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5期·“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构建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5期
张倩 李林 舒小华 梁英 莫德清
[关键词]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通过‘专业思政’实践,探索环境类‘双高’型人才培养模式”(2020JGA181);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环境类专业改革探索实践”(2021JGB206)
[作者简介] 张 倩(1983—),女,湖北黄冈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研究;李 林(1978—),女,陕西汉中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研究;舒小华(1984—),男,湖北鄂州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5-0121-04 [收稿日期] 2021-09-26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框架已初步形成,学生培养环节的所有课程都在尝试并推行课程思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实践从“课程+思政”的生硬叠加,逐步深入到课程与思政的多角度深度融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1,2],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3]。在高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工程认证专业的课程教学以OBE理念开展的同时,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与OBE理念一体化的构建方式。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一体化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的要求,通过对多家环保企业的调研,结合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层次确定的课程目标如下:(1)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初步具备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运行或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工艺流程、工程技术参数及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计算,具备污水控制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影响,具有环保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能运用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针对不同性质污水,根据污水排放要求优化工艺方案,认识到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能够分析不同污水控制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适宜的运行参数。(3)能够基于污水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借助文献或相关方法识别和分析复杂污水控制工程问题。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以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一体化矩阵,见图1。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矩阵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课程思政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以课程目标为起点,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融合的课程思政点。从教学内容、思政内容、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四个方面,细化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结合的方式。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九章《污水的水质及污水出路》为例,这部分内容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掌握污水性质、污水指标、污水排放标准,判断出什么是污水的基础上,还需要思考污水的出路及污水标准的意义。其中污水的出路和污水排放标准与国家的环保方针密切相关,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国家的治水政策及系列的行动计划,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污水治理的重要性,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作为环保人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工程专业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从教学内容、思政内容、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四个方面细化该章节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信息,见表1。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一体系化教学内容信息表是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总纲。需要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进一步完成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九章《污水的水质及污水出路》课程思政内容“污水的排放标准及出路讨论”为例,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重点从教学目标、思政素材、教学过程设计和思政目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
思政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设计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时要思考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使其不能割裂而独立存在。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论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该章节的理论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自净的原理、过程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理解污水的最终出路,掌握常见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水体自净的基本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变化规律,运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分析水质和水处理工艺,理解社会文化和需求对污水最终出路的影响。结合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提炼出的素质目标可以凝练为“培养学生环保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影响”。
(二)思政素材
確定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思政素材,与课堂的知识有机融合,才能做到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污水的水质和出路》章节为例,该章节的价值观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环保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影响”。而理论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均涉及水体自净和污水的最终出路。因此,可以从污水的出路入手,将污水偷排和国家的污水治理政策相对比,让学生既可以理解单纯的水体自净并不能解决污水的处理处置问题,需要进行人工干预,从而引出学生作为环保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并结合国家的治水政策,加强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鉴于这些思考,可以有逻辑地组织适合的思政素材,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素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设计
确定好思政素材后,课程思政内容可以通过“三步走”实现与知识内容的有机衔接。
首先要做好课程思政内容的导入。“污水的排放标准及出路讨论”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污水自净过程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理解污水的最终出路不仅仅是污水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污水处理后的去向,因此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来作为污水处理的基本要求。为了到达这一目的,首先通过水体自净的讲解让学生明确水体自净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污水净化过程,然后通过污水偷排案例讲解超过自净容量后的污水需要人工处理,这是污水的典型出路,从而引出污水的出路部分的知识点。
在完成思政内容的导入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思政融合点,实现思政和知识的融合。在讲解该部分知识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污水应该处理到何种程度”,自然过渡到污水排放标准部分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讲完污水排放标准后,结合当前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十四五”水环境保护提出的“人水和谐”的理念,从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方向和政策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使命和自信心。
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从“教师讲”到“学生想、学生讲”两个维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污水应该处理到何种程度”的问题,结合污水排放标准,以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设的讨论主题。讨论主题为“现在有部分城市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放标准应该达到地表水四类或类四类标准,甚至三类水标准,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角色为三个代表性的城市——桂林、杭州、鞍山。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城市的特点出发,思考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影响。学生经过思考和发言后,能进一步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影响的重要性。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九章《污水的水质及污水出路》课程思政内容“污水的排放标准及出路讨论”,通过从知识介绍到实际问题的引入,旨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客观分析、解释身边的实际问题,以污水偷排现象激发学生的专业担当和社会使命。专业知识和生态文明战略及“十四五”环境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理解不同社会文化需求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影响。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课程思政一体化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深入思考课程的教学目标、思政素材、教学过程设计并总结思政目标。从知识点本身出发,找到融合点是关键。通过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将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思想品格和专业素养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的目标[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其特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按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有梯度、有层次、有差异[5]的设计和编排,确保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自然过渡和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
- 上一篇:2022年第15期·“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2/6/30
- 下一篇:2022年第15期·“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