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地方应用型高校“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张军 郭建勋 毕素平 贺方倩 方周妮
[摘 要] 校企合作育人一直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地方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区域行业企业,因此校企合作育人是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的“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在提升育人质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校企合作;应用型;“八双”育人机制
[作者简介] 张 军(1977—),男,安徽枞阳人,硕士,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郭建勋(1974—),男,河南洛阳人,硕士,无锡科技服务咨询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与研究;毕素平(197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德邻联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6-0181-04 [收稿日期] 2020-09-11
地方应用型高校主要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1,2],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改革动力,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区域行业企业,由此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经营现场等关键环节的复杂问题,必须要将校企合作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更早地接觸工程实际,更早地接触实际案例[3,4]。校企合作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5]。无锡太湖学院自转设以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发展,努力培养具有“本科水平、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修订人才培养体系,在产学结合协调育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学校一直把校企合作育人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支撑与载体。该校的土木工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办学,逐渐形成了“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校企合作育人介绍
欧洲和北美的高等学校在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方面起步非常早,19世纪初期就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趋于成熟[3]。目前国外校企合作教育做得比较出色的主要包括德国、美国等国家。
德国的校企合作发展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主要以“学徒—满师徒工—师傅”为主;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形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这就是“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雏形;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急需发展,因此需要高校提供有质量保障的人才,由此职业教育“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以及资助,其培养的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提供重要的后备保障。“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保证了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了战后就业失业的问题,因此成为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笔[4]。
20世纪,随着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教育界与企业都认为教育的一大目标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作打算,于是纷纷建立学校企业合作教育。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首次提出了“合作教育”概念,1962年美国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其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成为全球校企合作模式的典范。在美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社会经济、时代背景等不同原因,已经形成了不同形式各具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为美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一直位前列奠定了以产业和人才为竞争优势的基础[4]。
2005年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受到了高度关注[5]。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最初的阵地是在高等职业学校中,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牵引,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正逐渐采取这一办学模式。
高校校企合作自展开之日至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6]。首先,合作育人不够深入,校方未对合作育人有较深刻的思考,企业明显存在动力不足现象;其次,管理制度跟不上,尤其是双方未能就管理模式、培养方案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最后,校企合作大多是一种表面文章,主要靠外部关系维持的合作模式。
二、“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
无锡太湖学院立足无锡,面向苏南,服务长三角,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学校把产学合作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载体,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土木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建立了以无锡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沪宁钢机、无锡二建、德邻联合设计等为代表的本地合作示范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八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与特色。
(一)人才培养方案“双定”
地方应用型高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衔接,这就要求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院建立了由业界专家、企业骨干、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并且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适应本地区土木行业的转型发展。
(二)实践课程体系“双建”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满足企业、产业以及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校企双方来共同建设实践课程体系。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特长,采取双方联合的方式组建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是学校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企业专家根据教学大纲,针对现行的具体工程实践项目,开发实践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在企业进行以“顶岗”等形式的实习等实践活动的需求,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活动,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三)实践教学过程“双导”
实践教学过程中,土木工程学院采用“双导师”制,即每组学生既有学校指导教师,也有企业指导教师。学院每年在实习基地企业中聘请一大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和专家为基地指导教师,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实习时直接参加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业务中,基地指导教师将会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际操作、流程、规范、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实际的实习指导与学业跟踪;学校导师从计划、理论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QQ、微信等信息工具与手段实施过程监控。
(四)實践教学管理“双联”
多年来,构建了内部以学院主导、专业为基础,外部以产业为依托、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合作运行架构。在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实习管理上,逐步形成了学院主导,企业主抓、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运行管理机制。学院通过制定《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大纲》《实习成绩评定考核办法》等进行主导与监控。企业从制定《实习生实习计划》《实习生实习守则》《实习生请假制度》以及《实习生安全管理规定》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管理。双方紧密联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五)学生实习岗位“双选”
土木工程学院在实施企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之前,以集中和分散的形式组织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与考察,或者组织企业进校宣讲,安排“学生——企业实习对接双选会”。通过“面对面”的双向选择,使学生找到较心仪的实习岗位和实习企业,企业能够选择到较满意的实习生,不断提高学生与企业双边需求的满意度。学院的愿景是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既能满足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又能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从2017年3月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不少于20次以上的“就业与岗位实习双向选择会”,2018、2019、2020届毕业生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实习单位,而且提高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实践教学质量“双评”
