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所学知识回报农业,让我更有成就感
瞿永前(右一)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带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稻虾种养户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受访者供图
◎瞿永前
我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2020年11月,经过个人申请和单位遴选,我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成为一名专职科技特派员。
从业30多年,我做过科研,也干过销售、当过企业老总,摸准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脉搏”;还做过科研试验基地管理工作,也为许多地方编写农业发展规划……
但是,自从我来到漕运镇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后,吃住在乡村,用专业技术指导农民发展新型种养模式,看着农民兄弟的龙虾多了、鸭子肥了、稻谷丰收了,我打心底里高兴,用所学知识回报农业、服务农民让我更有成就感。
与农民交朋友,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漕运镇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白马湖边,这里水系发达、水产丰富,做水文章吃水产饭成为当地的必然选择。
2020年,漕运镇布局发展稻田养虾,建设了3000亩稻虾共作标准田,但是由于缺少持续的技术指导,农民遇到技术难题不知该如何是好,导致种养户中十有八九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积极性严重受挫。
我来漕运后,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召集种养农户开会培训,但是农民并没有立即接纳我。我没有气馁,而是改进工作方法,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去田边查看小龙虾是否缺氧、水体质量达不达标,看完一家再去下一家;傍晚六点多,我又打着手电筒,去看看小龙虾活力如何,如果农民兄弟不忙了,我就跟他们拉拉家常聊聊天。
就这样,我很快找出当地农民亏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虾沟没种水草、饲料投喂不精准、水体质量不达标三个方面。
通过与农民交朋友,也让农民相信我是真正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在我的指导下,农户在虾沟里种上伊乐草、水葫芦,小龙虾有了天然的港湾,既可以躲过天敌,也能避开高温,还能在里面安心地脱壳生长。同时,农户也学会了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小龙虾不再因为食物不足而打架死亡。夏季气温高,水体缺氧、亚硝酸盐超标、pH值过低或过高等问题时有发生,我就赶紧让农民投放微生物制剂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或者引入活水改善水环境。
一年来,我制订了“淮安区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小龙虾疾病防控方案”等2个生产应用技术规范,建立2个规模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对接服务稻虾种养户17户,涉及种养面积达3000亩以上。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带动种养户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不改乡情,从农村中来到农业里去
来到漕运镇后,我就住在南闸农友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白天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晚上人去楼空冷冷清清,但我也从没感觉到孤单和无聊。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工作后又回归了乡村。当我脚踩泥土地时,心中奔涌的依然是浓得化不开的乡
愁和乡情。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看着他们过上好日子,成为驱动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在稻田养虾日渐成熟稳定后,2022年初,我又帮助当地建立3000亩稻田养鸭,这种模式每亩地可以养10—20只麻鸭,鸭子放养在稻田里吃掉害虫和杂草,一亩水稻可以节省肥料农药投入200元,增加卖鸭收入600元。
中秋节前,新河头村农户赵长顺家的第一批400只鸭子上市一售而空。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在合作联社的帮助下,贷款搞起了稻田养虾和稻田养鸭。鸭子上市前,他特地跑来告诉我,通过这几年养殖小龙虾和麻鸭,欠下的外债基本还清了,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的时节,籽粒饱满的稻谷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户种植的是我们省农科院培育的南粳9108,每亩可产出800—1000斤有机大米,市场售价达到4—8元/斤。
每天清晨,我还是会开着自己的汽车,穿上胶鞋,戴好草帽,拿着pH试纸和水质检测仪,挨家挨户地走访查看……今年我已经57岁,但是科技兴农增收致富的事却越干越有劲。
(作者:张晔,系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副研究员,由本报记者张晔采访整理)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27期·“互联网+”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2022/11/4
- 下一篇:《同上一堂课》搭建空中课堂 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