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心理学对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启示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0/19 16:27:10

李承杰 宋立文

[摘 要] 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学业、人际、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而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其意义在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工作不再仅仅针对“问题学生”,而是通过挖掘与引导学生群体与个体潜在的正面的能量来达到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的目的。通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当前大学新生适应的不良症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策略,积极营造大学新生适应的教育生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新生;适应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辅导策略研究”(ER2020B053)

[作者简介] 李承杰(1970—),男,北京人,管理學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党委副书记,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宋立文(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法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新生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3-09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对如何挖掘人的各种潜在品质和美德,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专业性、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以及一般性的学术期刊都有刊登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文章,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日渐丰硕。仔细梳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个体积极的人格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组织或者社会支持系统。[1]具体来讲,提升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是要围绕提升主观幸福感这一中心,帮助人们乐观地对待过去,积极地感受现在,充满期待地迎接未来;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就是要发掘和培育个体身上潜在积极的人格品质:爱的能力、感恩意识、对美的感知、勇气、谦逊、毅力、宽容等,帮助个体培育乐观心态,增进个体幸福感和力量感;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就是倡导建立积极的社会大环境,主张通过有责任感和效能感的社会环境来影响和感染个体,激发起内在美德,使之成为有责任担当、宽容友善、谦逊利他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

积极心理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首先突出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各种成长困惑,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今后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为其一生幸福奠基。提升多数大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积极预防,正是积极心理学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对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幸福意义重大。

二、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新生校园生活不适应的表现

1.生活不适应。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中学时期集中精力备考,生活上的琐事大都是父母代办。原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独立地安排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项,很多学生都缺乏“理财”能力,每月父母拨付的生活费不会合理安排,经常出现月初大手大脚,月末捉襟见肘的尴尬。不同地区学生还需要在气候差异、饮食习惯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进行调整适应。诸多变化都让大学新生感到生活上的不适应。

2.学习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是大学新生中最常见也是不太容易解决的适应障碍。因为和中学时期相比,大学在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授课风格等方面变化较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欠缺,加之身边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时时督促,新生很容易出现逃课、学习效率低下、厌学、考前焦虑等一系列问题。部分专业基础薄弱或者对本专业不喜欢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适应。进入大学,在保持已有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大学新生都需要面临的社交挑战。大学中的异性关系、宿舍关系、师生关系都比之前更加复杂,在新的人际交往圈中,他们会出现各种矛盾心理,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以及性格内向的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更加突出,从而导致自闭、自卑等不良心理。

4.心理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心理上的不适应主要体现为社会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要求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认同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交往模式和行为方式。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到成为真正的成年人,这种角色转变是大学新生需要面对的第一挑战。在实际的适应过程中,新生往往出现心理上的高期待和行动上的不尽人意的强烈反差。这一问题在适应教育中理应得到高度重视。

(二)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原因分析

1.心理落差大。新生中学时期普遍奋力准备高考,无暇了解大学生活;部分教师的错误激励,认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对大学的期望过度理想化,对大学期间的高强度学习压力准备不足;在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大学校园,高校多元的评价机制会对以往只重成绩的学生产生自我评价的冲击,从而导致心理上出现极大的反差,使得新生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失落和自卑。

2.缺乏目标和自控力。升入大学之前,新生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考一所心仪的大学,但是真正升入大学后,当一切尘埃落定,原有目标已达成,但新的目标还未建立,便使得部分学生陷入了茫然和困惑。加之大学管理上的自由宽松,大学新生开始从之前的“被管理者”向“自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之前在父母高压和督促下压抑许久的学生,难免会有想要松口气的想法,逃课、沉迷游戏和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部分学生由于中学时期学习任务重,希望在大学中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或者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精力,过多地投身到各种学生活动之中,忘记了学生“学习第一”的本分,导致学业亮起“红灯”,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3.韧性不足。坚韧性人格是“一种集认知、行为和情感为一体的积极向上的人格,与新生适应有较为显著的关系”。[2]换句话说,新生个体的坚韧性水平越高,那么其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从家长和社会眼中的“天之骄子”到初入大学一切从零开始,期间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浮躁和懒散,凡事更喜欢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希望用更少的时间经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很多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在遇到打击后容易情绪低迷,严重者甚至一蹶不振,因此,韧性心理素质的缺乏无疑成为大学生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1.新生适应教育的“课程化”设计。笔者所在的学部探索出新生适应教育的“课程化”设计工作思路,将新生适应教育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級专家和院级导师(含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两个团队,结合各自优势,分模块、分层次进行新生教育,以学院“入学十课”为主线(详见表1),引导新生了解并适应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熟悉校园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明确成长目标、科学规划,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融入并适应校园生活。

