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高校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高校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20 19:52:25      点击:

金晓怡 韩丽华 周玉凤 王雁

摘要:通过对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形成及具体内容的分析,以期能创建“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本文就该研究与实践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01-02

一、高校专业教师四位一体“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形成

2010年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学校层面为专业教师的“课程育人”和“工程育人”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2010年6月,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学校;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即“天大行动”。以上两次重要会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均参会。2017年5月11日,“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工程学院举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地方高校组)牵头联系单位之一,参与会议的筹备并出席此次会议,校领导在会上作了题为《因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工科建设之思考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从新经济对人才培养新要求、新业态下工科呈现新特征、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实践、新工科专业建设实现路径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紧紧抓住新业态下人才培养的错综性、协同性、人本性特征,紧密结合行业、专业,跨学科融合,等等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面若干举措与经验。之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成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2017年6月9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新工科建设形成“北京指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被聘为该专家组专家。四位一体“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中的“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完全依据了学校发展各阶段的总体方略,“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则较多融入了课题组成员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高校专业教师四位一体“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育人——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想政治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自2010年7月起构建了以“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与零件”以及相关课程设计为主体,以设计类公共选修课和创新实验类公共选修课为两翼,以新生导读课和创新实验为补充的“机械设计课程群”。在2010年12月,课题组申报的201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课题“机械设计重点课程建设”并成功获批,成为我校机械设计课程群构建的标志性节点。2013年11月,机械设计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同类课程中最先获评市级精品课程,受到国内应用型高校的普遍关注。

2017年5月23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指出:为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从思政课程转为课程思政。今后,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要担负起每一堂课、每一门课的课程思政任务。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着力研究和实践。机械设计课程群具有受众面广(纵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横向:全部工科专业的学生)、核心课程多(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为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各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的特点,课题组将机械设计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努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新方法,建立“大思政”的格局和体系,使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二)工程育人——实践类选修课与本科生各类科研创新项目及竞赛的研究与实践

开设了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竞赛类公共选修课和创新实验,形成了“点、面结合,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特色。譬如,实践类公共选修课“機械系统仿真与测试创新实验”是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创新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融合多种知识与分析方法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讲课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机械系统创新搭接及运动测试实训平台、三维仿真软件、实验所涉及的多学科相关知识以及为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提供全程答疑。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运动创新搭接、机构传动创新搭接、机构运动特性测试、机构传动特性测试等环节。上机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运动仿真、机构传动仿真。实验全过程综合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传感技术、数据采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数据分析等多学科内容,综合多种实验仪器、设备、检测与分析手段。而竞赛类公共选修课“机电类相关专项比赛综合训练”则采取降低门槛、兴趣引导入门的思路,以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主,通过相关创新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为切入点,以开展“渐进式”实践类特色系列课程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并能参与各类竞赛为目标,以渐进式实践类特色系列课程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实验教学观念。将实践教学活动从单纯的课程实验逐步提升为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培养环节,形成了鼓励课程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和机械类竞赛、鼓励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学生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的同时课外实践的普及化和项目化。

(三)心理情感育人——提高专业教师心理情感育人能力与融合专业教师、导师、咨询师身份于一体的咨询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2012年,在学校首次提出教师要全面服务学生包括情感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心理情感育人能力,课题组成员先后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三级创业指导师。课题组坚持晚间接待学生,近4年来,集专业教师、导师和咨询师的身份于一体,累计接待学生约400人次,通过咨询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涉及“专业、情感、心理的复合问题”、“失恋后的情感障碍问题”等。

(四)文化育人——非专业讲座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几年来,课题组为学生开设的非专业讲座有“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等;课题组成员参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出等;课题组成员的摄影作品“心中的偶像”,以教授风采墙为主题,在校摄影比赛中获奖。

三、创新点

1.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探索了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高校基层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途径。模式立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依托高校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突出了学生和教师双方作为“人”的全面需求和主观能动性。

2.对高校专业教师育人高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希望教师集专业教师、导师和咨询师的身份于一体,面对学生答疑解惑,陪伴学生科创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实验室到大赛现场,从心理教育到人文情感关怀,用自己的爱心、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全面服务学生。

3.突出“一切力量向育人聚焦、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最终检验标准”。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突出了一切力量向育人聚焦、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最终检验标准的鲜明导向。

四、结语

几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培育,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35):51-52.

[2]季景玉,祝鸿,孙传良,周鹏.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J].药学教育,2016,(32):45-63.

[3]金晓怡,黎萍,等.机械系统仿真与测试创新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