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2期
郭爱丽 聂祥荣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解析几何;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研究”(GZJG20200159);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持续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GZJG20200169);2018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Nekrasov矩阵的理论及其应用”(黔教合KY字〔2018〕393);2021年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SZ202104)
[作者简介] 郭爱丽(197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O151.2;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137-04[收稿日期] 2021-08-03
引言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建设体系尤为重要。“空间解析几何”又名“解析几何”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三大基础课之一,为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提供直观的几何背景,是“高等几何”“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现行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黄廷祝、王志、冯良贵等人提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空间解析几何”的课程建设是集观念、内容、方法、师资、技术、效果、质量于一体的系统工程[1-3];侯传燕、李建华、曾辉等人从“解析几何”的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思想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及评价手段等方面,探讨了“解析几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4-6]。本文立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团队、教材建设及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的建議和措施,以期构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空间解析几何”课程体系。
一、合理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地方性大学课程建设的基础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2005年升级为本科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培养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和服务基础教育需要的一线教师为目标,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7]。目前,我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课程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学校科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看清自己所处的生态位置,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效规划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建设体系。
二、我校“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现状
“空间解析几何”是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娴熟的向量代数的计算能力、推理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受到几何直观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从而获得在较高的观点下处理中学几何问题的能力,借助解析几何所具有的较强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良好素质。近年来,我校对“空间解析几何”的建设投入较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师资不足,无法形成固定的教学团队;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对“解析几何”的教学主要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应用数学软件能力的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缺乏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相矛盾,教学内容详略处理不当,缺乏与中学几何课程的衔接和连贯,对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力度不够;教学大纲陈旧,没能根据学校的转型和实际定位进行及时修订,不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
三、“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策略
立足我校的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我校“解析几何”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始,从如下方面给出“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创新和改革策略。
(一)课堂教学
“空间解析几何”的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教师在让学生喜欢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在教学理念上,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解最深奥的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和带领学生去探索,开展研究式教学;在教学目的上,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鼓励学生励志成才;在教学方式上,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我们在“空间解析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通过提前设置的问题,适时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提问并加分的激励机制,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及大学生数学竞赛真题引入“解析几何”的课堂教学,既做好了与中学数学的纵向衔接,又增强了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解析几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会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适时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合理构建数学模型并推荐学生自主学习Matlab及Mathematic等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B2A05D16-9529-47CE-A89C-D2ED52D7BCAE
(二)教学研究
根据“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专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内容研究方面,可进行“空间解析几何”的内容体系研究、内容结构研究、理论内容研究、案例研究、课程思政研究等;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研究讨论法、研究式教学法、汇报式教学法等;教学评价研究方面,探索科学全面的考核形式,加强过程考核,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通过以上诸方面的教学研究收获大量的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然后将成果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空间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修订完善基于OBE办学理念的“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大纲,使大纲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安排、考核评价等更契合学生的实际,也更能符合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2019级开始,我们将采用了吕林根等人编写的《解析几何》。这本教材的体系较为完整,结构更严谨,内容也更丰富。在课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8],对相应模块实行详略得当的讲解,更能增强“解析几何”与中学知识的衔接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在课程评价方面,把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单元测试、课程小论文等纳入平时考核范围,通过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素养[9]。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将教学和教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将先进的教学思想融入课程体系,同时也能够将科学研究精神代入课程教学,实现真正的以教促研,教学相长。把论文写在黑板上、研究做在课程中、成果应用在教室里,这是我们开展教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三)教学团队
教学是团队行为,但需要通过个体实现。无论个人的教学研究能力多强,教学效果多好,其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受益面都是有限的,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和共同任务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就是一个自然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合理的梯队性,是否具有这样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潜力。我校“解析几何”教师梯队不太合理,高层次人才不足;但我们有代数和几何组成的基础数学教研团队,教研团队成员“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多,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精通现代教育技术的中青年教师。团队成员经常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成员共同承担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及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等课題的研究。我们通过不定期的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学方法、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共同建设教学资源,通过团队建设使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和组合,增强了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积累,提高了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
(四)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对教学的进度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材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人才目标和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在理念上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如向量及其运算部分要充分体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二次曲面部分充分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等。在章节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各章节的互相衔接,并考虑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实践育人观念及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向量部分内容已下放到中学阶段,所以,在教材中增加利用向量解决初等几何问题,对于衔接高中课程、学生将来进入中学教书及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都有较大帮助。又如,在旋转曲面部分可结合国家大剧院及广州塔,展现旋转曲面美的同时,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适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建设形式上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书本,为适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形态教材势必应运而生,从而产生“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网站”相结合的教材形式。总之,教材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将教育教学研究心得、教学体会和最新研究成果写入教材。
(五)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的中流砥柱,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可在如下方面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引进新教师前的试讲制度;规范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机制,新进教师要在学校人事处统一安排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能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严格执行新教师开课前的助课、试讲制度,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青年教师到岗后,根据学院安排首先为导师助课,熟悉各个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在导师指导下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完成助课任务后,根据学院教学安排,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备课,准备至少三周的教案、课件、讲稿等资料,正式上课前由学院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听课,考评合格方能正式上课;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积极发挥有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业务能力及教研能力;规范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制度,通过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说课比赛、课程思政大赛、教案比赛、PPT制作大赛,使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院系教学骨干;开展教学名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公开课,通过优秀课程的教学展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及访问制度,充分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参与各种技能培训;注重后续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结合学科发展需求,鼓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职读博。
结语
“空间解析几何”的课程建设是一项完整系统的工程,目前我校“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的初级阶段,本文提出的课程建设建议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在未来“解析几何”课程建设中,我们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把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作为“空间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团队、教材建设及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等,使“空间解析几何”的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B2A05D16-9529-47CE-A89C-D2ED52D7BCAE
- 上一篇:2022年第12期·乡村振兴下“蔬菜栽培学”课程模式的探索 2022/6/16
- 下一篇:2022年第12期·石油工程相关课程衔接关系分析及其应用 202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