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强化价值观引领推进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
强化价值观引领推进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
闫晶怡 孙璐
[摘 要] 育人先育德,人才培养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使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合力。认清专业课中思想政治的性质,深入挖掘金融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价值引导,提出完善的思想政治育人方案并加以实施,对于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育人大格局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协同育人;红色金融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金融时代下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GJB1319129)
[作者简介] 闫晶怡(1980—),女,黑龙江五常人,硕士,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孙 璐(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法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4-0034-04 [收稿日期] 2021-05-21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全课程育人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课程思政要求“一课双责”,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递社会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已成为高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人才培养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明道理,辨是非,丰富学识,塑造品格[2]。
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金钱至上;重个人轻集体,个人主义严重,缺乏责任心;经不起挫折,容易抑郁,产生轻生的念头。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现象和问题让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二)金融专业的课程性质对育人育德的要求
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金融人才的重任。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模式和金融的相关理论借鉴了西方金融业发展的经验,但是每一种经营模式、政策理论的产生和运用都反映了国家意志,是中国方案和中国才智的体现。金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与金融专业理论相结合,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2]。
二、挖掘我国金融历史与改革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一)梳理红色金融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金融精神
中国红色金融事业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民生、维护政权稳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枪杆子”和“钱袋子”两手抓的重要性。通过挖掘红色因素,弘扬爱国主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把握“为谁服务”的主线,牢牢抓住红色金融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的核心,肩负起金融从业者的担当。
(二)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与“四史”教育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
第一,辩证地看待西方金融理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从《资本论》的逻辑视角来看,金融资本在推动社会生产的同时,蕴含着不可避免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生产关系决定了金融资本的垄断性和寄生性,通过价格垄断、股票投机、地产投机、国债投机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金融资本积累,金融寡头甚至控制国家财政和财产,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形成了社会危机[3]。一旦信用崩塌,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形成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决定了我国金融的发展道路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在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以国家稳步发展和人民利益为首要目标,服务实体经济,体现人民性。在党的领导下,政策指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使得金融机构在运营时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的优越性。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道路。从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来看,我国金融业从白手起家到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逐步形成,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已形成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这些成就与国家发展是同步的,这就找到了金融专业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契合点。以国家发展为历史背景,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业的发展道路,避免对西方金融理论简单的“拿来主义”,辩证地看待西方金融理论,有助于结合中国国情,找寻适合我国实际的金融发展方案,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专业属性,还要明确其社会属性。
(三)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四个自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借助各类国际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政策协调,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伴随国家的强大,我国的各项政策也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对现今我国金融发展的讲解及未来的展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四个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金融专业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需要教师对资本主义金融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和哲学思维有全面的掌握和正确的认识,并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和实践有系统的了解,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目前金融专业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概念模糊,无法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紧密融合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意义,被动参与;在专业课的教授中,缺乏育人的思考,对金融专业课中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不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育人相割裂,思想政治育人出现“两张皮”现象;育人方式单一,导致灌输式讲授痕迹明显,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等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尚未实现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依托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运用、实践实习的运行成效、师资培训等思想政治育人体系不够完备;课程思政开展急于求成。
(三)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问题
高校教师受评聘制度影响,重科研、轻教学情况普遍存在,都在为自己争取更多晋职的砝码,失去了平和的、从容施教的心态。现在,很少有人不断自省,追问初心是什么,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想做一名好老师,要先做好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把正确的理念映射给学生。
四、金融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建立以“行业精英+优秀校友+专家学者+校内教师”为主的协同育人讲授团队,以成功的职业发展、深厚的专业造诣影响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授课中,通过“专业知识模块化+思想政治内容案例化”,激活金融专业思想政治元素,释放育人功能;在教法中,运用“课堂讨论翻转+比赛锻炼+课余实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一)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激励学生进取向上,培养职业精神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可以邀请金融领域的优秀从业者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演讲,分享从业经验,让学生感知专业的职业性,产生共情和激励作用。金融岗位无论是一线服务岗位还是中后台岗位,都需要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对金融企业进行调查后获知,对于刚毕业的金融本科生,相较于金融操作技能,企业更看重职业精神和素养,如团队协作、爱岗敬业、服务意识[4]。
(二)明确思想政治性质,强化价值引领,提高协同育人能力
1.认清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性质。课程思政中强调的思想政治主要是育人功能。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包括政治因素和德育因素。一是育人的通用元素,即与本专业、本课程没有必然联系,但具有教育意义的元素,如家国情怀、高尚品德、求真务实的作风等;二是特色育人元素,即与本学科、本课程、本学校相关的育人元素。
2.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成功以及随之带来的名利、地位,还是多数人追逐的目标,一些人衡量成功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的地位头衔、荣誉名气,而是他的追求和梦想,以及在他热爱岗位上的投入和付出,并对社会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些学生的价值尺度从小就被“成功学”固化了,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观、价值观单一。每个人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同、价值准则不同、幸福的意义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同,要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引大道,学生要立大志。
3.运用案例式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校80%的课程都是专业课,在课程教学中要实现“学术研究与现实教育相结合+扎实的理论学习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实践者。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例,在加入育人通用元素之外,挖掘我國银行业中的特色育人元素,以思想政治内容案例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引入海南发展银行、包商银行破产案例,使学生意识到违规经营、监管弱化的严重后果,引导其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在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中,引入英国北岩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冰岛破产案例,揭示金融逐利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引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信贷业务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三)灵活运用金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
1.理论课中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方式。在教学中,做到传授式与启发性的统一。个人认为,除了案例式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外,演讲、讨论、实习、比赛也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翻转课堂、演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提高小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引发思考,在专业上强逻辑,在思想上辨是非。如引入金融热点、社会新闻和价值导向等主题,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2.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如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加强知识的运用输出,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知识的获得感,开阔眼界立大志,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公益性活动和专业实习。如我校学生参加的“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志愿到周边县级小学做短期志愿者教师,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受到洗礼,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教学是艺术,方法需要不断总结、修正,背后需要教师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易事。
(四)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是看教师课堂上是否有思想政治元素体现、这些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的关系、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融合的程度,并观察课堂效果;二是在学生综合测评中体现思想政治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的,实际上很难量化和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素质情况,无须分等级,可以把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的记录、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公益活动、自主实习实践、勤工俭学等折算成学分纳入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并以大学期间的阶段性实习作为毕业实习考核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自主参加育人育德活动,做到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五)重塑教師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高素质的金融专业师资团队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要怀有对职业的敬畏。要教学生如何做人,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什么人,追求的意义是什么。教师的职业有双重门槛,一种是显性的,如学历、专业;一种是隐性的,如品格、德行。前者靠努力深造,后者靠岁月打磨,自身修炼。在学术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最新的金融理论,灵活运用新技术提高实践与应用水平,与时代同步;在精神上,要在是非、善恶、曲直、义利、得失上进行正确选择,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质量[5]。
- 上一篇:2022年第4期: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建议与看法 2022/6/8
- 下一篇:2022年第4期:高校学科团队中学术骨干的领导力研究 2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