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原点计划”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4/2/18 13:56:57

  浙江开放大学:

  “原点计划”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社区教育有效融合家庭、社区和教育,是推动学习型社会与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途径。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践主体,是社区教育的重点服务人群,他们需要更多、更优的学习渠道。社区教育架起了校家社之间的桥梁,有效补充育人资源和满足家长育儿需求。浙江开放大学(浙江省社区教育中心)基于社区是儿童成长、家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原点”理念,推出“原点计划”,依托全省社区教育系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发展路径。

  “原点计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开放大学协助与配合浙江省妇联等部门,系统谋划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2022年,学校将“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纳入社区教育工作重点任务。浙江省通过统筹整合全省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及其他工作资源和力量,逐步在全省形成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四级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截至2023年10月,全省已有10个地市建立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85%以上的区县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全省社区家庭教育多级联动、系统服务的特点逐渐显现。

  二是提升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数字资源建设水平。

  浙江开放大学发挥新型高校职能,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源建设,以数字化手段创新传播载体,扩大服务供给能级。2022年以来,学校与省妇联共同推出社区家庭教育“共享课堂”项目,组织省内外专家录制播出视频系列课程20期。依托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组建“家风家训”专题栏目,推送“清廉好家风·浙江好乡贤”等4门精品课程共100多个短视频;推出“浙开·浙里美”空中课堂家庭教育月专场活动,在线收看峰值达到一小时23万人;组织报送“家庭教育与阅读表达”主题课程,并面向全省妇联系统和社区教育系统遴选出社区家庭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5个、优秀典型案例22个。

  三是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培育。

  围绕家长成长和家庭建设,浙江开放大学研发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标准和培训课程体系,编制了由3个维度、12个指标、71项内容构成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标准。培训课程体系已被纳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选课平台,服务全省社区教育机构及中小学教师,2022年就有2000余人获得相关培训证书。此外,还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遴选优质师资,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从事和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推进家庭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是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新项目试点。

  学校联合多元力量共同研发项目,下沉社区探索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运行方式。与社会组织共同研发社区支持家庭教育活动项目,启动社区家庭教育学习场景吴家墩社区试点工作,开展“幸福社区—家长成长工作坊”系列课程研发、组织和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团队,与拱墅区社区学院、康桥街道等单位共同研发服务社区家庭教育的“社区幸福公约”系列课程。该课程围绕“如何打造幸福社区”主题,通过“儿童议事会”形式,将孩子与家长、社区与家庭、项目活动与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是提升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研究水平。

  浙江开放大学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所,以任务为导向,分主题、有侧重地开展家庭教育专题研究,以科研带动工作,服务全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2022年,学校与浙江日报联合开展了关于“‘双减’后,亲子关系怎么样”的大样本问卷调查。2023年,学校开展了隔代教育专题调查,收集整理家庭中“代际互学”“隔代教育”等现实需求,尝试推进“行走的隔代教养”项目。学校还通过开展全省家庭教育典型工作调研,协助整理温州瓯海“掌上课堂”、杭州上城“汇心护航”、台州天台“和合专线”等一批浙江省家庭教育特色项目的情况。近年来,学校通过与省妇联联合举办专项培训、举办社区家庭教育学术论坛、组织人员参加长三角家庭教育论坛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和研究水平。

  未来,学校计划在体系建设、品牌培育和样本创设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如完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开发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并持续培养社区管理者、专职和兼职指导师、志愿者和社团负责人等一批具有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支持服务能力的人员,在终身教育研究基地、社区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品牌项目试点培育等,进一步完善“原点计划”,真正发挥社区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应有的作用。

  (作者吴思孝系浙江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志超系浙江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处副处长;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成果之一[编号:2023GH048])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