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从做中学”视角下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
屠晗 何红
[摘 要] 地理学科以其特有的实践性而区别于其他学科,依据《系辞》中“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就证明了地理源于观察和实践的事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更是提出了“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也是达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当前,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围绕杜威“从做中学”理念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让中学生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学习形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内容,激发中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 从做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 屠 晗(1997—),女,贵州盘州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地理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6-0177-04 [收稿日期] 2020-08-26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学记》中,提倡学习不仅要重“正业”,即书本学习,更要重“居业”,即课外实践[1]。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过程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而认知能力的提高要强调过程与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学习方式不断积累的体现[2]。从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省市的初中地理面临着学校和家长学生不重视,而导致课时较少的尴尬局面,高中地理也存在地理科目的学科地位不高现象。这些客观历史遗留问题就为地理实践力培养和“从做中学”教学策略实施设置了障碍。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仍然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教师还未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和“从做中学”教学策略的内涵和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符合学科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的。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
(一)“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内涵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提出。杜威强调学生要通过亲自接触形象具体的事物,改变思维方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能够认识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本文认为,“从做中学”的含义是构建在教师辅助引导下,学生作为“做”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做”的活动,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和养成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做”的内容包括做教具和学具(隐含操作实验、做游戏和绘制图表等),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综合能力。从当代提倡的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迁移等教育教学观,以及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些意义上来看,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价值[4]。
(二)“从做中学”教育思想教学特点
1.时代性和创新型。《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創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和实验[5]。“从做中学”教学思想的内容与目标同样强调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鼓励学生在“做”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探索求真精神。
与传统教学的重课内理论讲授,轻课外实践活动相比较,“从做中学”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教学定势,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培养目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创新,开创出符合时代育人目标的新的教学观念。
2.操作性和实践性。“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在“做”,即学生的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既可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将课内书本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知识迁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未知问题,此时,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实践体验也可以为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6]。
3.主体性和兴趣激发性。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和“以教师为主体”不同,“从做中学”教育思想是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辅助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无疑,在当前提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融洽的地理课堂,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教学转变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轻松开放学习环境和多元丰富活动形式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欲望和选择倾向。
二、“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道:“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7]”地理实践力包含了多种能力,行动是其核心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他们理解“人地关系”。
(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特点
1.地理知识的形象直观体现。地理实践力是基于地理学科知识而展开策划和组织的,在内容选取上,通常会选取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或者是离学生生活遥远不可直接触摸和观察的地理事物。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形象直观化。
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生长环境和考核评价方式的限制,通常比较困难能够轻易将书本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将所具备的书本理论知识在实际实践中运用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致力于对当今社会综合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养成。
3.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习惯就是在多次重复下,能够将所学习知识和技能内化为符合个体特征的行为、动作或者是惯常思维模式等。素养则是一种道德修养,属于好的习惯。地理实践力的提出和实施,最终目标是要上升到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和升华。高中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实践反思,比如在面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够结合所学习地理灾害防治知识本能的选择最佳的逃生方式或应急对策,这便是地理实践力有效落实的具体体现。学生能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甚至激发对于地理学科的研究兴趣,即是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的最好体现。
三、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
1.教师应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和新改变。新课改中强调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要在活动中实现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就学科性质而言,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但是在学校特有的教学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存在壁垒,再加上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学习和成长环境是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综合发展的。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在这个阶段内帮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尽量避免“高分低能”学生出现。
2.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库,寻求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大爆炸”集装箱。生活在资源获取方便快捷时代的教师,理应定期更新知识库存,尽可能地完备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也并不是固定的,例如PPT课件、地理实验的操作、地理教具的演示、地图绘制等教学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形成深刻印象。
(二)结合新课标、多版本教材和中高考知识点选择“从做中学”活动内容
地理学科知识点内容广泛且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来实施“做中学”活动的。把“做中学”理念与地理教学相结合,需要教师精心打造魅力课堂,详细解读新课程目标,再者,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8]。除此之外,“从做中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所选取知识点一般都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即是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有困难的知识内容。当今中考高考的应试大背景,也可将中高考易考点设计为活动内容。
