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合作机制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4-6 17:13:10      点击:
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合作机制探索
熊 艳,范崇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摘要]本文探讨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高校;创业;校企合作 ;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XJK16BJCY08)
[作者简介]熊艳,女,1984年生,湖南长沙人,硕士,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
 
Exploring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ong Yan Fan Chongyua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nan Cheung Sha 410208)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well as the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创业带动科技、教育、产业的升级。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有效实现,还需要借助多方的力量,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才能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培养[1]。而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经过梳理,目前创新创业的活动当中,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机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合作开发课程;第二、合作建设和培养师资队伍;第三、企事业单位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见习岗位,高等院校派出见习生或实习生。
但是从考察和梳理的情况来看,其合作机制存在以下的问题:
1. 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意愿和兴趣还不太高,没有激励机制,把校企合作机制作为一个点缀,缺乏合作的意愿。而且合作的内涵也较贫乏,难以对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2. 政府的战略性规划和指导、法律约束、政策激励还有待进一步充实。特别是政策上的实质上的激励,目前还比较少。
3. 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双方的权利、义务、定位、合作的领域、具体的形式还不是很清晰,各方都还在探索中。既有的合作机制的实质成果也很有限,把校企合作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只是单纯追求校企合作签约的数量,却不重视合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制订等方面,很少征求企业方的意见,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考核往往也被学校所忽视[2]
二、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1.学习外国和其他的有效经验,创立校企合作董事会或理事会。
校企合作在管理运行以及多方关系协调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理事会制,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调整关系机制[3]
董事会的建立是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设立的常态化合作决策机构。设立合作董事会或理事会就是建立一个固定的合作沟通机制,由学校领导、创业创新负责人、专门教师、企事业高管、合作项目负责人、研发与工程主管组成,理事会不涉及级别、待遇、岗位等问题,机制灵活,人员涉及到合作的各个方面。
   董事会的职权是就校企合作的重大事宜进行讨论、决策,包括讨论合作项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互派师资兼职或挂职锻炼、科研合作经费使用、实践实训等重大问题。双方应定期召开会议,制订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平等地讨论涉及到的议题。
2.政府层面的宏观指导和政策优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财政补贴、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活动支持的不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不利,需要政府以各种财政投入支持。建议政府能在宏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对于企业高等院校的合作,更加细致的规划和和指导。例如给予大规模的纳税政策优惠和减让,以此来激励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和高等学校的长远合作机制。政府在财税方面的政策优惠和减让是从源头激发企业合作的原动力。并且对于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给予绩效评估,按照绩效评估的结果来决定给予财政拨款和其他财政补助方面的重要评价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创新创业的校企方面的热情和兴趣。    
3.设置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统筹发挥教育指导功能
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门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部门。经调查发现,从机构设置来看,主要分为独立设置和非独立设置两种,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指导部门的高校多采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方式,也有个别高校是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均为独立部门)的方式来开展学校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非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指导部门的高校则多采取由教务处或者招生就业处牵头协调负责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建议高等院校中的各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中心,负责具体落实各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各学院根据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包括学院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成员、专任教师代表等。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运行保障、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
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由院长任组长,由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课骨干教师组成。学院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本单位创新创业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4.创新创业师资的建设
    建议修改目前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办法,目前只有在岗的高等学校教师才有资格考取教师资格证,应当开放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法定学历的人员,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企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之上,鼓励本单位有职称和学历、有科研经验、有教育情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这样企事业单位人员具备了在高等学校兼职、挂职的法定资质,也让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受到了专门的高等教育方面素养的训练。
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了教师资格证,可以合法的在高校任职,以及具有教育技能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在创新创业的校企合作方面更加地任职和工作。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见习、挂职、兼职锻炼,参与企业研发和实际工程技术的运作。以帮助高校教师积累在创新创业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兼职挂职、见习、并提供合适的岗位,提供企业方面的衔接,配备企业这方面的合作伙伴,规范来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职责。
5.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企事业单位应当从战略上认识到培养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应当与高等学校充分商议、提供并征求在校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实践机会给在校生,用于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见习等各种方式的实践机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而广受批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机会较少。企事业单位对在校生提供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应当侧重于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动手能力训练、创业机会的实践,与在校生的专业相符合。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实习机会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较少,这需要高等学校的教师与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主管,充分讨论结合专业特点来设计在校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6.创新创业项目的合作
创新创业的校企合作根本在于对双方的发展带来助力,而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是创新创业合作的载体。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不太乐意从事产学研的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是必须有具体产出,发论文没有国家项目有价值,评职称上加分很小。所以激发高校教师的热情要从制度上的改革,承认高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成果和工作量。[4]
企事业单位的研发,除了少数有前瞻性和基础较好的单位以外,大多数企业在研发的基础和实力上缺乏的科研力量,而高校在这方面有较强的的实力。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长期以来存在着,科研是科研,与产业化严重脱离的倾向,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实力和产业的发展。
    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在此方面的合理定位和积极作为。

参考文献
[1] 唐丽. 创新创业教育校、政、行、企合作机制[J]. 江西化工, 2018(06):35-37.
[2] 陶礼军.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07):86-88.
[3] 吴小林.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及机制创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9):110-112.
[4] 杨兰.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22):142-14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