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第7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7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3 10:55:07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关键词] 课程思政;学前教育;儿童文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2019XJJGYB16)

[作者简介] 蓝婷婷(1992—),女,广西玉林人,学士,玉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9324(2022)07-0029-04 [收稿日期] 2021-09-29

引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的重要答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除讲授专业内容外,还应发掘本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1],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更加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具备过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未来工作中对幼儿的人格培养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启蒙,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培养出下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接下来将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论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难和解决路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启蒙者的主阵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认真敬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格培养、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幼儿教育启蒙者,是否具备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幼师生本人还是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就笔者观察,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存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区分不清晰的误区。思政课程是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课程。很多教师以为课程思政就是在课堂上讲一些思政课程的内容即可。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的是,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有机融合[3],解决的问题为是否能够通过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是否能够通过专业课内容并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贡献的志向等[4]。课程思政的最高境界是课堂上无一句讲思想政治教育,但整堂课都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蔡连卫语,青岛农业大学新闻网)。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显然需要任课教师不仅对所任教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学前教育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外国侵略者,成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从一个贫弱的农业国变为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彻底改变了百余年来受压迫的命运。如果教师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很难真正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也就很难将课程思政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个大变局的核心变量就是中国的崛起,以及西方的相对衰落。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只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一人才培养的“根”立稳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正因如此,课程思政建设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文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儿童文学”是教授幼师生儿童文学相关理论、儿童文学涉及的各类文体、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幼师生儿童文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门学前教育学科的专业性课程。该课程既有文学理论教学,也包含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讲述表演等实践类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在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该课程涉及文学教育,而文学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儿童文学”课程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程现状

就笔者所在学校研究,以及去其他兄弟学校调研,目前“儿童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授课教师还是普遍局限于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没有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是走走过场,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思想内涵的培养,即对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关系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偏于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讲授,忽视相关实践训练,而实践训练恰恰是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及敬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儿童文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既可以在讲授文学理论时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可以通过分组文学鉴赏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通过文学创作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等。而当前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则普遍缺乏对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发掘,既导致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也没有起到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作用。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需要授课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出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

三、“儿童文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提炼授课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下面结合笔者课堂实践,以《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三版)为蓝本,就该课程中部分章节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分析。

(一)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该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发展状况。在介绍“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时,除了要介绍鲁迅、郭沫若等“五四”时期文坛领导者关于儿童文学应是“儿童本位的文学”等理论之外,还应就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进步意义进行说明,并向学生介绍“五四”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报效国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时,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代表作进行鉴赏,并分析这些文学作品的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強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在介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时,要说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美学特质上的差异,讲解儿童文学在纯真、欢愉、朴素、变幻等方面的美学特质,同时也要让学生保持一份纯真和朴素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提高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文学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而儿童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自然有其独特的审美境界。在讲授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时,要让学生体会儿童文学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感,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让学生正确区分社会上的“美”与“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第二章:儿童文学历史和今天

该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发展史,以及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现状。在讲解儿童文学三大母题中关于爱的母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关于爱的母题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并让学生体会蕴含在作品中的爱,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大爱,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此外,环保意识是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央广网),体现出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因此在讲解儿童文学中关于自然的母题时,让学生体会儿童文学作品中关于大自然的美感,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教师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大力投入,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该章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讲解儿童文学的主要功能。相较于成人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在精神气质、生活经验以及艺术表现力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于儿童文学作家要以儿童的视角去感受和体会外部世界,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家要具备一颗纯净的童心。此外幽默感也是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具备的一种艺术表现力。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者,幼师生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努力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同时兼具幽默的表现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第四章: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的受众主体是儿童,儿童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得儿童文学作品必然有其独特的文本特征,如故事性、语言特点和插图等。在进行该章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中国民间儿童文学故事文本和国外民间儿童故事文本。让大家探讨国内外儿童故事文本在故事结构、叙事技巧、文学语言方面的异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能够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作品中的插图,如《山海经》中一些动物的插图,展现了中国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第五章:儿歌 儿童诗

该章主要向学生介绍儿歌、儿童诗这两种儿童文学体裁。学生需要掌握儿歌和儿童诗相关基本知识,还需要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儿歌创作。针对该部分的讲授,除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简单的儿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进行儿歌创作时,引导学生加入热爱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等元素,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可以正面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发展。

(六)第六章:童话寓言

童话和寓言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两种文学体裁。该部分的讲授不能局限于西方童话和寓言故事,应该多发掘中国传统童话故事。相较于西方童话故事,中国传统童话故事具有更为强烈的自强意识。即中国传统童话故事更为强调人的作用,而这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很多中国传统童话作品,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皆是传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奋斗主义精神。与西方寓言故事中出现困难人们大都是寄希望于英雄神明的出现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人的作用。而这种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动力。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中国传统童话、寓言故事,并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大家分析中国传统童话寓言故事与西方寓言故事中关于人生态度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童话寓言故事中读出蕴含在其中的育人思想。

(七)第七章: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相较于童话和寓言,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在人物、环境、情节等方面要更加复杂和曲折,面向的受众人群也要比童话和寓言的受众年龄为更偏大,心智发展也更为成熟。该部分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以组织学生从优秀的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进行作品鉴赏着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品鉴具有优秀道德立意的儿童故事或者儿童小说,潜移默化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党中央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是教师能够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位的前提[5]。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特别地,结合儿童文学特有的育人特质,发掘了儿童文学课程专业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期培养专业内容掌握扎实,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德才兼备型学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