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食品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4-7 16:55:40 点击: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食品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忠合,王 军,刘谋泉,林丽云
(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 潮州,521041)
【摘 要】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王忠合,王 军,刘谋泉,林丽云
(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 潮州,521041)
【关键词】新工科;协同育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gj08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韩山师范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专项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王忠合(1980-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工科建设;王军(1981- ) ,女,博士,副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 Food Major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ang Zhonghe, Wang Jun, Liu Mouquan, Lin Liyun
(School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a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for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New engineering" emphasized more on the practicability, intersections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coordination and sharing of knowledge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aking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serving local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Reform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1-3],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新经济要求发展“新工科”,但“新工科”的发展不仅仅是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也要使当前的工科专业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升级、综合发展,培养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支撑,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以培养新经济、新产业所需的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是为新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工程教育实践。
新工科是指正在形成的或将要形成的新的工程学科,不仅包括全新的学科,也包括由传统的、现有的(旧)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而形成的新学科。转型前的学科大多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学科,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如机械、土木、化工、食品等[4,5],但面临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而引发的对这些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运用其他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些学科需要针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急需进行转型改造成为新型工科。食品加工业承担着为国民提供安全、健康、营养食品的重任,是保障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历史久远、技术水平较低、急需转型升级或产业改造。
传统的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与企业需求脱节、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缺乏领导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薄弱、国际视野亟须拓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大学扩招,金融危机,就业竞争激烈等原因以外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其中更大的原因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需求所造成的。据调查在招聘场上有80%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有2~3 年的实践经验,这间接的向我们说明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简单的说就是接受有实践经验人才,不接受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缺口。新工科建设需要调整和转变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从适应产业需要转向满足产业需要和引领未来发展并重,拓展和提升工程教育改革内涵,将工程教育改革拓展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按照这种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新的工程教育改革内涵,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在工程教育认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内育人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依次对这六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相关兄弟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积极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教育部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认证中最高级别的认证,世界范围内工程教育认证近年取得很大进展。美国在1932年由工程师职业发展委员会(ECPD)着手建立了工程师教育认证制度,1980年“工程师职业发展委员会”更名为“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ABET于1997年推出的革命性工程认证标准EC2000,以学生学习成果(OBE)为认证的评估标准[6]。21世纪初,我国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建立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规范AC2004,在一定程度上受到EC2000的影响,并于2007年6月成为晋升为华盛顿协议会员[7]。随后,日本、韩国、土耳其、智利等国家的认证制度也取经自ABET,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我国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成立于2015年10月,协会建立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8]。
在学校整体统筹规划下,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精心准备,按照我国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专业认证委员会的要求,准备自评报告及专家现场考查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参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核心理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过程,严格质量监控,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切实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并于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台湾IEET工程教育认证。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这类院校以单纯技能型工科居多,并且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着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工程人才的重大改革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我校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在前期承担了2013、2014年广东省创新强校教学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5年广东省创新强校教学项目“食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项目,根据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和自身条件,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生产及管理、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层次为本科工程型,培养模式为“学校学习+企业学习”,主要合作企业有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无穷食品有限公司、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百胜餐饮(福州)有限公司等,其中工程实践时间累计1年,主要执行金工实习、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4大设计及其相关技术管理的学习计划。经过几个轮次的摸索和实践,总体来说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全国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全国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等几十项重要奖项,学生自主设计研发新型焙烤制品并参加全国第二届华东地区高校食品创意大赛,学生在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较卓越计划实施前有非常明显的改进,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过多、压力大、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足等。