(三)因地制宜的设计活动课程,构建活动平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如果精心设计的地理课堂极具吸引力和学科特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地理学科抽象复杂,教师应积极创设地理实践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过程中理解地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9]。
1.引入地理实验,展现学科魅力。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地理实验能够通过科学的步骤和方法,高效和生动的展示地理知识、原理和现象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基于地理实践力活动的地理实验,要强调是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演示、合作从而得出的结果,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其实地理学科中也有很多可以设计为实验的地理知识点。例如在高一必修一阶段可以进行的实验有地转偏向力验证的实验、演示大气热力环流实验、验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验证温室效应实验、锋面形成过程模拟实验等。学校也可以建造地理实验室,比如数字化创新地理实验室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录播系统、音响系统、分屏投影、网络互动、立体地图等设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互动式地理学习环境,并且结合GIS技术和3D打印技术培养学生的地图测绘和空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10 ]。
2.布置地质和天文观测馆,扩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可以与当地博物馆合作,积极引入电子触摸屏、岩石标本、矿石标本、古生物标本等展品,供学生观察、学习和触摸感受。引入数字化天文台可供学生对太阳、月球、大行星、恒星、星云等天体进行观测,拓展了学生观测的范围;也可运用VR虚拟技术演示太阳系行星运动、月相变化、地球运动等学生不可直接观看和触摸的抽象难懂地理现象。
3.开展野外实践调查,践行“从做中学”。地理野外实践调查是了解、分析地理现象的最直接重要途径,也是将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方式。野外实践调查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当地的自然人文特点进行选择,例如贵阳市的黔灵山野外实践调查,可以带领学生考察黔灵山土壤剖面、植被分布特点以及黔灵山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六盘水市的煤炭产业调查,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六盘水市煤炭产业的发展优势,调查煤炭开采对当地的影响,探究未来煤炭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也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定向越野”活动,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开展“日影测量”和“太阳高度角”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等难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生活。
4.制作教具学具,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具和学具是地理课堂上运用广泛的一种教学辅助用具,其实学生对于教具和学具是具有浓郁兴趣的,制作学具是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制作,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昼夜变化学具等,都将大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展多级别多选择课程,因材施教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依据不同需求和发展学生的情况,避免“一刀切”,制定多级别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级别地理实践力课程系统的構建,可以最大化的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与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基础兴趣型地理实践课程。主要面向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选择主要依据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选择相对抽象难懂知识点,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实地考察将知识点形象直观化,以兴趣激发和地理科普为主,课程难度不大,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希望学生对于地理实践力有初步了解,感受到地理学科魅力。学校可以开展例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洋流等验证性微实验,以及冬至日日影测量、工业遗产调查、班级垃圾分类处理研究等基础地理实践课程。
2.提升擴展型地理实践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高一学生和将地理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地理实验类操作活动和一些野外实习调研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自信感。对于选考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将选修地理内容涉及为实践活动,再以高考为主要基调的情况下,践行地理实践力,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平衡高考内容。
3.探究专业型地理实践课程。此类课程主要面对部分优秀学生,有一定地理专业基础,对地理学习有浓厚兴趣,甚至今后想要考取地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托数字化地理实验室,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组织学生加入地理老师承担的部分项目工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组织一些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名校地理集训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升学可能和专业选取选择。
(五)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服务于活动开展
区别于理论知识教授,笔试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实践力的评价标准理应是多元化的。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采取多人多角度评价制度,比如小组之间的组员互评打分,组长对组员的打分,指导教师对组员和组长的评价打分。期末考核时也可以采取笔试和实践操作的双重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综合,力求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针对不同等级学生,评价考核内容也要随之变化。
参考文献
[1]曾浩然.中学地理实践活动[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0.
[2]程菊,徐志梅.“人地观念”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4-6.
[3]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32-34.
[4]吴继红.“从做中学”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08):77-79.
[5]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7.
[6]党亚枝.“做中学”理念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9.
[7]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施永宁.打造高效课堂彰显自主学习魅力——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197-198.
[9]贾福平.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课文分析及其教学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04):130-133.
[10]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与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4-6.
Abstract: Geography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disciplines by its peculiar practicality. The sentence of "Looking up, we study astronomy; looking down, we study geography." quoted form Xi Ci, a book about Confucia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proves the fact that geography comes from observation and practice.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s(2017 edition revised in 2020) puts forward the core literacy of "geographical practical ability", which embodies the educating value of geograph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t present, the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ical practical ability needs to be explored urgent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wey's concept of "learning by doing" to study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ical practical ability. The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feel the diversified classroom learning styles, transform abstract and difficult knowledge into visual and intuitive content,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geography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by doing"; geographical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中学学科教学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单号信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析》 2021/4/2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线教学模式下数字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案例设计 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