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5-7 9:23:56      点击:

李毅 杨怀银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工程人才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工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良好的多元文化理解力、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基本的工程管理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工程人才是解决高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在于探索建立国际班课程知识培养体系,把握人才培养的“五关”,以保障国际工程班学员的培养效果。最后辩证地阐述了该体系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人才;校企合作;五个关键;课程知識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改重点项目“从学生发展视角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802001)

[作者简介] 李 毅(1978—),男(回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研究;杨怀银(1989—),男,山东潍坊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8-0014-04   [收稿日期] 2020-10-21

一、引言

针对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战略和体系,部分学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如刘麦坚等[1]介绍了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并给出了高校人才培养建议;戴军[2]通过剖析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现况,从七个方面给出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应对路径;刘伟等[3]以中外合作和《工程新闻纪录》(国际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刊物)国际承包商为基础,构建了校企合作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开设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杨英等[4]探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义、需求状况、培养目标、培养机制,提出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各方的参与;路西利等[5]总结了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状况与存在问题,介绍了长安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于课程建设、实习实践等方面,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基于院校间的合作,倡导与国际高水平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本文主要针对交通土建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介绍西南交通大学开设国际班、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这些举措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作为理工类大学开设国际班的重点参考。

二、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中铁、中国中交等央企,在国外的投资与合作项目日益增多,但是所需的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数量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严重拖延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的扩张。

1.目前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没有达到海外市场的人才素质需求,导致大部分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等没有达到国际化工程项目要求。一方面大量学生未从事相关工程,部分教育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国际工程人才数量缺口大,造成大量的工程项目进展延迟,适应不了复杂的国外环境变化。

2.部分院校虽然开设国际工程班,但是受制于师资、理念等因素的制约,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仍局限于传统授课思维,内容单薄,所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3.工程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和岗位锻炼等途径来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周期长,培养面小,培训内容不系统,效果不尽如人意,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国际任务发展需求。

4.工程企业在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境外从事国际业务人员占比不多,素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三、国际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国际化人才应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6],因此,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要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需要,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能力。

1.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现阶段中国“一带一路”落地的工程项目主要在东南亚、西亚及非洲等地,而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并没有很好地做到技术与外语的兼备,状况堪忧。校企合作培养的国际工程人才,除了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的英语听、说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当地的语言。

2.良好的多元文化理解力。“一带一路”合作的沿线国家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方面差异巨大,而与相关国家在交流合作的时候必须入乡随俗。故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在拥有中国情怀的同时,还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从不同文化角度去看待各个国家的差异,将本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相结合,并与其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展现文化软实力,为企业、国家树立良好的形象。

3.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一带一路”的国际工程项目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迫切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员。因此,校企合作的培养课程除了开设理论课程,还应该增设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学习工作,有机会参与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提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此外,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还应有“一专多能”的特点,这样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工地环境。

4.基本的工程管理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与沿线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这需要一大批懂得国际贸易规则的工程管理人才。由于沿线相关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信仰等方面差别巨大,仅具备基于本国的工程管理和国际贸易知识不足以应付复杂的国外环境,必须具备在不同文化国度下的工程管理能力。

四、培养目标的课程知识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企业“走出去”的实施,西南交通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和企业需求,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中交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校内开设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3+1”国际工程班[7]。通过学校推荐与企业面试选拔的方式,挑选一批对国际工程有一定了解、英语水平基础良好、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志愿加入国际工程项目的学生,签署海外就业协议,在大四学年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以期达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的。该课程知识体系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开设小语种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一方面,开设中英双语的国际工程管理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双语进行日常与专业交流;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未来的国家或地区就业意愿和国际工程的建设需要,聘请相应小语种老师,开设小语种课程,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尽快熟悉未来几年工作所处国家的基本语言,这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开展与交流大有裨益。

2.开设沿线相关国家的人文习俗等通识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眼界。在海外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当地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由于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将多元文化知识纳入国际班的课程体系中,注重加入沿线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他们懂得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如何顺利地开展工作。

3.开设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8]。国际咨询工程联合会(简称FIDIC)是国际咨询行业权威性的非政府组织,海外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国际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必须遵循其制定的规范。开设有关FIDIC相关知识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特别是有关合同条款部分,鼓励更多的学生获得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能够提高我国工程人员的从业素质和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开设跨学科课程,转变学生的观念。受限于我国大学的培养方式的内在因素,加入国际班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未来很难胜任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或管理工作。国际班的课程必须增加经济学等基础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使学生既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又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有很大的好处。

