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金课“两性一度”标准的“土地复垦学”教学改革探索
杨永均 张绍良 周来 侯湖平 公云龙
[摘 要] 土地复垦学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学问。新时期土地复垦内涵逐步扩充、技术不断更新、教学环境发生改变,“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面临挑战。通过探讨高等教育“金课”建设“两性一度”标准的具体内容,提出在此标准的指引下,对“土地复垦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改进,列举了“土地复垦学”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实践证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关键词] 金课;土地复垦;教学改革;生态文明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融合‘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2020QN02)
[作者简介] 杨永均(1990—),男,四川仪陇人,博士,中國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监测与修复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9-0054-04 [收稿日期] 2020-12-07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其实是一流课程,其评价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1]。
“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土地复垦原理、管理方法和技术,从事土地复垦的创新应用型人才[2]。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人才需求旺盛,这都给“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3]。然而,由于时代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实施改革。本文系统分析“土地复垦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尝试结合“两性一度”标准,提出“土地复垦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改进的具体路径。
二、“土地复垦学”发展及教学内容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矿山复田的科技攻关和实践,1989年,《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土地复垦学科幼苗的诞生。2011年《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实施,我国土地复垦事业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2018年以来,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专门设置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新时期,自然资源系统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这进一步强化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复垦学是研究土地损毁的产生机制及演变规律、损毁土地再生利用的政策、理论、方法、技术工艺、管理技术等相关问题的学问。该课程主要讲述土地复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复垦的内容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就开展了土地复垦及其教学科研工作,如俄罗斯国家矿产资源大学、莫斯科国立土地规划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德国弗莱伯格科技大学,瑞典农业科学大学[2,4]等。在国内,有50余所大学的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土地复垦学相关课程,如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在1994年首次开设“土地复垦学”课程,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出版了《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1997)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08)两部教材[5]。
三、“土地复垦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科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复垦学”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面临内涵扩充、技术更新、环境变化三方面的挑战。
(一)土地复垦的内涵不断扩充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土地复垦规定》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零星实践、土地复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国土空间系统修复四个阶段,土地复垦的目标、内容和理念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就使得传统土地复垦教学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特别是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要求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3]。土地复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单纯的土地,而是将损毁土地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土地复垦的目标也不再是恢复耕地,而是地块、流域、区域等多个尺度上的社会生态系统治理。土地复垦内涵的不断扩充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土地复垦学的学科交叉与应用创新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6,7]。
(二)土地复垦的技术不断更新
传统土地复垦侧重小尺度的土壤重构和水土配置,新时期土地复垦呈现要素多、规模大、多尺度的特征,一批新型技术被引入土地复垦领域,如无人机、遥感监测、GIS评价与模拟、互联网+、生物修复、智能设备等,用于解决土地复垦规划、监测、管理、评价、模拟等科技问题[7]。土地复垦技术的革新使得传统的土地复垦教学难以支撑学生今后从事土地复垦工作,也使得传统土地复垦技术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弱。
(三)土地复垦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
传统教学强调简单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而新时期以学生为中心、在线学习、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移动学习、MOOC等教学要求和变革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8]。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在线学习模式大为推广,广大学生逐渐习惯了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此外,由于“土地复垦学”相关网络资料不断增加,使得学生接触知识的机会不断增加,但是在线学习难以保证深度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土地复垦教学必须提供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线上和线下学习方式,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
因而,由于土地复垦内涵、技术和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变,传统的土地复垦教学已经面临挑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知识传授不到位等问题。土地复垦教学必须结合新时代本科教学的核心标准来持续进行改革。
四、“两性一度”标准下“土地复垦学”教学改革
(一)“两性一度”标准
“两性一度”就是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高阶性一定体现育人的价值和导向,不仅要培养有专业知识的人,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协作精神、创造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认知目标可以从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学生的高阶学习就是发展这些层次的活动。“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学科交叉和应用创新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甚至发挥创造能力,才能够满足新时期土地复垦的要求。因此,“土地复垦学”教学必须注意将德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发展高阶教学模式,利用案例、作业、实践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9]。
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这要求土地复垦教学必须摆脱长期使用固定教学材料、呆板说教的刻板印象,不断挖掘教学内容的可创新元素,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土地复垦的学科交叉特点,从技术、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找准学生兴趣,设计多样化的创新内容,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机会。由于我国“土地复垦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阶段,土地复垦的理念、技术、原理、方法都有了大量的更新,因此,“土地复垦学”教学必须体现创新性,才能使课程紧跟时代,使学生掌握前沿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创新。
挑战度是指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课程从能力、结构、内容、评价等多方面体现高标准。缺乏挑战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内容低端、陈旧、形式单一、学生获得感差。提高挑战度,并非以提高难度来显示教师水平和降低学生考试通过率为目标,而是设计既有一定挑战度,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课堂测验、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拓展训练。课程挑战度的关键是促进深度学习,即从课程能力、结构和评价等方面促进深度学习,避免课程流于形式,沦为“水课”。由于多学科交叉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土地复垦本身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教學中体现挑战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满足新时期土地复垦职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途径
