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8期·“植物免疫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8期
任俊达 赵晓燕 闫哲 尚巧霞
[关键词] 植物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2022YJS012);2022年度北京农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植物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BUA2022JG14)
[作者简介] 任俊达(1989—),男,山东青岛人,博士,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理论及教学研究;尚巧霞(1975—),女,内蒙古丰镇人,博士,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理论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069-04 [收稿日期] 2021-11-15
植物免疫学是植物保护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抗病性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病原物致病性、植物抗病性、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植物抗病性防治病害等。“植物免疫学”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经过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学习和探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此时开设“植物免疫学”课程,必将进一步使其对植物病理学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201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高校教师的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专业课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需要穿插思想政治教育[2]。
随着学科融合思想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因此,植物免疫学怎样才能在适应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出高素质的从业者[3,4];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框架体系和核心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承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问题日益突出[5]。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巩固、完善和发展植物保护专業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来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学习心得和思考。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一)价值导向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导向相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爱国主义思想。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让学生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能够尊敬师长,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二)职业道德
通过教师和一些行业精英的讲述,能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增加对专业的认同感。分享一些植物保护学方面专家的事迹,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起共鸣。要不畏艰难、勇于奋斗,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为我国农业发展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三)综合素质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近年来,植物免疫学研究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技术,人们对植物免疫的机理有了更准确且直接的认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体现都市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需要,尽可能将前沿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展示给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兼顾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建设,将教学目标细化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点的教学单元设计。每一个单元都需要涉及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需将教学活动多元化,设计出更加吸引人的活动。比如在第九章节讲述小麦锈病时,可以列举康振生院士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和山沟进行调查研究,不畏艰难,不断尝试,攻克了许多难题,发现自然条件下条锈病菌可在小檗上转主寄生,完成有性生殖过程,让学生对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有新的认识,这一项研究成果在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利用这一事例,弘扬我国科学家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这类优秀事例融入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植物免疫学教学内容。可用素材包括重大历史事件、时事政治、学科进展、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家优秀事迹及生活中有趣的植物免疫学现象等[6]。这同时也需要教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渊博的学识,才能获得相对全面和丰富的思政元素,从而承担起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职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中,切记要寻找贴切的案例,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当到了课程尾声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传递讲述一些正能量且励志的“金句”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触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之,为了与时俱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认真的态度备好每一节课,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每一个章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滴水穿石的效果。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会取得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拟采用以下多种授课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呼应。
(一)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在“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可以讲述与植物免疫学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讲述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道出他们为学科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比如农学教授夫妻的浪漫故事:谁培育出新品种,对方就要负责做家务。这个故事就是讲述了“麦爸”茹振钢和“菜妈”原连庄之间的故事,他们一个是小麦抗病虫超高产育种专家,一个是大白菜早熟优质育种专家,当“小麦狂”遇到“白菜迷”,都一心钻科研不愿做家务的时候,他们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十年之约,结果都培育出了新品种,给老百姓带来了好收益。三个十年之约均打成了平手,这背后的风风雨雨让他们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也正是这些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辛勤付出的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好。通过这类优秀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激发学生关心时政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国内外的实事案例进行灵活运用,也要将政府部门发布的重要文件和政策穿插其中,不间断地给学生输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食粮。
(二)讨论法
缺乏教学互动的课堂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参与课堂讨论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討论话题可以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试比较各种措施的优缺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6,7]。通过此话题的讨论,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利用抗病品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意识到利用植物抗病性的优势,即对环境友好,并树立和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实验法
根据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实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习成果及时得到反馈。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原理。例如,设计品种抗病性观察实验,让学生将抗病、感病水稻分批种植,接种病原菌并到田间观察不同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和易感性[8]。调查形态学病斑大小、抗病和易感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品种间的形态和结构差异,进而分析生理和抗病相关基因。教师介绍抗纹枯病品种的产生背景和抗纹枯病的原因,让学生沉浸其中,更有利于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抗病表型和机理内涵[9],培养实践型人才,让学生充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生产实践热情。
(四)小组协作法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经常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手段。要在实验教育中规范学生行为,从原来的技能考核转变为技能和素质的双重考核。例如,实验用品的清洁和回收、废物处理、卫生习惯、课堂纪律和积极性等都是质量评估的重要方面,这些都包含在结果中。另外,实验分组后,要对学生的科学合作精神、协作精神和互助精神进行考核。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应以诚信为本,不作假[10],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随着小组教学和考核标准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和协作精神在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敬业的价值取向。
(五)多媒体平台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同时也为了打造更好的教育平台,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雨课堂等工具。将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包括PPT课件、视频、训练、试题库等,并设置课程思政专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借助平台预习课程内容,课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课后还能够及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形成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有效地将课堂教师教学与课下学生自学相结合,一来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来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使得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也完成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接受程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
(一)实地考察参观
“植物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植物免疫学知识内容,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在讲述植物抗病性和农作物病害特征时,增设田间试验调查,前往周边的合作社、农业示范镇、农业园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参与课程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亲眼见证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及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其中。
(二)开设专题讲座
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结合。可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1~2次与植物免疫学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专题讲座。例如讲述植物病理学中的经典事件——爱尔兰大饥荒,由表及里深入探索这一骇人听闻的大事件。从它的起源、经过到结局来叙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揭示饥荒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晚疫病菌造成马铃薯腐烂继而失收,背后更是由于英国对爱尔兰全面掠夺的殖民政策,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加强校企合作
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比如可与本校大学科技园及周边优秀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在教授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优秀种植企业观摩学习,近距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了解抗病育种全过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动手操作,使其更加熟悉整个技术流程,为将来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另外,也可以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代表进行交流。他们具有一线生产经验,有丰富的阅历,对相关行业发展有独到见解,这些均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对“植物免疫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在掌握植物免疫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以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专业信心,也为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在校期间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穿插思想政治理念,培養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任课教师的德育水平,让教书和育人协同作用。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植物免疫学的研究和教学也随之步入了快车道,国内外的新型改革理论和方式层出不穷。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接下来还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通过不断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目的,培养出更多农业生产方面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并通过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特色立校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 上一篇:2022年第17期·中外高校《工程热力学》教材和教学对比分析 2022/7/5
- 下一篇:2022年第18期·环境伦理在环境类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探索与 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