5.开设一线工地现场参观学习的实训,让学生参与工地的日常运转。学生签约的时间主要在每年的六月份,在大四学年由学校发起,在企业的配合下,安排学生到学校周边的一线工地现场进行两次共为期半个月的参观实习实训,实训可以安排在铁路、隧道、装备制造厂等与基建领域息息相关的场地,有利于学生对一线工地的日常运转有一定的认识,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现场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五、保障国际工程班培养效果的“五关”

为发挥学校作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作用,顺利开展学生招聘工作,保障国际班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达到既定的培养效果,高校与企业需要着重把握好“五关”。

1.把好引进标準关。为确保引进高质量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学校与企业在招收国际工程班学生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招收国际工程班学员工作,在引进标准方面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海外志向、突出外语基础、突出综合素质、突出专业功底,优先选拔有志于从事海外工程项目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

2.把好价值引导关。毕业到海外去工作,既新奇又充满挑战,海外的待遇、环境、安全、休息休假等诸多问题倍受学生关注。在国际班培养过程中,班导师作为思想辅导员,要强调学员将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的吻合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强调将个人置身于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把好知行实践关。在大四学年的联合培养过程中,国际工程班学员既要“知”,又要“行”,不仅要学习增设的工程英语、国际工程招投标、FIDIC条款等12门国际工程知识相关的内容,还要安排到国内部分重点项目实践锻炼,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国际工程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国内重大工程项目锻炼,做到知行合一。

4.把好跟踪管理关。为让国际班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合作企业可为学员提供大四学年的学费、培训费等,并为优秀学员提供奖学金。此外,学校联合企业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通过互联网、班导师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定期了解掌握学员的学习现状和思想状态,及时总结存在问题,分析培养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努力创造条件使学员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工程人才。

5.把好质量评价关[9]。为了更好地把握追踪国际班毕业学员的培养质量,学校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国际班毕业学员进行质量评价,可以较准确地将国际班毕业学员的质量通过数字直观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国际班改革提供参考,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取得的实践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已经构建了初步的国际工程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立了三方共赢的培训平台,获得了学生、国内院校与企业的认可,前后已经培养出三届国际班学员。经过国际班课程体系的培养,学生学习了有关国际工程项目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能够熟练识读国际工程项目的技术图纸,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和国际视野,熟悉“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国情,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充满了期待。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与普通学生相比,我校国际班的学生在国外施工现场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和从业素养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在国外的发展前景良好,赢得了项目经理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学校已经在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成绩,但还有诸多因素尚未考虑到,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由于学生的培训时间较短,一些课程只是考虑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欠缺深度。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有不少方面仍需要继续加强,比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需要加大。二是目前国际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实习实训时间相对较少,未来需要投入经费增加实践环节。比如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国际工程课程体系培养前,可考虑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暑期实习,实行“先实践后学习”的策略,特别是安排学员到“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下的海外重点项目进行实习,但也应考虑费用因素。如何平衡好培养学生成本和培养效果的关系,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革。三是目前学校参与国际班的学生均为本科生,要想进一步吸引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高端知识人才的加入,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国际顶尖企业的竞争力,任重而道远[ 10 ]。

七、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中国企业能否在复杂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外语好、懂文化、工程精、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高校作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一员,在前期的培养人才方面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输送的毕业生直接关系到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我们致力于研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探索企业所需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建立和进一步深化改革校企合作培养课程体系,把握好国际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五关”,希望为“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工程人才。如何改革创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麦坚,康宏.“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8,24(4):41-43.

[2]戴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09,03(2):23-25.

[3]刘伟,余世杰,王永详,金峻炎.“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双引擎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专家论坛,2019(9):8-10.

[4]杨红英,童露.“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6):104-109.

[5]路西利,王永岗.应用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123-124.

[6]教育部.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7]何小燕.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31-233.

[8]唐萍,张瑞杰.掌握菲迪克知识体系,提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J].设备监控,2017(3):23-27.

[9]李梅.基于AHP方法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质量评价及对策分析[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

[10]吴徽,侯敬峰.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