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行业声音

浅析创业技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5 23:12:23      点击: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创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就要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是在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的。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全新阐释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他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期待一部分学生将来成为自主创业者,为社会其他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1]

  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创业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通过对学生上述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旨在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2]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充满激情与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各高校也始终把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业潜能,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传统创业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毕业后自己当老板,高校也以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要目标。目前,刚跨出校门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是:没有创业资金、创业经验、社会人脉等条件;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成功创业的极少,创业教育的受益面狭窄。学校可以在人才培养中有所作为:比如树立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侧重创业技能培养,鼓励大学生将“创业的心态去工作”体现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更好的丰富创业的内涵,把创业与就业看成是可以兼容的出路,尽可能的拓宽创业教育的受益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角度高标准规划、全方位着手、大手笔投入,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着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2.1 高标准规划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一是,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并开设专门《创业学原理》课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模块,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二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强化特色,深化内涵,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水平。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创业实践锻炼,培养潜在创业者,培育成功创业项目,以创业项目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创新创业类的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学界和业界创业导师,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训练,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五是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与企业创新创业典型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双创双高的人才。积极围绕创业技能、职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以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来规划未来职业发展,促进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最终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2.2 全方位着手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2.2.1 以教育?橐劳校?全面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

  为统筹全校的创业教育,可以成立创业试点班。面向全校遴选30名学生组成虚拟创业实验班级,单独开展创业教育,经过一年的创业教育,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活动,创业活动可以记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

  试点班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实施改革。一是,重新设置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实践和理论两个模块组成,突出实践模块,实践模块提高到65%以上;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为主,课程设计上更突出“做中学”的实践环节;三是,教学理念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充分展示出显示生活中各个角色的“为”和“位”;四是,考核形式重过程,以答辩形式的考查为主;五是,秉持“扶上马、送一程”的思路,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在改革的同时,突出由“岗位认知、岗位训练、岗位工作”三个阶段构成创业实践及以工作岗位创业能力培养进程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岗位认知以理论模块的课堂教学为主;岗位创业训练是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让学生体验营销、团队、规划、采购、谈判、管理、产品、资本、财务等方面的创业操作过程,在岗位创业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经营规划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商业谈判能力等;岗位创业工作是利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岗位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岗位设置与要求、掌握工作基本技能。通过岗位创业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学习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从而让学生多方位接触、了解社会、尽早缩短与社会的差距。   2.2.2 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学校每年可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培训。不光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入手,更加入模拟上机操作和户外扩展项目,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逐步过度到模拟实践中去,为学生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院系可结合专业实际,通过创业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创新作品展、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还要开展各类活动,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依托该社团举办各类创业大赛,以创业类竞赛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举办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走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创业论坛的开展,层层深入的引导、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企业模拟运营比赛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这些大赛,可以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推动赛事成果转化,推动赛事成果与实体经济融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3]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社团活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创业技能教育全过程,围绕“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战略思想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2.2.3 大手笔投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孵化基地的建立是高校从以往单纯的理论和模拟实践正式过度到真正的创业实践运营中去的一种标志。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具有创业实践教育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资金管理功能、孵化器功能,可致力服务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与培育。孵化基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创业配套设施和创业资金,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近几年不断地建设,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基地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套健全的运行机制,包括:全面的支持体系、综合性服务体系、合理的管理体系、多样化的引导体系及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并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龙头,以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网状结构,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2.2.4 积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校上下要倡导“四创”理念:即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努力营造“四创”的氛围,以“四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实现“四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结合。着力构建“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创新创业教学、竞赛、培训、实践、研究和保障。积极探索“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即创新创业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

  学校建立创业典型选拔培养机制,积极支持、培育一批学生创业典型项目和??人。还要不断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还可以发挥创业成功人士、知名校友和在校学生创业典型等示范群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成就事业。

  3 结语

  鼓励创新,助力创业,形成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整合资源,深化改革,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冲动,滋生创新创业的愿望。学校再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客文化,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