后续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度融合地方食品工业需求,建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科学培养体系,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更加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三、加大校内育人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尤其在新工科建设的高标准要求下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主体内容,对于培养引领新工科发展方向的现代综合型工程师应具备能力的作用突出。新工科平台的构建是开展新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校食品专业在2015年中央财政和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食品工程大学生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的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可满足在校大学生食品加工工艺方面的实训能力培养。2014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资助下建立了粤东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中心,2016和2017年在广东省科技厅和学校的支持下申请获批了粤东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新建的高水平研发平台发挥了科技力量和高端的实验分析能力,结合企业的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四、加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缩短与企业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第一生产现场强化课堂理论知识、弥补专业软硬件设施不足、掌握产业前沿动态、培养锻炼年轻教师、提升专业导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等,学科专业应当从新工科建设的战略视角高度重视校外基地建设,主动加大投入经费建设、探索合作双赢模式、创新深层次合作[9]。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部分内容,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比如《专业导论》、《食品工程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评审等。
粤东潮汕地区的庵埠镇是全国有名的食品强镇,大小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近千家,主打产品以蜜饯类食品、独具潮汕特色的卤味肉制品、海产品等为主。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加剧和安全问题的日益突显,以及消费者食用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在生产技术改造与升级、生产配方优化、生产过程安全监控以及产品品质检测与保证等方面的研发需求日益增大。因此,传统食品产业的创新研发和产品品质全程监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但目前粤东潮汕地区的食品企业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以蜜饯生产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多数存在规模小、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且更新升级周期长、检测设备简陋与检测方法单一的“先天不足”;同时还存在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研发设备投入不足、产品研发力量较弱的“后天不补”。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品质的优良保证,给区域性产品的品质保证埋下了隐患,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创新成长。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坚持开门办学的产教融合理念,我院非常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二十多家单位建立了长久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如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无穷食品有限公司、潮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康辉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汇标检测中心、百胜餐饮(福州)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实习点,并承担了《韩山师范学院-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广东省实验室研究会2014年研究基金项目)、“韩山师范学院-广州汇标”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2019 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项目。
五、教师队伍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挑战,预期学习结果是工程认证的灵魂,教师需要在观念上实现由“教学投入至上”转向“教学结果至上”、由“随意型教学”转向“规范型教学”、由“单干型教学”转向“团队型教学”、由“放任型教学”转向“持续改进型教学”[10]。教学本身是“有规律地自由行动”,掌握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本理念及操作规则,无疑会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学型教师”,并实现向“艺术型教师”跨越。我院食品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题,由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高校实践实训教育中心的合作方式,逐步创新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本课程科研,组织教师培训和到实训教学改革执行优良的实训教学中心交流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和企业共建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校企之间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使本校专业教师“技师化”,企业工程师“讲师化”,已建成一支适应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实训教学团队。
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培养标准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高校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基于国家标准制定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再将标准通过分解细化成标准点落实到本专业的课程教学环节,最后是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设置各指标的权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量化的评价依据,以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实践教学评分规则。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受益,也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因此,我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人才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学质量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设置、整合专业教学实施和教师团队、优化实践实训中心等关键环节。以“学校-企业-学生-社会”信息反馈为依托,共同制定和完善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完成。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才培养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等三个方面进行,而新工科建设要以培养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除了培养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品德外,还要注重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11],同时,要具备自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能力。针对新工科对人才培养作出的新要求设立评价指标,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指标分为知识与实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每个方面分解为多个指标点,分别设置各指标点的权重,依据新经济形势下产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不断补充完善。我院通过实施校企共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提高人才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
新工科以培养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应对新经济形势下产业人才需求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和引领,也将为国际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产业、多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复杂的、全局性的工程,需要高校、行业、政府和协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 复旦教育论坛, 2017, 15(2): 27-2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5(4):24-2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5(7): 20-21.
[4]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2): 26-35.
[5]黄群, 郑宝东, 曾绍校, 等.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食品工业, 2019, 40(8): 231-233.
[6]杨永斌, 李佩琳, 刘曼君. 世界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趋势[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5):5-10.
[7]http://www.ieet.org.tw/
[8]http://www.ceeaa.org.cn/
[9]林健. 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 7-14.
[10]胡文龙.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1): 73-78.
[11]林童. 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 18(8): 81-8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2021/4/7
- 下一篇:《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 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