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加大CT思政教学剂量 致力培养卓越医工人
余晓锷 马建华 边兆英 张华 王丹丹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建设“CT成像原理与技术”专业课程,该文分析思政教育在课程应用的现状,明确了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具体的思政改革步骤和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思政元素比例,本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实现培养卓越生物医学工程人员的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CT成像原理与技术;课程建设
一、思政教育在课程应用的现状
(一)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存在断层现象
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是目前專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突出问题所在。目前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课内容应由辅导员、政治思想课程教师来承担,而不属于专业课教师的授课范畴。这样形成了在大学范围内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两条平行轨迹,没有太多的相交点和较好的契合点。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几乎是空白,缺乏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结果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微乎其微,同时学生也不会主动找专业课教师汇报思想政治动态,偏离了最初的教书育人的正确轨道。
(二)专业课教师思政素质亟待加强
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需要有效地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评价考核专业课的育人成果,对于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而言,思政教育压力尤其巨大,日常的专业教学尚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再让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就更会力不从心,从而忽略了蕴藏在专业课程知识当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逐步渗透思政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三)在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的方式方法有待提高
专业课教师面向的都是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有自己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时常会有迷惑、彷徨的情况,如果教师在传授思政内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生搬硬套相关知识,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展开思政内容的学习,反而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理工专业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属性差异
理工科的学科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工具性和操作性。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则偏向理论性,抽象化和系统化的概念理论较多,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的熏陶。两者在不同的维度里各自生存。工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很少涉及思政理论知识,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以实验、实践、实习为主,强调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更期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因此,理工科专业实行课程思政就必须考虑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做到与专业课同向而行。
二、在“CT成像原理与技术”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CT成像原理与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开课。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掌握CT设备的发展、组成、重建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专业课程思政这种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搭建专业课和思政内容的桥梁
“CT成像原理与技术”不仅讲授设备成像原理等专业知识,同时也担负着“教书育人、树德立才”的桥梁作用,在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中蕴含了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具体改革目标及改革内容
(一)改革目标
借助于“CT成像原理与技术”的教学工作平台,将医学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诠释大学之道”德智相融的目标。
(二)改革内容
1.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CT成像原理与技术”计划为48学时,其中针对不同的专业知识点有所改变和侧重。课程所用的教材由授课教师主编,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时,既要兼顾所教授内容的理论性,也要非常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和前沿性,每次授课都会安排一定的学时用来进行新技术讲座,还会聘请相关行业的领头人来进行学术讲座,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专业特色。本课程的另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安排有一定学时的教学实践课,在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上,更多地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本课程后续还开始了CT检测综合实验课程,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改革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不同的专业展开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同时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开展大量的教学研讨、教学交流、试讲评讲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指定的专业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改论文。
3.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方式。“CT成像原理与技术”授课目标明确之后,教学内容将围绕着授课目标做实时、动态地调整,因此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也势必要求做相应的改变,把原先平时成绩的30%提高到40%甚至一半的比例,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学生的价值引领。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增加思政课教师“专业引领”要素,在学生评价环节,将学生的思政课成绩纳入考核标准,看学生是否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学生的精神面貌、个人修养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师、学生和专家中展开广泛的调研,初步设计理工课程专业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估方案。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
在“CT成像原理与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教学团队的素质是关键。要求授课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授课中不断挖掘思政理论知识,进而让这些知识贯穿到专业课的教学当中去,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将优良的思政作风传递给年轻的教师,年轻教师也可以用朝气蓬勃的奋斗精神去影响年长的教师。整个教师团队做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的两个统一。
(二)寻找有效的思政教学突破点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推行理工专业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品质。如何充分挖掘CT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科技进步与道德教育同频共振是培养新一代工科人才的可行出路。因此,虽然课程思政改革有一定的困难,但也有突破难关的攻坚点,仍然具有大量可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科、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者作用,突破自然科学课程的局限性,善于打破常规,跳出固有思维,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积极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效力作用。
(三)实现浸润式教学手段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要坚决摒弃口号式教学,不讲大道理,通过与课程相关的具体事例来展开教学,把握与思政元素相关的每个细节,认真分析和梳理授课内容,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恰到好处地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填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割裂断层缝隙,将优良的思政元素慢慢渗透到教学当中。要借助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多种方式方法来灌输思政要素,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方面得到培养。
五、课程思政要素实施方案
(一)确立“CT成像原理与技术”的“大思政”教学观念
在“大思政”格局下,团队教师要改变原有的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政治素质培养的理工科思维方式,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CT成像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研究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将专业学科中蕴含的学理、价值、伦理、精神、素养等作用于学生,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而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分解和具体规范
知识目标:CT是现代医学成像科学的典型代表,它融合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信号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课程在关键图像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介绍X-CT基本成像原理、构造、技术与图像性能参数等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专业设置而不断更新,以体现课程的基础和前言性的统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医用诊断影像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构造、断层图像重建原理、影像技术新进展。
能力目标:掌握新技术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育人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和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意志力,真正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提高学生协作精神。
思政目标:一是社会责任心:现代医学成像设备发展迅猛、更新换代层出不穷、技术复杂,鼓励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图像重建、设备销售、行业分析、质量控制等,找出其中可以改善或提升的空间,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学以致用,为社会作出贡献。二是创新意识:以学生对CT成像原理与技术的现有认知基础为前提,从成像原理、图像重建、质量保证几个方面出发,分析现有设备的不足和待提升之处,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创新意识。三是爱国:分析CT设备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具体的机型为示例,介绍国产CT生产厂家的振新和崛起,向学生灌输家国情怀等思政内容。
(三)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要素
剖析课程内容,切实强化课程特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否则,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CT成像原理与技术”具体的教学中,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医疗仪器,以图像重建为代表的CT技术,其中最具创造性的就是先进的图像重建算法。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贯穿重建算法作为医疗设备现代化最有力证明的观念,树立课程自信、民族自信的理念;在算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面对困难,不要回避,而应该分析问题,静下心解决问题。下表是“CT成像原理与技术”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实施方法与手段。
(四)思政育人效果评估方案设计和实施
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主要采用过程考核、撰写课程小论文、考试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效果的评估。利用考核所获得的数据,建立合理的模型,分析学生是否形成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评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高了道德。
对课程思政教育阶段实施效果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性评价,主要包含课堂学习表现(学习目标、态度、参与程度、时间观念)、课程项目(需求能力、组织能力和系统构架)、小论文撰写(技术意识、技术能力、学术思维、论文结构与逻辑性、组织能力、合作性、学术道德诚信情况);二是终结性评价,主要内容为实验规范性、测试结果和考试纪律。
为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在现有的听课评价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学院督导在全面听课的基础上,将本课程建设成课程思政示范课。对于在基础类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师予以适当的名誉或物质奖励,形成示范作用,逐步完善学院激励机制。
六、结语
“CT成像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思政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思政教学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评价方法等解决路径仍然比较模糊,还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方案。相信通过课程团队在教学研究和实际中齐心协力,与各大高校开展积极地交流,学习吸收先进的思想和做法,必将达到培养卓越医学工程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雨龙.医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医药消费行为分析”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80-182.
[2]赵瑞杰.教师行为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06):141-14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惯导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4/25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生化分析”课程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初探 20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