在实践教学中,严格执行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要求,加强过程管理,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来共同评价。如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采取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总体评价等三种评价方法。学校导师通过抽查、访谈、视频通话汇报以及返校实习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由校企双方导师共同综合评定。
(七)校企人才技术“双流”
目前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很难实现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为此,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建立“人才双向交流”制度,加强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的技术协作和能力提升,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平台。一方面推行教师“双挂双聘”行动,学院教师以挂职锻炼等方式,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锻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企业的专家不仅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还参与理论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教师的纵向科研和专利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的技术优势。同时还鼓励企业人员和学院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逐步实现双方“身份互认、角色互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与技术交流。
(八)课程思政空间“双地”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学校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课程思政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企业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土木工程学院不仅在学校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组建临时党小组和团小组,通过文化熏陶、传帮带以及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公益活动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给接受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校企无缝对接。
三、“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效果分析
“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十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去年的第六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本科组)”中,土木工程学院两支参赛团队“太湖建匠”队与“长江建工”队分别获得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2018、2019、2020届毕业生在学院30多个实习基地中,参与实习的人数均超过150人次以上,而且学生的实习成绩基本上在良好以上,他们实习表现优秀,受到了企业的好评,许多学生毕业后被企业直接录用。通过“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教学实践,在下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创新:
(一)“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应用型人才要求注重实践教学,而校企合作育人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本文构建的“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实习场所的确定、实习过程的管控、实习结果的评定以及教学平台等方面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实践育人机制。
(二)通过“八双”机制,形成了“双因、三惠、四提高”的实践育人方案
所谓“双因”即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相结合。学院通过引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双选会”等活动,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学生通过“双选会”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未来拟发展的方向,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进行实习,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校企合作育人能够惠及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校企合作育人使学生在企业得到了工程实践的真实锻炼;拓宽了学校育人的渠道,给学校增添了教学资源;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导师及其评定结果从实习学生中挑选心仪的生源。学院和企业在合作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真实岗位为平台,以实职训练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双方共同指导、管理与评价,努力完成学生在动手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快速提高。
(三)通过“八双”机制,建立了“讲座授课+竞赛创新+工程实践”三步进阶的产学合作育人平台
除了每年一度的毕业实习外,学院还在校外实习导师中聘请了德高技精的专家能手作为客座教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或开设“企业大讲堂”进行专题讲座,使专家能手们长期积累的工程实践知识可直面传授给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加深了对行业企业的认知。此外,学院和企业依托专业社团联合组织了多场竞赛活动,通过企业出题并选派专人进行指导,模拟工程实际,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就形成了“讲座授课+竞赛创新+工程实践”三步进阶的产学育人平台,实现了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稳过渡,不少学生毕业即能就业。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本科应用型教育的重任,以校企合作育人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必将是其选择的路径之一,构建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其育人质量的关键。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的“八雙”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地位,在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育人质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新工科”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模式将会不断升级换代,学院将在“八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基础上,扩大校企合作的时间、空间、领域,逐步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治理、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长效合作机制,以共享双赢为原则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田.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1-33.
[2]朱小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初期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鼎利学院为例[D].湖北师范大学,2019,5.
[3]林健.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4]林健,胡德鑫.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96-110.
[5]王咏梅.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04.
[6]赵军,申怡,夏建国.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导向的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5-78.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mean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Local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the field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directly serve regional enterprises. Therefor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Wuxi Taihu University has gradually constructed a relatively scientific and matur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eight-duals", which has made some contribution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education mechanism of "eight-duals"
- 上一篇:单号信息——《基于主题教育调研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 2021/4/29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刊文:“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中的资源共享问 20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