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无脊椎动物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研究
杜丽娜 余国华 武正军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无脊椎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挖掘“无脊椎动物学”中的思政资源,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资源相融合,在教学内容与思政资源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富于人文关怀的情感去熏陶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思政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科研精神、环保情怀。
[关键词] 课堂教学;思想政治;动物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2019JGB146);2020年度廣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中国黑螺的系统分类”(桂科AD20159075)
[作者简介] 杜丽娜(1981—),女,吉林辽源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生无脊椎动物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余国华(1978—),男,江西樟树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两栖动物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研究;武正军(1970—),男(侗族),湖南靖州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7-0140-04 [收稿日期] 2020-12-10
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0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做出重要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在列宁小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在解放区的小学、陕甘宁边区的中学开设“政治常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中国革命常识”“共同纲领”列入中学教学计划,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强调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相互影响日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2]。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
一、“无脊椎动物学”介绍
“无脊椎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本课程从原生动物至半索动物,以动物进化为主线,系统讲授动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反映现代动物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通过传授知识,学生系统地掌握从动物的个体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到分类、生态、地理分布及起源演化、经济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历程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为专业课学习及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德育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学内容与德育素材的融合
教师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时时处处体现育人的职责,深度挖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无脊椎动物学”中具有思政价值的典型案例。
1.原生动物门孢子纲。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俗称“打摆子”,也是古人所说的瘴气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据最新数据统计,全世界每两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疟疾[3]。但是,在2017年我国的疟疾患病人数已经清零,这得益于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1969年年初,刚满38岁的屠呦呦了解到一个全国性援外战备紧急军工项目“523项目”,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支撑屠呦呦坚持下来的是“责任”和“担当”。屠呦呦常说,是国家培养了我,我也得为国家做些事情。经历了190次的试验失败,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真正有效的成分。再经过近7000例临床验证,在1986年,新一代抗疟药物终于诞生了。2015年,屠呦呦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4]。今天,以青蒿素为主的联合疗法,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无可否认,青蒿素类抗疟药是举国体制的成果、集体主义的结晶,也是自主创新的杰作。中国与疟疾流行国家建立联系,合作抗疟,为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疟疾防控、消除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
2.扁形动物门吸虫纲。毛泽东在1958年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以此诗为引先提出疑问,是什么样的小虫如此猖狂肆虐,让广大人民的遭遇如此的悲惨?由此引出血吸虫病,这是一种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由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容易感染、蔓延很快,血吸虫猖獗的地区,人口锐减,老百姓称血吸虫病为“瘟神”,却拿它一点办法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受威胁人口数达1亿以上,血吸虫病成为流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195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消灭血吸虫病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严重的政治任务,必须充分发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广大群众,坚决为消灭这一病害而斗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消灭钉螺,人们用火烧、药洒、填埋等方式消灭钉螺。1958年6月,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报道在《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治山理水,消灭钉螺,送走瘟神的喜悦。据2003年底统计,我国钉螺面积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73.56%[5]。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25年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6],我国目前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7],日本血吸虫病的人群感染率为0.05%,家畜平均感染率为0.04%[8]。面对已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敢于向“瘟神”宣战,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3.假体腔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乡村环境普遍不整洁,不少农村人畜同居,人无厕,畜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一些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肠道传染病高发,如在儿童群体中,蛔虫病的患病率高达70%以上。蛔虫一条雌虫每天能产卵20万粒,感染性虫卵对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存1~5年[9]。因此,被粪便污染的土壤,经长年累积其虫卵数量相当可观。合理收集并处置粪肥,使其既能为农业所用,又不会污染环境,是人们所面临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爱国卫生运动;70年代,中国爱卫会组织开展“两管五改”活动;80年代,推动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90年代,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中国农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务实之举。