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放纵与努力背后的焦虑:浅谈中学生焦虑消极防御机制下的干预策略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放纵与努力背后的焦虑:浅谈中学生焦虑消极防御机制下的干预策略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14 20:39:12      点击:

郭材欣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期,从而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对于这种焦虑,中学生有两种极端的防御机制:放纵型的自我妨碍和表面努力。本文对这两种极端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焦虑;防御机制;中学生;自我妨碍;表面努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235-02

一、焦虑和防御机制的内涵

对焦虑的研究始于心理学领域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人的内脏器官处于某种兴奋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种特殊性质,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当焦虑发生后,个体应对焦虑主要由“自我”和“防御机制”来处理。当自我受到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1]本文浅谈了中学生两种消极的应对焦虑的防御机制:自我妨碍和表面努力。

二、放纵背后的焦虑: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最早由Berglas和Jones[2]提出,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评价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常见表现有两种,一是行为式自我妨碍,如学生在考试前不努力学习而玩耍、酗酒、在他人面前减少努力的程度等。二是声称式自我妨碍,如在作业前或作业中声称有各种生理或心理疾病、声称作业太难、抱怨环境噪音或他人干扰等[3]。

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而采取的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叫作学业自我妨碍[4]。中学生在学校情景中出现自我妨碍主要是因为中学是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而衡量能力的标准是分数,学生害怕做出努力却仍面对失败,从而暴露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学生会产生这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比如考前故意玩耍,一旦考试结果不理想,就把没有复习等理由作为失败的借口,哪怕以没有学到知识作为代价。

三、努力背后的焦虑:表面努力

目前还没有表面努力的准确定义,它表现为通过做出看似努力的行动让自己产生勤奋的假象。中学生做出表面努力是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进步的幻觉,从而暂时缓解学习压力。但是,当结果与进步幻想相差甚远时,学生会感到痛苦和焦虑。中学情景中的表面努力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制定过高的目标和过于宏大的学习计划。比如考上某重点大学;购买过多的资料急于求成;制定宏大的学习计划,甚至原计划没有完成,却仍然不断地制订新计划,以幻想自己可以完成来制造进步的错觉。在以上现象中,目标和计划变成了缓解焦虑的工具。但是由于它们实现的难度过大,学生在执行中会有无法控制结果的无力感,最终现实自我被击垮,理想自我又通过制定新计划来获得虚幻的满足,形成了努力焦虑连锁,自卑感和无助感加剧。第二,认知过于悲观。诸如考不上一本人生就没有希望了,认为只有考得好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可能与中学和家庭内部灌输的“分数决定论”有关,对于自我概念建立尚未完全的中学生而言,就容易形成只有考好了才有出息的错误信念。第三,重结果或对知识的学习指向人际关系。做出表面努力的学生往往注重结果,而无法享受学习过程,缺少深度思考和学习策略,比如使用题海战术等。有些学生做出“努力”只是为了保持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比如一味地在朋友圈或空间展示自己的努力或在他人面前表现努力的样子,指向人际关系。

四、讨论

1.中学生自我妨碍现象的干预策略。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自我妨碍者往往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不确信,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更可能求助于自我妨碍行为,而这又反过来会维持这种不确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个体低成就。[5]所以对于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个体,教师要制造成功机会并及时归因为学生的能力高,通过一系列反馈和及时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减少学生由于焦虑而采取的自我妨碍现象。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告诉学生自我妨碍是一把双刃剑,它短期内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减少失败对自己的打击,但从长远来看,它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形成恶性循环产生自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客观看待和接受自己,直面挫折和挑战。第三,教师要采取无性别差异的教育措施: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可能使用行为式自我妨碍[6]。此外,男性化的角色模式也能促进自我妨碍行为。Carolyn Jackson[7]认为,在学校中男生会通过吸烟、酗酒、沉迷游戏、捣乱等行为来表现自己的男性化角色。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在工作中要认真分析男同学吸烟、酗酒、沉迷游戏、捣乱的真正原因,在管理中采取无性别差异的教育措施。第四,调整评价机制,对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教育者要采用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机制,减少评价性威胁,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另外,对于学困生要进行个性化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此肯定他们的能力,促使他们树立信心。

2.中学生表面努力现象的干预策略。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策略和学习计划:做出表面努力的学生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策略。另外,要引导学生制定可控的计划,而不是制定很远的、宏大的计划。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找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悲观和狭隘的信念,并让学生知道这些信念的荒谬性。让学生认同现实的自我,而不是让理想自我成为现实自我的评判者。帮助学生认识、评估、接受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深度思考,拒绝“行为勤奋,思维懒惰”:有的学生空有忙碌的姿态,却没有透彻的深思。他们买很多资料,但只是以此获得进步的感觉,或者“熬夜苦读”,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就会深陷于否定自我的怪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提供学习策略,强调深度思考的作用。第四,教师要尊重、爱护和了解学生,同时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的学生学习指向人际关系,可能是由于家庭给予了过高的期望或者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首先,教师要积极与这些学生的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正确的期望;其次,要尊重、爱护和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真实的想法;最后,教师还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善用举例、打比方、学科融合、建立知识网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五、结语

焦虑作为人类心理的基本功能,对我们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适度的焦虑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但过度焦虑使人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对于处于黄金年龄的青少年,教师发现并使用恰当的策略干预焦虑的消极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丰富青少年心理的有关知识,从而帮助不同阶段的中学生建立健全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直面现实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赵淑琴.焦虑的心理学机制初探[J].山西中醫,2008,(24):62-63.

[2]Berglas S,Jones E E.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

[3]Hirt E R,McCrea S M,Boris H I.Audience reaction in self -handicapping:A matter of who sees what in whom.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2000,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4]Covington M Y.Making the grade:A self一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

[5]李春方.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干预[J].心理探索,2003,23(7):59-62.

[6]李晓冬,袁冬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27(6).

[7]Carolyn Jackson.“Laddishnessas” a self -worth protection strategy[J].Gender and Education,20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