福利落实比例则更低,尤其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险、退休保障等。即使落实教师福利的地区,政府也是把福利放在该地的高级学校、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具体到各个学校,也是根据教师的资历对福利待遇进行“论资排辈”,而非覆盖到所有基层教师。经调查,有些地区对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寒暑假也予以剥夺,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基层教师福利被私吞的违规行为,基层教师的法定福利缺乏有效保障。

  其三,基层教师的法定地位不高。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情况,是其法定地位的最直接反映。近些年发生的系列事件充分说明基层教师的法定地位有待提升。例如,2014年年底,甘肃会宁县招聘录取189名警察,其中171人来自教师行业。[7]据相关人士调查,会宁县基层教师出现“离职潮”的主要原因是收入过低,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所需。再如,河北省任丘市的一位工作15年的基层教师每月发到手的工资约为2000元,月、季均没有奖金,也没有年终奖,仅能解决温饱。[8]这是基层教师工资待遇低的真实情况,它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基层教师的法定地位缺乏认同。   2.基层教师的维权困境

  基层教师的基本权利不被认同、未得到保障,其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受损,应有的政治地位被降低,进而导致其社会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基层教师依法维权面临着现实、心理两方面的困境[9],具体体现在维权意识、维权困惑、维权渠道、制度保障四个维度。

  其一,基层教师维权意识淡薄。基层学校主要分布在县及其所辖乡镇,是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基层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基层教师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也较少,部分基层教师政治、法律素养不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维权意识比较薄弱。[10]

  其二,基层教师维权存在思想困惑。基层教师不仅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而且工作环境也相对较差。在社会地位下降、人文关怀缺乏的情况下,基层教师已失去了教师本应有的尊严,不得不忍受社会异样的眼光,其维权过程中充满思想困惑。

  其三,基层教师维权渠道受限。在基层地区,教师的诉求没有畅通的渠道可以传达出去,其维权也就存在所谓的“不合法性”,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工会组织未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基层教师的意见诉求无处倾诉;二是执法部门对教师维权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调解化解机制;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投诉渠道,教师权益受损问题也未能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

  其四,基层教师维权制度有待完善。基层教师工资待遇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政策保障。如对教师讨薪事件,某地方政府竟回应称,基本工资之所以9年未涨,是因为没有新政策。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教育法》《教师法》等单项法律法规,对基层教师权益的维护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现有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解决基层教师维权困境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维权教育视域下基层教师维权困境的应对策略

  维权教育不仅是一种意识教育,也是一种能力教育,其对提升基层教师的维权素养和促进基层教师的有效维权有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合理运用理论引导、理念倡导、心理疏导等维权教育方式,解决基层教师维权时所面临的自身限制性因素。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尊重基层教师、关注基层教育,减少基层教师权益受损事件的发生。

  1.塑造基层教师的理性人格,提高基层教师的维权意识

  基层教师理性人格的塑造是维权教育的内核。基层教师的政治素养、生活态度、职业道德,是决定其理性人格的重要因素,影响其维权的方式和动机。权利意识可分为维权型权利意识、表达型权利意识和参与型权利意识三种,其中在参与型权利意识中,维权意识、表达意识与参与意识都比较强。[11]因此,应通过维权教育培育基层教师的参与型权利意识,塑造其理性人格,提高其维权意识。首先,基层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权益与责任。基层教师应通过加强对政治、法律的学习,明确自身享有的权益和应尽的责任,以合法手段争取自己的权利,正确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基层教师维权主体意识的体现,是提升基层教师维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塑造基层教师理性人格的重要环节。其次,基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幸福意识。基层教师幸福意识的提升,是其理性人格塑造的内生性因素,也是提高其自身维权意识的根本。基层教师理性自觉和理性文化的塑造,可促使其理性人格的形成,进而形成其正确的维权意识、维权动机和维权方法。最后,基?咏淌τμ岣咦陨淼闹耙档赖滤匮?,以乐善好施之心对待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以理性的态度将师德风范融入维权实践之中,以促进基层教师正确维权意识的培育。

  2.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减少基层教师的思想困惑

  要对基层教师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解决基层教师维权的思想困惑。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注重对基层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和生存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会使部分基层教师不顾正常教学秩序,放下师道尊严,采取非法、暴力等极端手段进行维权。对此,应借助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基层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破解基层教师的负面心理情绪。第二,应重视对基层教师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从广义上理解,是对人的需要、个性和价值的肯定,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和幸福的重视。[12]对基层教师的人文关怀,应体现在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上,通过制定教学激励方案和提高教师授课课时费标准等方式,以有效缓解基层教师经济困境,提高基层教师的工资薪酬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

  3.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拓宽基层教师维权渠道

  基层教师维权诉求的有效表达,是基层教师维权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维权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要聚集多方社会力量,不断拓宽基层教师维权诉求的表达渠道,增强基层教师维权诉求方式的合法性,提高基层教师维权诉求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第一,要强化学校工会社会服务的职能。要积极发挥学校工会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维护教师权益。同时,学校工会要勇于担当社会协调的角色,善于倾听基层教师的意见诉求,及时梳理整合基层教师的提议,并将其转达给有关部门,做好解决利益冲突的“搭桥人”。第二,要完善法律援助调解渠道。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应积极为基层教师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基层教师合法维权。此外,法律服务机构还应拓宽法律援助服务的范围,不仅为基层教师解决讨薪问题,还应帮其争取应有的其他福利待遇。第三,要合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可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渠道,对有关基层教师维权的问题进行报道,揭露侵害基层教师权益的违法行为,大胆曝光一些恶性侵权事件,壮大社会舆论监督声势。通过社会舆论,创造尊重基层教师权益和关注基层教育的社会环境,引起社会对基层教师维权问题的关注。同时,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对学校教师聘任条例的制定和教师聘任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实现基层教师有理有据维权。

  4.强化基层政府对教师权益的保障职能

  基层教师的权益保障主要是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应落实基层政府在法律、制度、政策等层面的职责,以促进基层教师维权困境解决的常态化、长效化。第一,基层政府应依法行政,完善基层教师权益的法律保障,构建基层教师维权机制的法律基石。我国已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就教育拨款和教师工资问题已做出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如果不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拖欠工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等,建立健全基层教师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第二,基层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配套的教师权益保障制度。基层教师权益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同工同城同酬、休息休假、足额发放工资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构建基层教师维权机制的制度基石。要制定具有激励效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定普法宣传制度,提高基层教师的法律素养和自保意识。第三,落实基层政府政策保障职责。完善基层教师权益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构建基层教师维权机制的政策基石。基层政府应加强对基层教师权益保障政策运行的监督,实施内外监管,以维护基层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健康运行,同时明确基层教师权益方面的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