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
张海力 彭泽民 施莹弘
[摘 要] 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政策的落实需要高职院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当前松散的项目式科研团队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该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基础上,提出以校地共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建设紧密型科研团队,解决目前科研团队存在经费不足、项目欠缺、缺少科研条件和无法保障科研时间等难题。同时以紧密型科研团队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职院校;科研团队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体[1]。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是主体,学科竞赛是亮点,校企合作是重点,科研是点缀,直接结果就是在高职院校没有紧密意义上的科研团队。在国家推进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等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在赋能本地产业发展上的作用逐渐凸显,企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和人才培养都与科研团队息息相关,培养紧密型、创新型科研团队在高职院校建设中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如黎明职业大学陈婷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韦清提出的协同创新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2,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胡海林等人提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措施[4],以及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袁霞提出的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混合科研创新团队模式[5],上述文章都对科研团队建设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但深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的科研团队建设还是基于松散型模式,更多从考核和机制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
为了赋能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双创中心”、孵化器、开放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院等。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以本科类院校为主,其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贴近产业,侧重应用型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适合高职类院校建设,作为产教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本文结合自身团队建设经验,在深入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属性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解决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难、发展难和考核难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
高职院校的建设重心是专业建设。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专业,促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建设的重心。在“双创”和产教融合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双创”和产教融合都难以推进,或者流于形式。以研促教、以研促赛、以研促产才能够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同时培养高质量的教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建设不再是高职院校的点缀,而是高质量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一环。
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受师资水平限制,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比较松散,基本以项目式科研团队存在。纵向项目申请前临时拼凑科研团队,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少有团队成员参与,基本上拼凑出来的团队成员只负责签字,很少参与具体科研工作,项目负责人独自申报,独自研发,独自结题[6]。在横向课题研发中,由于必须做出具体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参与度比较高,但项目结束也会自行解散。高职院校的另一种科研团队是平台式,即校内的研究所和研究院,这种类型的科研团队属于紧密型,属于高职院校内的科研中坚力量。
高职院校的科研缺乏政策支持,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时间无法保障,学校的考核主要是教学、学科竞赛和课程建设[7]。教师科研缺少激励机制,多数是为了完成年度考核,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而进行研发,直接的结果就是科研成果较少,项目质量无法保障,服务产业功能弱化。
破解高职院校科研问题,首要任务破解科研团队建设,包括项目经费保障、科研考核机制、科研条件(仪器设备和时间等)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作为科研团队建设的途径之一,破解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科研难题。
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赋能作用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政府支持下技术和产业服务机构,其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契合高职院校的定位。开放实验室和研究院专注于创新性研究和企业技术难题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技能;“双创中心”和孵化器搭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协同创新中心是校企合作的桥梁,也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平台。通过校地合作,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利用校地两方的政策支持,破解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保障紧密型科研团队建设。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保障
校地共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够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为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标的设定给予保障,解决科研团队松散,以及科研成果碎片化问题;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结合研究基础,申请各类纵向项目容易获得认可,摆脱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无法完成科研项目的已有认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公共技术服务性质,如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替代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障教师的科研时间;高职院校设备投入主要是实训设备,以学生培养为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由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购置研发设备,為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
(二)校企合作的保障
不论产教融合,还是现代学徒制等政策,企业的积极主动性都比较低,从利益层面思考,他们没有看到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仅仅看到了学生的劳动价值。相对而言,企业对校地共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认知度较高,企业愿意把项目研发委托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而不愿意给临时搭建的松散科研团队。另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够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带来政策支持,如联合项目申报和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等。校企高质量合作能够为紧密科研团队建设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地方产业的发展。
(三)人才培养的保障
科研团队建设的核心是科研人才的培养。松散的项目式科研团队无法让教师持续参与项目研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难以获得持续提升,借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教师能够开展自有项目的研发,以及纵横向课题的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發,借助平台参加学科竞赛,或借助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在产学研,即服务产业、培养学生和技术研发,产业服务和技术研发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同时要兼顾学生培养。最优的建设方案是以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为主体与地方政府共建,教师的考核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兼顾教学和学科竞赛,真正实现“以研促产、以研促教和以研促赛”。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在于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同时带动产业和教学,其功能应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利用平台资金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利用纵横向课题锻炼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产业服务能力。以平台促科研,以科研建团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多元性有助于破除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的障碍,是高质量紧密型科研团队建设的途径之一。