2.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提升辅导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主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愿意站在对方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心理方式。这种换位思考使得当事人更容易体会和认同他人的情绪、感受。在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具备共情能力,就可以更为充分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体会,及时做出适宜的回应,从而在一种自然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导至自我认知、深入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情境,使学生与教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积极面的发现与培养,本身就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3]因此,我们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积极的教育理念并使之深入人心,通过定期专题培训,运用案例分析、情境学习、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辅导员的共情能力,让辅导员能够成为学生的“阳光使者”,用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关注、理解、接纳、赞赏学生,让学生获得存在感、认同感、价值感等积极的身心体验,无疑对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生活非常必要。

3.实现新生适应的家校社良性互动。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除了高校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支持,走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的整合之路,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和社会为延伸,营造多维互动的新生适应教育积极环境。首先是加强与家庭的互动。通过新生家长会、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状态,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家长转变凡事大包大揽,不允许孩子犯错以及重成绩轻心理的错误观念,帮助家长重塑角色意识,强化自身责任,形成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合力。其次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组织新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通过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在积极的社会关系中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探索朋辈互助模式,培植积极的心理品质

1.关注生活适应。开学前,学长助理便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全天候活跃在群中,随时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开学前开展线上新生游园,由学长助理带领新生提前熟悉校园环境,了解通州校区学习和生活设施,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开学后,组织新生学习校园各项规章制度,传承优秀的学校和学部文化精髓,引导新生建立良好班风学风,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适应大学生活。开展“学长学姐伴你行”——学生党员与新生手拉手活动,让自尊、自信、乐观、上进等积极品质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

2.引导学业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和中学时期差别较大,大部分新生入学后都会产生学业、专业方面的困惑。学长班助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占领“网络学习阵地”,与新生进行平等有趣的交流和示范;组织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就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做出合理正向的指导;建立帮扶档案,建立目标、制定计划、攻克难点,一对一进行同伴学业辅导。通过这些方式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3.方方面面,通过搭建朋辈交流平台,开展“学长伴你行”活动,学长班助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第一时间掌握新生心理动态,疏导新生不良情绪并向辅导员教师反馈新生思想动态;举办形式多样并让新生喜闻乐见的团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新生通过学长班助彰显出的乐观豁达、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逐步消除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感,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

(三)注重实践及思考延伸,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

1.提高积极情感体验能力。首先,要设置合理的新生适应教育目标,使学生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而不是消极应付;发掘并整合新生周边的积极情绪资源,帮助学生经常体验感恩、进取等愉快的情绪,关注新生情感体验的积极面,在与新生深入交流中,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过去经历,耐心倾听,使其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并引导其在消极经历中发现积极元素,对其不尽人意的过去做出积极的解释,感知当下的“小确幸”。

2.在实践中体验并感悟。个体的成长就是个体经验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个体经验需要自我探索并在认同的基础上内化。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更为重要而有效。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场地有必要打破“围墙”,从传统教室拓展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场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生社团、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大学新生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领悟并内化,进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3.积极培育个体“优势”。与传统的“扶弱”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一般人的“优势”培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新生擅长的科目或感兴趣的领域入手,不断发现、挖掘、培养、放大、强化学生的优势,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强项,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学习兴趣和对复杂困难问题的积极钻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帮助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中获得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不断增进的良好自我观念,让新生在螺旋式不断上升的积极体验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和满足。

參考文献

[1]张继玉,王瑞霞.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5):99-101.

[2]卢国华,梁宝勇.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2):103-106+160.

[3]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J].理论前沿,2000(4):11-13.

On the Enlightenment and Practi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the Adjustment Education

of College Freshmen

LI Cheng-jie, SONG Li-we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Lif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After being admitted to college, students often suffer from inadaptation in life, stud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sychology.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college adapting education for the fresh lies not only in helping specific students, but also help most students pass adapting period smoothly by excavating and guiding the potential positive energy of the group or the individual. By mea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dverse symptoms and causes of freshmens adaptati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y to freshmens adaptation education, so as to create friend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freshmens adaptation and help students form healthy and positive mind.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freshmen; adaptation education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