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一场特殊的动物保护专业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4/6/3 13:24:53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泰山区11栋608宿舍阳台飞来一对红耳鹎。为了让红耳鹎一家过上“好日子”,住在这间宿舍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生沈秋辰、史骐毓、王春翔和石家伟,体验了一次“为人父母”的感觉。

  红耳鹎属于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鸟类,每年的4至8月是其繁殖的季节。“红耳鹎在我们宿舍落脚,很惊喜!作为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像是被它们选中了一样。”史骐毓说。更让他们激动的是,巢内还有两颗鸟蛋,这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

  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到红耳鹎的警觉性高,若感到被人类打扰,弃巢率极高。为避免与红耳鹎近距离接触,他们找到了与其和谐共处的方式:尽量减少日常去阳台的频率,将衣服晾在宿舍里,趁着亲鸟出门觅食时快速洗漱……渐渐地,红耳鹎一家“安心”地在阳台“住”了下来。

  为确保红耳鹎顺利孵化、育雏,沈秋辰等通过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繁殖时间,成功预判了幼鸟的出生时间。同时,他们还学习相关知识,避免幼鸟被遗弃等意外发生。幼鸟破壳而出后,沈秋辰趁亲鸟外出觅食的空当,用相机记录幼鸟出巢、展翅的画面。“有一种自家孩子终于学会走路的喜悦感!”史骐毓说。

  尽管学生们小心翼翼,但意外还是发生了。王春翔介绍,某天,他收衣服时,让水管上的幼鸟受惊飞散,察觉到异常的亲鸟迅速返回并带着幼鸟飞离。自此,红耳鹎一家未再归来,留下的鸟巢成了一份特殊的“纪念品”。

  与红耳鹎共处的时光,让这4名学生受益良多。“这段经历使我更加坚信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是‘野保’专业学生应有的态度。”石家伟说。(通讯员 费思迎 王添源 谢钰然 本报记者 刘盾)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