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作为培养军队初级指挥员的任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从学历转型而来,当前教学中以教为主、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思维和习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还比较严重,在这些院校中推广“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员军事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准确把握“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是教学中最一般性的方法,只要教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问题教学法。只不过在任职教育中需要的不是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教学。当前很多院校使用的想定作业、案例教学及互动式、学导式等方式方法,是广义上的“问题式”教学。这一点基本都取得了共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还要进一步深化。
1.1 “问题中心”教学的实质是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过程 在“问题中心教学”中问题不是教员主动提出来的,而是学员根据教员呈现的教学情境,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从脑中自发产生的,是“学为主体”的直接体现。这就说课堂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员和学员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要能够引起学员对信息的积极探求和产生新的观念。应尽量避免“为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做法,否则就是“伪问题”。
1.2 “问题中心”教学是一种围绕能力生成自主行为的教学理念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解决的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形式问题,而是效果问题,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要围绕提升能力来有效地反映,体现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传统教学中学员只是“听―记―练”,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教学中学员则是“思考―探索―掌握―创新”,处于主动状态,更倾向于“夺取”知识,这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军队初级任职院校教学理应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 深刻认识当前推进“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差距
“问题中心”教学理念深入落实的良好景象,应该是课程专题设置针对性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员思维被极大激活、学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要达到这种境界,目前差距还比较大,必须正视。
2.1 教员认识上的差距 有人望文生义简单领会,把问题罗列后嫁接在课程、课题与课堂的某个部位;有人把问题看成学员接受知识过程的一种“障碍”,用来留作“作业”或来考查学习成绩,目标是克服它;还有人将问题仅仅当作获取知识的手段,认为问题是工具性存在,问题本身是不重要的,掌握知识才是关键。有的教员认为如果不用“问题”也能使学员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就不需要使用“问题”。如果必须使用“问题”才能让学员掌握知识,当知识被学生掌握后,“问题”就被抛弃了,这是“伪问题中心”。
2.2 课程架构上的差距 当前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还不尽合理,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具体内容上往往过于强调系统性,与任职教育需求不相适应,即便是专题设置,也是知识性章节的改版,而且对每个课程的“茎”,或者说“轮轴”梳理还不够清晰。
2.3 教员教学能力上的差距 教员应该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任职经历、较强的研究思考能力,尤其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把握“通透”,这样才能从容地落实“问题中心”,目前这些要求都满足的还是凤毛麟角。
3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军校教员的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最终还要看教学效果。“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落实“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有“问题”的理念,还需要教员做大量的艰苦工作。
3.1 通透课程目标与内容,成为“问题”的主宰者 所谓通透就像读书一样越读越薄,把教学目标与内容烂熟于胸,只有在心里将课程目标、内容融化成有价值的“问题”,将课程设置成针对性很强的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才能使自己所呈现的内容确实以“问题”为中心,对学员所提任何“问题”游刃有余。
3.2 积极进行课堂预设,做有心的预设者 预设不是简单罗列,更不是把看起来很简单的理论转化成问题。而是从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入手,将教学内容内化成一个“主问题”,若干个“支问题”,并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情境、预测更多的可能,对学员的“问题”做充分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启发诱导。
3.3 灵活进行课堂调控,做机智的调控者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落实“问题中心”的主阵地,教员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灵活把握,因情的变化,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随机开发课堂“问题”,另一方面适时利用“旧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员顿悟。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处惊不乱。课堂中往往会有意外出现,要把意外当作一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员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二要求同存异。以往课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学的着力点多滞留在求同性,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员多彩的个性。教员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并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特点的“差异目标”。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这种差异,使每个学员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三要巧妙“留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原野的窗子”、“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优秀的“问题”教学不应是面面俱到,而应给学员留下一定的“空白”,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教员和学员相互“补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学的合力和张力,提高教学效果。切莫用 “一言堂”、“满堂灌”压制了学员的自主思考、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当然,“留白”不等同于空白。“留白”是有意为之,是经过思考选择之后留下的空间,其主旨是积极有为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会给课堂带来预想不到的精彩。
- 上一篇:浅析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5/25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浅谈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前景 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