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民生建设的注重,发展生态宜居,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软体动物门。引用一个河蚌在水质净化中的科研案例,首先讲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具有滤食性,常用来净化富营养化的湖泊、池塘等。引用一个科研案例,在曾经长满凤眼莲的池塘投入河蚌,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河蚌净化池塘的水质,3~5天后,发现河蚌大量死亡,由此引发学生结合河蚌的结构特征分析河蚌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各种改进办法。在长满凤眼莲的池塘,虽然凤眼莲已经被移除,但其底层是较厚的腐质,所以,最初的死亡是因为水体底层缺氧。随后在改进的实验中考虑用网将河蚌悬浮在水体中,但是,实验结果并不乐观,仍旧有较高的死亡率,此时是因为风浪引起贝壳间相互碰撞,再次引发河蚌的死亡。一次次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法,使学生对河蚌的结构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样一个科研案例,使学生首先感悟要尊重每一个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不管它们是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不管是珍稀物种还是常见物种,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利用动物完成一些实验的时候,要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其次,在做实验前,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设计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减少因考虑不周导致实验的失败。最后,要学会及时的反思,不管实验成功或失败,要学会及时总结不足和改进办法。
5.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类群,我们身边随时可见各种各样的昆虫,如苍蝇、蚊子、马陆、蝴蝶等,有害昆虫大约只占全部昆虫种数的1%,而大部分的昆虫种类对人类是有益或者中性的。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的稻田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种数有1927种,其中需要防治的重要害虫仅有10余种[ 10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植物的传粉者、为人类提供食物,也可以作为许多害虫或杂草的天敌,以及用于環境净化和科学研究[ 11 ]。例如,棉花、向日葵等农作物都需要蜜蜂、蝴蝶等昆虫传粉,以提高产量,部分昆虫还具有药用价值。例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用昆虫有73种,后来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又补充了11种[ 12 ],蜂毒具有抗癌作用,可治疗类风湿、肩周炎、脉管炎等多种疾病。昆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可以作为食物。在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剧增和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将昆虫作为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缺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对生态规律认识不够,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昆虫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据统计,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原因,我国原始林每年减少0.5万平方公里,西双版纳的古生单优木莲森林群落,到1975年已被砍光,有多少种昆虫随着这些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毁坏而面临着灭绝[ 13 ]。我国的昆虫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摸清家底,科学合理地开发,才能保证持续的利用。对于一些有食用、药用、经济价值的昆虫,更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杜绝过度的猎取而使其濒临灭绝。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昆虫的栖息地,从而使昆虫的多样性增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四、應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与思政资源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富于人文关怀的情感去熏陶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思政的内容。思政资源的渗透要恰当,一定要找准切入点,不能牵强附会,不能为思政而思政。课程内容要完整,要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所渗透的思政元素是那些能够培养学生与动物学有关的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情怀、科研精神等。
参考文献
[1]白海艳,铁军,李莉.《动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56-59.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求是,2020-08-13(17).
[3]陈经雕,林荣幸,邓卓晖,等.2011-2019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0(4):197-201.
[4]韵致.永不停步的屠呦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12):1.
[5]周晓农.实用钉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WHO.Schistosomiasis Progress Report (2001-2011)and Strategic Plan (2012-2020)[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2013.
[7]张利娟,徐志敏,钱颖骏.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611-617.
[8]张燕,董惠芬,蒋明森,等.血吸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防治杂志,2017,29(6):798-801.
[9]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何俊华,马云,陈学新.中国水稻害虫名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1]尤民生.论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J].生物多样性,1997(5):135-141.
[12]Junde Q. Entomology in China.1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ntomology, Beijing[R].1992:110.
[13]陈炳浩.我国森林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概况[J].生态学杂志,1993(12):39-43.
On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nvertebrate Zoology
DU Li-na, YU Guo-hua, WU Zheng-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vertebrate Zoology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life sciences-related majors. B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in Invertebrate Zoology course, we try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teachers should set up the correct ecological view. They should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imperceptible way,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humanistic spirit, the “craftsman spirit”, 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 and the sen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with rational and peaceful mentality and attitude full of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zoology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提高MOOC教学效果的实践性思考 2021/9/7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20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