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改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概论课程研究与对策
学术交流
你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文章

教改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概论课程研究与对策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8-20 16:31:26      点击:


赵晓

【摘要】《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研究艺术基本理论的课程。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都在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等。文章基于教学改革视域下,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状况之分析,提出需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教材;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考核和评价手段;转变观念,教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自发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艺术概论 高职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27-02

《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研究艺术基本理论的课程。学生通过《艺术概论》课程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史,了解各门艺术共有的普遍、一般规律,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中外艺术史上著名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了解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和艺术传统,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了解美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一、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从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较多从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一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研究,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非艺术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首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模式改革研究中,有教师尝试使用模块化进行教学,如河北传媒学院齐桂华,她采用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教材,她提出基础理论部分可以采用辩论、讨论、实践法;各艺术门类的学习中,可以拓展使用竞赛、参观、作品实践法;而在艺术系统即艺术创作理论部分,可以采用访谈交流以及热评作品实践法等;王利认为某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其次,在教学资源利用方面,有研究认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语境之下,对教学用资源的甄选,要考察以下三个方面:艺术理论知识的资源、艺术创作与审美实践方面的资源,以及艺术历史和文化传统方面的资源。熊素玲认为,在教学资源上要确立多元一体优质资源的选择原则;郭从从研究以VR视频继续制作《艺术概论》中建筑方面北京四合院建筑模型辅助教学;苏婷提出在课程中运用打击乐之感染力来丰富课堂教学;李婕婷探究采用互动式的网络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艺术概论》教学。

第三,非艺术专业院校开设艺术概论课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解决对策。李刚认为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學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有局限性的特点,需要优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他提出可以采用鉴赏作业占40%、辩论表现占30%、期末考试占30%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吴衍发认为针对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艺术概论公共课程,应该优化教材,授课过程中丰富例证,并对理论方面艰深难懂的知识,采取有选择性的专题化讲授方式。

二、艺术概论课程现状

1.学情分析

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专业特点突出。艺术类专业学生有一部分是从中学甚至更小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专业学习,譬如舞蹈专业高职学生,多是12岁左右开始中职舞蹈专业学习,5~6年后通过高考或者自主招生考试入校的。她们从小在专业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结下了终生的艺术情结。但也常常因此产生了“重专业轻文化理论”的观念。加之我国高考对艺术类学生进行选拔时文化考试成绩要求较低,这样从主观和客观上就造成艺术类高职生普遍存在不重视文化素养提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历史知识面较窄,外语水平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非本专业的艺术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等。

相比之下, 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入学文化成绩较高,整体素质较高,学生的课堂组织纪律性较强,求知欲也较强。但是该类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习惯填鸭式教学、主动思考能力较差、性格腼腆等情况,以至于在课堂互动环节中,表现不活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2.教材方面

1922年,我国美术教育家、现代画家俞寄凡先生翻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日本学者黑田鹏信的著作《艺术学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出版发行的艺术学方面的著作。其后的1928年,我国美术教育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翻译、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社出版了黑田鹏信撰写的另一部著作《艺术概论》。这两本书提出的理论框架和问题,为当时的中国艺术理论的体系建立提供了参考,其中一部分内容仍然被中国的艺术理论研究之著作所采用。

1949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文学艺术工作的总方针和指南,对我国文化艺术工作起到了非常深远和重大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彭吉象、欧阳中石、王洪建、哈九增等先后出版了艺术概论教材。这一时期,是我国艺术理论研究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11年,艺术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使艺术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阶段。随后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概论教材,其数量多达几十种,而目前高校较多采用的教材也有十余种之多。目前最广泛被采用的是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部分艺术专业院校则采用自编教材。

3.师资方面

艺术概论课程教师一般是具备艺术理论或者艺术专业方面学历学位的教育工作者。从教材内容上看,目前最广泛被采用的彭吉象和王宏建版教材都分为艺术的基础理论部分和艺术门类部分。由于术业有专攻,艺术理论方向的教师可能不太了解具体某些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如舞蹈专业讲究选材的“三长一小一高”原则、音乐专业的调式转换方法等专业知识。而艺术专业方向的教师,可能擅长绘画、书法或者戏曲表演艺术等某一艺术门类,但对美学、艺术相关的哲学理念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上好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即要具备相当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知识以及一定的艺术理论研究能力,又要粗通各种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概论教学对策

基于以上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状况之分析,需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考核和评价手段;转变观念,教授学习方法,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媒介等资源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自发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1.优化教材、拓展知识方面

艺术概论的内容十分繁杂,而且理论部分尤其是哲学、美学相关部分的内容艰深,分配之课时量非常有限,所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赖于对内容讲授深度的适当把握、对范例选择既切合理论又有趣生动易懂。譬如,基础理论部分我们可以侧重讲授“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等章节。譬如在講解“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征”时可以先放出郑板桥之竹的和文同之竹的图像,由学生选择哪个作品更能打动他们或者他们更喜欢,并让其阐述自己选择该作品的原因,由此进入理论的讲授和诠释,会让学生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征”有更深刻的印象。拓展知识方面,在“艺术的门类及特征”章节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拓展他们专业门类的艺术知识,譬如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拓展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构图的三种主要类型、等知识;对雕塑专业的学生,拓展西方雕塑发展史中4个阶段的大致历史进程;甚至对文化市场与管理系文秘专业学生拓展以参观外国博物馆为目的的旅行行程规划和语言准备。

2.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等。不少教师尝试创新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手段,譬如,将情景式体验教学运用在艺术概论的某些教学内容上;譬如有选择性的运用案例式的教学或者启发式教学,某些部分内容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譬如互动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譬如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半命题或者自主选择艺术相关话题的介绍和展示,翻转课堂对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技术上有一定要求,可以促使学生在专业和相关技术上进行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中还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活动,但是,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内容结合,同时考虑学时分配和课堂组织情况,不断摸索改进,方能进一步提升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方面,综合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制定考核方式,如学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翻转课堂成绩和平时作业占30%、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

3.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最后,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艺术概论课程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艺术概论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课堂上能够传授的知识和教授的方法也是有限的。然而艺术理论、艺术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的,高职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艺术专业人才,更重要是通过课程铺垫学生以理论基础,其无形中将指导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并传授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页、多媒体、有声资源、自媒体、电子出版物等工具,进行终身学习,最终让学生在将来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