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2-15 16:11:28      点击:

【摘要】阐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导向问题、拓展文化交际和开展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深度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把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和人的素养培养联系起来?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思考。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为了在课程教学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提出将核心素养体系落实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甚至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指向价值观建设的教育改革必将深度影响中国教育的未来,乃至中国的未来(鲁子问2016)。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组成。”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个方面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密切相关的。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的表现是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口语沟通表达的意义,明白语篇传递的主旨,并且能够使用口语、书面语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意图和情感。

(二)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心智保障,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品质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出选择和判断,根据细节进行逻辑推理和预测,对语言材料作出分析和评价,并对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批判和表述。

(三)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最独特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国际视野,传承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同时接受和欣赏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汲取其精华,从而形成独立自强的文化品格,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使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提升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摸索,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最终达到提升的目标。如果没有学习能力作前提和保障,那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则很难达成。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仅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还是评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而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究。

(一)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融入情境、融入生活。培养语言能力就要设置一个锻炼听、说、读、写的真实语言环境。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才会被激发,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能力。为了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组织情景剧、朗诵比赛、电影人物配音、辩论会、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创设灵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1的内容是关于身体各部位名称的,教师可以采用整合式教学方法,先用自身身体部位直观、形象、生动地教学新单词,然后用明星的动画图片组织听说练习,再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单词,最后利用竞赛,把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完全开发出来。另外,在教学该单元的语法时,教师可以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询问和准确描述健康问题,掌握用should给别人提建议的方法,再让学生编写对话,把已掌握的关于询问和提建议的短语和句子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语言知识需要融入情境,才能展示出生命力,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在创设真实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学习理念,潜移默化地带动和影响学生,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使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应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下使用这些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出导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思维品质是能力与智力的表现形式,智力与能力的层次离不开思维品质(林崇德2005)如何培养这些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但是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极其不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学生为主体,紧紧把握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以问题为载体,联系所学知识精心设计问题,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那么就一定可以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例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3的阅读材料叙述了两位家长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青少年应该做家务吗?”引领学生思考,然后组织辩论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先理清自己对青少年做家务的看法,然后参与课堂辩论。辩论活动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提升,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也得到了训练。

(三)拓展文化交际,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其起源和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文化是多样的、多元的,课堂文化也是多重的、多向的(姚天勇、陆军2014)。当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英语课堂要凸显交际化、生活化,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课堂上“一言堂”现象,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尽可能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发表观点,表达感情。语言具有民族性、思想性和文化性。学习一门语言,要了解它的文化,否则就可能引起误解,产生交际尴尬和障碍。英语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桥梁,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文化品格。各种形式的文化交际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知晓英语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能促使其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一定要结合文化交际活动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整合各种资源,在课内、课外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交际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MedfieldPublicSchool为友好学校。每次赴美出访前,学生都准备多项文化交流课题,通过对祖国、家乡的介绍和对具有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的推广,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与日俱增。同时,在美国寄宿家庭的生活经历和在美国学校的交流观摩,他们感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友好和美国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知晓了中美学校的不同,扩大了国际视野。除了交流访问的形式外,平日里双方学生都可以借助友好交流项目这一平台,通过Skype和Wechat等网络软件,直接进行视频交流和电子邮件沟通。这样基于真实体验后的交际更加具有影响力,学生的文化品格也在文化交际活动中得到提升。

(四)开展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刘忠保2007)。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放在核心位置,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理解和归纳重点词汇和短语,使其在遇到复杂的句子时能从语法角度分析,并能结合上下文思考和判断,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唯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其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信任,互相学习,无私分享,最终能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6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播放完歌曲《愚公移山》后,让小组成员分别用结对练习、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构建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学习类软件应运而生。对于熟悉且喜爱互联网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极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多样化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以学生为主体,有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他们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者:李红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