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对我国教育的借鉴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对我国教育的借鉴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9-10 16:00:09      点击:

赖卉卉 颜先卓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这就对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从国外学者对职场信息素养研究提出了三大实践理论,并加以阐述,分析了国外职场信息素养研究三个特点,提出了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加快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信息素养教学要与职业环境进一步融合,信息素养要与“信息景观”紧密结合,同時要不断扩大信息素养教学对象,提高全民信息素养能力。以期为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作场所信息素养;国外;信息素养教育;借鉴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宁波财经学院“大数据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以宁波财经学院图书馆为例”(1320191023);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厅课题“转型期民办院校图书馆创新路径研究”(Y201636624)

[作者简介] 赖卉卉(1991—),女,浙江宁海人,学士,宁波财经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颜先卓(1966—),男,浙江台州人,学士,宁波财经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和资源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8-0034-04    [收稿日期] 2021-01-12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信息行为模式和认知习惯,并推动了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拓展。自从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委员会2000年《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发布以来,部分高等学校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技能注入到了教学大纲中。2015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委员会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基础之上颁发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后者增加了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两个元素,“知识技能”体现了学习者增强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解的方式;“行为方式”描述了处理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或评价维度的方式。2016年,第4届欧洲信息素养会议将工作场所信息素养问题作为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强调信息素养教育对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支持,并将其视为信息素养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六大素养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中更突显了培养学生创客意识的要求,其中学会学习素养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二、工作场所信息素养概念

国外研究者对于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的定义根据研究目的呈现不同表述,最具有代表性的为以下三种。

J.Kirton与L.Barham认为工作场所信息素养是指找到、访问和应用信息以协助解决与工作有关的挑战的能力,具体包括对信息属性与对信息经济特征的理解,对信息价值与成本有效性的判断,对信息需求、信息过载以及信息过滤的有效定义,对人际关系的判断以及对客户的导向和关注等[2]。

T.Travis认为工作场所信息活动是受工作性质、环境以及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影响的基于目标分享和专业协作的综合体验过程,在此情景下,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类型和使用策略并非通用,组织和个体双方将共同决定信息行为,协商性、动态性和情境化成为信息活动的基本特征。

J.Sokoloff将工作场所信息素养描述为工作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和实现工作目标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指出工作场所信息素养通常被组织管理者理解为技术和沟通能力[3]。

在国外研究中,与工作场所信息素养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是信息景观。A.Lloyd认为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实践,与社会领域内其他实践相互嵌入和交织,受协作性活动的支配,因此,应将信息素养研究置于一定的语境或情景中,并称之为“信息景观”[4] (P13)。信息景观是指特定的交流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个体通过共同的实践和行为方式发展身份并建立联系,以个体间的互动实现信息的创造、共享和沉淀。根据空间内信息交流、共同实践以及个体发展身份方式的不同。如R.Monge与E.Frisicaro-Pawlowski指出,在高校教育及学术型图书馆情景中,图书馆员和学科教师根据专业组织编撰的标准性框架实施教育活动,这种以正式学习为主的环境可以称为“学术学习环境”,并认为这是当前主要的信息景观。

三、国外职业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实践理论

(一)“社会热点”论

以T.R.Schatzki为代表,从“社会站点”等概念出发,论述了信息素养与实践环境的相关性。理论依据是,人类社会生活是不断持续的实践活动,信息素养产生的原因与性质来源于实践,是人们对知识构成与认知方式经过协商达成共识的结果,信息素养研究需要将实践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站点,并关注在每个站点中实践如何呈现、实践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实践产生影响的社会物质条件。根据该理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知识结构与认知方式的合法化是由个体语言和行为来塑造和维持的,工作场所的信息素养是该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语言、行为体验和行为方式共同协商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形成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需要个体之间达成共识。工作场所信息素养与环境密切相关,建立在对特定环境中知识类型和认知方式共同理解的基础上[5] (P57)。

(二)“实践社区”论

以E.Wenger为代表的“实践社区”概念为分析工具,从社区、实践、意义和身份四个维度对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并着重强调了“参与”和“意义协商”的作用。该理论将实践社区视为一种影响协商能力的范围或制度,信息素养意味着个体所具有的协商能力。在实践社区内,个体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基础是对特定知识的分享。

(三)实践过程论

A.Lloyd强调了实践过程中知识的集体所有性。他以护理职业为例,指出新手职业实践相关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熟手的帮助以及对规范知识的学习,新手需要参与信息素养相关实践,识别工作场所中合法的知识类型与信息来源,认识到工作场所中知识的集体所有性,学习与工作景观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可识别的工作场所身份。

四、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特点分析

知识类型与认知方式合法化具有相对性,是存在于“社会站点”或“实践社区”之内,实践中信息素养的含义与构成也是相对的。特定环境中的知识是一种集体所有,是在共同理解基础上的“意义协商”的结果。综合来看,实践理论为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