在“两性一度”标准指引下,“土地复垦学”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全方位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10 ]。
1.教学目标方面,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强化德育目标,体现高阶性。一是强化基础知识。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学科知识融入土地复垦教学中,将知识关联分析、多学科知识综合纳入知识目标。二是培养高阶技能。将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遥感、无人机、GIS、互联网等新技术纳入技能目标。三是引导树立理想。土地复垦是节约资源、修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着力点,将树立学习知识、热爱自然、贡献和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纳入德育目标。四是端正从业道德。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标志着土地复垦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将坚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等道德素养纳入德育目标。五是传承复垦精神。土地复垦是一项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长期坚持,将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精神纳入德育目标。
2.教学内容方面,引入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要素,体现创新性。一是充分挖掘“土地复垦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如土地复垦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的关系,土地复垦科学人才和科学故事等,将思想政治元素纳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引入新的复垦案例,包括政府公示的复垦方案和国内外知名的复垦案例等,作为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学习体会最新的社会动态。三是建立复垦数据库,将复垦案例、技术、模式、材料、工程、行业公司、管理部门等资料整合起来,作为可查询、可借鉴、可扩充的动态学习资料,供学生终生学习使用。四是引入新型工具,如GIS、无人机、Google Earth、植物识别App等,将这些工具和土地复垦调查、规划、评价等内容结合起来,用于提高土地复垦技术性和创新性。
3.教学方法方面,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体现高阶性和创新性。一是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调查、规划、评价、管理等相对独立的小项目,从项目任务、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方面实施教学。二是研究型教学法,针对调查、规划、评价和管理中的技术问题,设置不同难度的研究课题,将课题划分为常规作业和拓展训练两种类型,由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然后组队完成,训练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申报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竞赛。三是实践教学法。在开展项目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时,提供真实的土地复垦场景和资料,将教学当作工程实践的演练,同时,邀请土地复垦一线从业人员或政府管理人员开展在线或线下客座授课,设置自由交流环节,提高真实度和实践性。四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部分知识难点和重点录制为10—15分钟的在线教学视频,供学生线上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制作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在线题库,供学生练习;开发虚拟教学软件或平台,开展虚拟仿真教学。
4.教學评价方面,在结果性考核的基础上,强化过程性考核,体现创新性和挑战度。过程性考核主要考察线下出勤情况、线上资源学习情况、常规作业和拓展训练完成情况、团队协作情况等。结果性考核主要是利用考试的方式,在考试中,体现教学过程中所引入的新工具和新内容,用以考查学生课程学习参与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体而言,“两性一度”标准下的教学改革,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克服呆板、陈旧等“水课”问题。土地复垦教学应注意几点:一是课程难度适宜,不宜因过分追求挑战度,而设置难以实现的创新或难以接受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体量适中,不宜引入大量新内容而使得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的学时和学情来合理把握教学内容体量;三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化需求的差异,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创新训练内容,及时向学生反馈。
五、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就是空中楼阁,而一流本科的核心就是课程,因而,课程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性一度”标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要求,给新时期课程建设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也是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田林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学问。该课程必须契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教学环境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才能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达到“金课”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孟令冉,赵华,董霁红.土地复垦学课程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2):89-96.
[3]白中科,周伟,王金满,等.试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2):1-11.
[4]李晶,于加春,胡振琪.美国“土地复垦学”课程体系浅析——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7):181-186.
[5]赵艳玲,胡振琪,李晶.《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113-114.
[6]胡振琪.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1):25-35.
[7]胡振琪.再论土地复垦学[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5):1-8.
[8]侯湖平,张绍良,公云龙,等.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慕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高教学刊,2020(21):63-65+69.
[9]方昕.基于“两性一度”的高校数据库课程的“金课”建设探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12):70-72.
[10]曹银贵,白中科,王金满,等.试论新时代下“土地整治学”课程的内涵延伸与教学安排调整[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1-4.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Course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YANG Yong-jun, ZHANG Shao-liang, ZHOU Lai, HOU Hu-ping, GONG Yun-lo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knowledge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overall land spatial ecosystem protectio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of systematic rest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connot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he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updating, and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changing.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teaching is facing challenges. By discussing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of “gold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detaile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andard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It also lists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nder the standard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old course”; land reclamation; teaching refor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校—园—家”合作视角下早幼App开发研究 2021/9/14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