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9期·材料类专业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周照东 张姗姗 杨叶锋 魏厚钱
[关键词] 材料类;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基金项目] 2021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学生‘学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21BKJGLX180);2021年度浙江省学生资助调研课题重点项目“党建引领下高校受资助学生与非受资助学生学业差异化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理工科学生为例”(2021017)
[作者简介] 周照东(1981—),男,重庆人,硕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研究;张姗姗(1985—),女,安徽寿县人,硕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叶锋(1983—),男,浙江杭州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柔性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101-04 [收稿日期] 2022-0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主要抓手,要在遵循对应课程教学逻辑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让课堂教学充满学术性、专业性与思想性,促使所有课程融合达到传授知识、塑造思想、培养能力的育人目标,以更好地培养兼具技术知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等的时代新人。
材料行业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新材料视域大背景下,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材料行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作为材料行业从业者主要来源的高校材料类毕业生,除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应具备可靠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校材料类专业担负着培育材料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重任。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与浸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专业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在专业课堂中进行了多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希望能为其他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建议与借鉴。
一、材料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材料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广,无论是知识的宽度还是广度,都对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从顺应时代发展、实现高质量全面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视角看,对材料类专业学院和任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就现实情况而言,正是基于材料类专业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显著特点,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2]。
(一)从建设主体看,材料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需要强化
毫无疑问,材料类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普遍来看,多数教师能顺应形势,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但也有部分教师尚未完全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专业知识教学、轻职业素养培养等现象普遍存在。材料类专业实用性较强,若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内容较少涉及材料行业的具体问题,如国家使命、国际竞争、环境保护、工匠精神等,仅关注专业知识的教学,容易导致材料类专业学生的担当、实干和创新创业等精神不足。
(二)从能力素养看,材料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较为缺乏
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胜任教学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会育人。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推进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基于材料类专业广泛性与综合性的特性,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于系统谋划、思考和运用的思政元素较少,不能较好地在思维方式、备课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体现课程思政,无法取得期望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三)从思政元素看,材料类专业课程育人资源挖掘运用不充分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的问题。课程思政的核心应当是结合课程体系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受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对课程思政内涵了解的限制,只是表面、生硬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想信念等内容,使“课程”与“思政”脱节。
(四)从实际推进看,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
在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学院层面运行机制方面仍存在不足。整体而言,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顶层设计、教师课程思政系统培训、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专业教材中思政教学元素的挖掘运用、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健全、不完整等情况,整体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二、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运用
课程思政强调所有课程都有立德树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教书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应突出育人价值导向。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思政元素是关键。那思政元素是什么?如何深入有效挖掘?按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求,材料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进行针对性挖掘和梳理:宏观思政元素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远大人生理想、家国情怀等;中观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材料领域发展的担当与贡献等;微观思政元素包括细心细致、责任合作、职业伦理等。
从材料类专业课程角度而言,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挖掘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思政元素,如中华民族在材料领域的贡献是卓越的,丝绸及纤维材料一直引领世界等,在材料类课程思政中要充分彰显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深厚文化等育人功能。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学”课程为例,复合材料的起源与军事国防紧密相关,其研究开发大多与国防工业、航天航空工业有关,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船舰、能源、建筑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因此,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下,“复合材料学”课程思政的制高点与着力点应是培养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感,除此之外,如何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素养、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科研作风等内在精神元素,也是教师在“复合材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着重考虑的重点[3],详见图1。
三、材料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进路
(一)全面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材料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为建设而建设,是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建设,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突出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塑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因此,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全的举措,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谋划,从学院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积极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理顺和建立课程思政的运行机制、完善教师课程思政系统培训、优化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等,设计和建立具有全局观、多维度、层次性的整体推进思路与方案。
(二)建优建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核心。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师担负着培养我国材料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责任,应不断结合专业和行业特色,探索合适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积极主动以课程为主线组建团队,强化团队互动、分工负责、交流探讨,强化教师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素质和学术能力;通过教师行为示范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进行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团队教师的集体备课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让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三)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作为材料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有无、优劣直接决定课程思政的成效。因此,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少而精地寓价值、思想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科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适当引入学科发展历史和学科名人故事等教育素材,以隐蔽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渗透至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材料类专业教师要努力找准连接点,充分认识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4]。如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材料学”课程,设计了贯穿材料类的学科基础、专业基礎和专业综合三大教学阶段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了全面覆盖、层次递进、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完善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材料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需要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与专业技能、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的基础课程,传递给学生爱岗敬业、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5];可设定学科方向的模块课程,对接材料产业发展,如先进复合材料方向,通过讲述复合材料工艺设备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二是深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勇于奋斗和善于创造的职业素养。三是充分利用慕课、学习通等新型教学手段,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6]。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持续学习的第二课堂,如建立课程微信群,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介绍正能量的学术自媒体、权威业界公众号,有效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7]。
(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际,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定期交流评比机制,可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武大赛,同时,材料类的同类课程应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更深入地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氛围。二是激励奖励机制,鼓励材料类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挖掘思政元素,开展学评教和相关奖励,大力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三是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实施课程思政优先发展战略,探究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导向与维度,教师可通过MOOC、学习通等载体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实现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过程评价。四是经费支持机制,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在材料类专业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其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核心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保证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审视现有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拓宽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路,强化立德树人,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上一篇:2022年第9期·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2022/6/21
- 下一篇:2022年第9期·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实践探 202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