综合分析,当前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注重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解决传统学术环境下信息素养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研究方法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根据具体职业采用大量的实证来展开研究,注重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研究直接与行业信息素养培训项目相结合,将实际效果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素养研究与就业有机结合

传统研究尽管将信息素养视为信息社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养,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与科研领域,与行业和就业相结合的微乎其微。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注重各行业的信息素養需求,充分地体现了跨行业特征。一方面,将学术环境下信息素养研究的反思作为研究的基本切入点,从工作环境整体特征入手开展相应分析;另一方面,大量研究与具体职业岗位相结合,使信息素养研究体现行业特征。

(三)信息素养与“信息景观”紧密结合

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范式,将信息素养置于不同的“信息景观”之内进行区别分析;将信息素养置于具体情景中考量,对信息素养的描述更为具体。通过对信息素养概念化的反思,对信息素养是否可以进行预先设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五、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对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方面,如信息素养概念、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平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国内学者对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给予较多关注,然而,对教育领域之外的信息素养以及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对于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影响却鲜有论及,个别国内学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体现在对企业员工信息素养的关注,包括技术性构成[6]、评价维度[7]以及核心能力[8]等方面,但对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尚未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很少涉及,并且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别。

(一)推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

重组教学内容。要从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完成学业为主旨,转变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增加企业需要的信息素养课以及在学术框架内实施体现工作场所特征的信息素养项目等方面内容,增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以期达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企业需要。

改变教学模式。从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转变为以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案例教学作用和功能,让学生从案例教学中掌握如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合理利用兴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兴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广泛开展信息搜集、获取和利用,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的实践能力。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断开展信息检索,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有序整理,以便课堂讨论。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在研究视域上体现出更高的整合性,其研究体现出对信息素养实践性理解的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将会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重塑师资评价体系。信息素养老师应由专业教师、图书馆员、企业高管和信息咨询师组成,信息素养教师资格标准要重新制定,要打破传统信息素养教学老师的原有要求,将实践教学,尤其是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效果纳入教学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信息素养教学与职业环境融合

国外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体现出了与具体职业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大量的研究项目集中在教育、医疗卫生、法律、公共服务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内,信息服务是相关职业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相关研究项目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研究样本,如对企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信息行业等新兴行业工作环境下信息素养相关问题的了解,这将会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信息素养教学对象不断扩大

信息素养教学对象不再是在校的学生群体,而且扩展到社会从业人员,信息素养教学不仅仅要在高等学校中展开,而且要对就业人员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要充分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业信息素养特征,并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信息素养研究内涵发生变化

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理解是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问题,不仅决定该领域研究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相关标准或框架确立的基础。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在信息素养概念化问题上体现出不同观点:在定义方式上提出事后定义(Post-defined),即相关研究不以统一的预先定义为讨论基础,而是根据行业特征或研究方法进行事后定义,从而使对信息素养的描述更为具体;受此影响,相关学者也认为传统信息素养概念在内容上主要体现更多学术特征,需要补充职业性内容的描述。对信息素养概念化的反思是目前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该方面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

对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同时,必须对与之紧密相关的信息景观展开研究,只有通过对信息景观的研究,才能对不同信息景观之间的信息素养进行有效的转换,才能使信息素养教学做到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六、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环境在不断变化,而赖以生活和工作的信息生态系统也呈现出活跃而无定性的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再一次把注意力聚焦到信息素养生态系统这一基本理念之上。教师在设计与本学科相融合的课程内容及作业时,需要加强信息及学术成果的核心概念;学生在合理使用信息、数据和学术成果方面,需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并认识信息世界的輪廓和动态;图书馆员则需要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拓展学生学习的核心理念,与教师紧密合作,开创设立紧密结合信息素养的新课程,借鉴国外经验,加快信息素养教育改革,职场信息素养教育将会蓬勃发展,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影响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ollard A. S.,Smedt T. D., Fastrez P., et al.How I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lated to Social Competences in the Workplace?[J]//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to an Inclusive Society.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79-88.

[2]Kirton J., Barham L.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Workplace[J].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05,54(4):365-376.

[3]Sokoloff J.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Workplace: Employer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 Finance Librarianship,2012,17(1):1-17.

[4]Lloyd A.Information Literacy Landscape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Education, Workplace and Everyday Contexts[M].Chandos:Oxford,2010.

[5]Schatzki T. R. The Site of the Social: A Philosophical Accou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al Life and Change[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2.

[6]郑丽娟.关注企业员工基本信息能力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273-274.

[7]王壮.企业知识型员工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多维度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9(6):812-815.

[8]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J].情报科学,2010(7):961-965.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Foreign Workplace and Its Reference to China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LAI Hui-hui, YAN Sian-zhuo

(Library, Ningbo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ingbo, Zhejiang 31517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people,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practical theorie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 by foreign  scholars, and analyze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It suggests that the  domestic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should be further integrat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tantly expand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objects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It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eig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