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近几年高校教育工作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之中也占据着十分显著的位置,开设这一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及完善的人格。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育心”与思政教育“育德”的有效结合受到了较多关注。为此,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展开探讨,基于此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大连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JGLX2019033);2019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立项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64)
[作者简介] 梁瑛楠(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大连工业大学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029-04 [收稿日期] 2021-01-2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课程思政主要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来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调在一起,以此来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德育教育相關意见中又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畴内,对高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能够让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以发展的重要渠道。为了将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笔者就此展开了如下探讨。
二、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而要想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需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挖掘其他学科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学科与学术资源及时地转化为育人资源,借助于课堂主阵地来强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价值引领,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则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教育教学重要课程,自然也需要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大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现实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时,尽可能挖掘其中存在的课程思政元素,然后再结合实际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正确思想认知,借此来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落实与覆盖,这样思政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在高校内部起到良好实效,在无形中熏陶与感染学生,有效促进其育人价值得以发挥。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程度都会对其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教师若能在这一阶段强化对于学生的正确心理指导,即可有效为其学习与今后就业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展时,需要结合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深入挖掘其思想层面,在教学课堂上及时寻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综合借助于多宗学科理论知识中存在的思政元素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充分利用合理手段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此学生自然能够在身心健康发展中得到良好的成长,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三)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升华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将已有的社会现象作为基础,仔细梳理与提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堂实践期间做好与专业教学知识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构造灵活且高效的课堂,有效提升育人实效。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各式各样的诱惑,学生难免会面临价值观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若无法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展开合理指导与教育,学生很容易产生价值观偏差。反之,若能将思政课程有效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之中,就能进一步升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让整个课堂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3]。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共赢
高校思政教育要想顺利实施需要先确保学生心理素质较为良好,而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则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互通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时,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德育资源
经济环境的改善促使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面临的形势也十分多样化,心理问题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情况。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各学科紧密联系的课程,尤其是与社会、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性课程,主要是以“心理学”“社会主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项课程为主要支撑,其中涉及较多的思政元素。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借助这些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感染力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把握。
(三)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
传统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在实施时,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形式,没有意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价值,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流于表面,学生无法对其实质内容形成有效理解。在教学课堂上,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与渗透,则能够引导教师在教育课堂上从全新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4]。
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发现及应用
(一)发现
1.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来看。该课程的设置有助于高校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养成完善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而这一项工作本就是大思政一体化育人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期间,人才面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是卓越的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目标与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期间,真正以德行来影响、教育学生,有效将课程思政相关元素渗透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诉求。
2.从教学设计、内容、心理辅导及价值引领角度分析。上述分析中有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相互交叉共生,联系紧密、难以分割,以时勘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在创编时的第一章内容就是“把握人生,适应生活”。而这一內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中的绪论以及第一章十分相似。由此可见,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教学设计、知识传授内容分析,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课程思政元素本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的重要构成。
3.从教学设计层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存在能够很好地体现价值共同体这一特征。两者从某些方面而言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而两个课程设置的目标也十分相似,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有效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者是彼此成就、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在进行第八章“善待异性交往,理性对待吸引”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课后“活动与拓展环节”,这能将在优化思政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5]。
(二)应用
1.进教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应用,首先表现在进教材这一点上,这一点也是课程顶层设计。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可发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现如今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重要策略,各个专业学科教师在工作期间也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其中也包含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只有课程思政元素真正进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之中,才能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与协调。
2.进课堂。进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实事求是来分析的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时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问题相同,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挖掘与发现学科中的思政元素能力仍有待提升,实际上各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稀少的问题近几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分析新入职教师工作情况能够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无法有效承担起良好的心理咨询与指导责任,而这本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重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促使教师不堪重负,这也加大了教育难度。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不能只做教书匠,还需要传播知识、真理与思想,以此来帮助学生塑造出良好的品格与品行。
3.进头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只有真正进入头脑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施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设时也需要做好考核与评价工作,而在评价的时候涉及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专业化评价,教师大多是以学生心理品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另一部分则是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效进行评价。只有确保课程思政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一定要提高对于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来对学生展开合理评价及肯定,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措施
(一)深化目标改革
基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视角,在夯实知识、技能以及自我认知的三维目标基础上,还需要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凝练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期间注重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让学生在树立健康积极心理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以此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想真正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期间应深化目标改革,围绕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展开目标改革,这样才能在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认知。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要想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及时创新教学模式,结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展时,若知识仅局限于课堂知识传授,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兴趣,难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尽可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将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起来,以此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活动训练以及课后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充分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得以有效提升[6]。
(三)拓展教學载体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学过程可依托于丰富的教学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有效渗透思政元素,可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效融合“思政元素”。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生动且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在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等专题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方式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心理情境,借此有效强化学生心理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心理健康月”,鼓励学生利用手抄报、心理游戏等一系列手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再次,可以借助于音乐、放松训练、舞蹈等一系列表达性艺术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团体心理辅导、朋辈督导、个体咨询等一系列手段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心理育人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育心与育德的有效结合,在教育期间不断强化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体系,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最大程度优化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蕴含了一些“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这些元素同时强化对于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有效改进,最大程度发挥出课程思政元素教育价值,而学生则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较为全面的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佘彦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16):196.
[4]马静,刘顺.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2):97.
[5]吴云柯.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路径探究[J].长江丛刊,2020(2):182+184.
[6]贾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结合的路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0-31.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NG Ying-nan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34, China)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so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cultivate healthy psychological literacy and good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is not ideal.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p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冬奥背景下乡村学校冰雪实践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1/10/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践探究 2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