(一)优化人才引进和团队组建机制
基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职院校需要根据院校本身的科研服务发展目标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标,明确科研团队组建的目标。结合行业的技术发展、企业的基本需求优化人才引进和组建机制,以全职和兼职的方式引进科研团队人才,让教有余力的教师进入科研团队,充实科研团队的人才流动机制。高职院校本身需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根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宗旨设立特聘岗位,引进一批有技术、有能力、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分层次选拔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在组建团队之后通过培训活动整体提升科研团队的创新水平。
(二)完善人才培养和团队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实施各类型的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科研团队的优秀学者、骨干,提升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科研人员的专业需求建立技能工作室,培养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才,还可以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强化团队成员的综合职能。科研团队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制定标准化培养体系,让教师以职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在学习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理论成果,提高科研教师的应用研发能力,在企业中进行技术交流。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家,让高职院校成为学术交流汇集的中心,保证学校骨干教师的管理职能。
(三)实施团队评价与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在构建科研项目团队时,需要根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考核要求,建立属于团队本身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课题创新度、重大科研项目成果、高层次科研奖励等进行量化管理,考核和验收各阶段项目任务的完成度。根据各任务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修改团队激励措施,对创新性较强的科研团队提出资金资助、研究条件更新和薪酬津贴奖励,在给予科研团队大力的支持下,让科研团队提升对科研活动的使命感和热情。
五、高职院校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一)定位科研服务
目前国家和省市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科研服务,推出相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构建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科研团队。因此,高职院校也需要高度重视科研服务工作,在校内针对各项科研服务制定措施,加大对各项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鼓励各类优秀教师运用专业能力,开展基于平台的科研服务,组建多种形式的科研团队。基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报多层次的科研项目。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科研服务的目标和服务对象,精准定位科研项目的层次、专业范围、科研方向,集中能力攻克科研难题。不同于本科型院校,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围绕职业技能,因此,科研项目也应以实际应用为主,贴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人才需要。在开展各类科研服务时,高职院校需要瞄准企业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研发,根据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服务。高职院校在定位科研服务中,还需要利用专业优势为各类型的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形成良好的科技服务形象。
(二)科技服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在构建科技服务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明确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在开展各类型科技服务中,主要将计划实施、组织协调、监察监督纳入管理制度中。良好的科技服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科技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可以从领导层面和实际工作层面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执行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促进科研团队创新性的完成科研任务。
(三)科技服务经费投入
科研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科研项目的资源、科研项目的实际工作内容都需要产生一定的科研经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投入经费。在前期投入设备仪器的经费,在中期和后期将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方面,定期培训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根据科研项目的进度,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打造一流的科研软硬件设备,并根据科研项目的可执行度和创新度,加大启动经费投入,建立与企业接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中心,有效保障科研服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科技形象,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固有的态度。在投入科技服务经费时,高职院校需要先审核科研项目的可执行性,避免科技服务经费投入无效,让科技服务与科研经费成正比。
(四)科技服务人才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主体是专业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院校的办学情况,了解专业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专业前沿动态的了解程度、企业实际生产与发展的了解程度。不断调动专业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定期培训、科技交流、制度激励等打造一流的科研服务团队,并根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促进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共享行业数据促进专业教师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与行业企业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服务时,需要掌握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說,无论哪种科技服务都需要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构建基于企业的科技服务。着眼于企业的实际问题,瞄准企业的产业链发展,与企业接轨。在研究科研项目之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操作,实现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效果。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企业实时沟通和共享产业发展情况,建设协同创新、共同科研的体系,及时准确地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合作,利用共享设备、共享人力等资源更好地展开创新性研究,将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实际中去。
六、总结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现状是松散的项目型团队,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偏弱,企业认知度低,其原因是缺少体系化的科研,成果碎片化,在纵向课题申请中无法与本科类院校竞争,横向项目合作质量偏低,破解上述原因的办法是增加科研经费和提升项目质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科研和公共服务属性能够获得社会认知,申请到更多的纵向和横向项目,锤炼教师的科研能力,平台的支持经费增加教师的科研自由度,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结合社会服务考核,定能够建立高质量紧密型的科研团队。
参考文献
[1]成林.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2):95-96.
[2]陈婷.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研究
[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3):8-11.
[3]韦清.协同创新视阈下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织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11-14.
[4]胡海林,尚云峰.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6):44-47.
[5]袁霞.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现状与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3(8):41-42.
[6]郑小燕.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研究[J].高教学刊,2015(16):27-28.
[7]罗金凤.新发展时期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创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6):32-34.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2021/4/29
- 下一篇:单号信息——《问题导向的《油气在线分析理论与方法》教学模式研 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