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构建“三位一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构建“三位一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6-15 9:09:48      点击:

李卫红 韩叶芬 李卫民 葛圆 韩东红 何凤

[摘 要]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助产士的需求日益增加,助产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型专科技能型人才之一。为适应社会需求,围绕助产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构建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助产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助产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关键词] 三位一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2020JGA205);2019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大项目“‘三位一体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2019ZD002)

[作者简介] 李卫红(1973—),女,广西玉林人,医学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研究;李卫民(1974—),女,广西玉林人,医学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方剂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071-04    [收稿日期] 2020-12-23

隨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出生人口、高龄孕妇和高危产妇的增加,对助产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急需专业的助产人才[1,2]。助产人员已成为医学技能紧缺型人才之一[3]。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助产士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建议助产士人才培养应是本科及以上教育[4]。而我国助产士的学历层次较低,长期以来助产人才培养主要是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部分高等护理教育承担,办学层次比较滞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因此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优先发展助产专业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助产人员[5,6],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助产学专业人才,改善助产人力资源现状,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母婴健康。

一、助产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全球数十年的经验表明,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患病率或死亡率的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每一名产妇和新生儿的专业助产服务必须由具备足够胜任力的助产士为其提供[2]。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国际助产联盟(以下简称“ICM”)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助产士作为中坚力量在促进生殖健康、保证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强化助产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升助产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小于1.8/10000”的预期目标,在“十三五”时期,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每年大约要增加400万新出生的人,人们对高级助产服务的需求剧增,发展助产专业迫在眉睫。根据2014年助产报告的预测,2030年我国助产士将适应服务每年2480万的妊娠量,我国助产士数量严重不足,助产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我国助产士与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调查显示:在我国助产士的学历构成中,有14%为本科,86%为大、中专学历。由此可见,高学历的助产人才严重短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

(一)国际现状

ICM是助产专业发展的国际权威机构,明确界定了助产士的培养、准入、能力标准及工作范畴等。助产专业教育体系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发展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体系,形成完整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培养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7]。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部设有助产教育认证委员会,制定助产教育内容和质量的评估标准,对助产教育项目进行认证,严格规定助产士的教育课程、临床经验、学历及注册周期等注册准入,并实施完善的助产士注册准入制度。德国、新西兰、英国、芬兰、瑞典等发达国家的助产士专业背景至少为本科及以上[8]。

(二)国内现状

我国的助产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既往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以中高职教育为主,因此助产教育的层次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助产专业的本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底,我国64所高校新增了助产本科专业,但仍无助产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高层次教育。国内助产人员的学历层次仍较低,本科以上的助产人员缺乏,因此在助产高等教育及专业培训上,助产人才的师资力量非常短缺[9]。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高等教育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仍未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助产士的专科培养有待完善,助产士在临床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继续教育体系[ 10 ],影响助产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目前我国助产士教育已严重落后于现实需要和国际标准,直接影响优生优育和母婴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干预产时模式转变为以产妇胎儿为中心的保护及促进分娩服务模式,助产士是产妇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的关键工作者,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助产人才刻不容缓。笔者所在院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已于2019年开设助产专业本科层次教育,于2019—2020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四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在校生116人。

我们根据国际助产联盟对助产士培养的标准,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设置要求,以及国家医疗卫生对助产专业的需求,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发挥中医药在助产专业中的优势和特色,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助产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助产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构建助产专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措施

(一)构建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体系

第一,专家咨询和论证,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借鉴国外先进助产理念,以及国内兄弟院校的助产学专业办学经验,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不同的社会医疗机构对助产专业用人需求,初步制定我校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通过专家通信咨询及召开专家论证会议,明确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崇尚自然分娩、重视人文关怀、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的助产理念,不断修订和完善助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构建以助产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课程体系。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助产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以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助产学为主干学科,明确妇科、产科、妇幼保健、优生遗传咨询、婴幼儿保健护理等为助产岗位核心胜任力的知识模块,以“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助产学”“妇幼保健学”“遗传优生学”等为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增加“孕产妇营养学”“产后康复护理学”等选修课程,并开设“中医学概论”“中医临床护理学”“小儿推拿学”“中医养生与食疗”等中医特色课程,体现了中医院校开办助产专业的办学优势。

(二)构建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构建助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助产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依托学校的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基础课开设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专业课开设助产技能、儿科护理、婴幼儿保健等实训教学,临床实习围绕助产专业制定详细、具体的实习轮科计划和助产技能要求,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助产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和大纲。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助产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的能力。

第二,构建助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坚持院校共建的原则,我校已建成“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的教学示范中心,在明秀校区已建成妇儿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妇产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配备包括高端模拟产妇、多功能分娩床、孕期腹部检查、分娩机制模型、会阴切开模型、新生儿模型、妇产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我校的三所直属附院及广西妇幼保健院等15个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训练和操作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充分保障和提升了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三)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科研素质体系

一是组织学生申报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倡导以学生为实验教学主题的综合性护理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是每年举办护理技能竞赛、中医护理技能竞赛和以参加全国、省级护理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创设提高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依托我校对外交流的平台,选拔优秀学生到泰國、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外学校交换学习。

(四)构建高素质的助产学专业师资队伍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我们可以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学校和附属医院的教学平台,打造一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疗与护理、学校与医院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的助产师资队伍教学团队。二是建立健全助产专业师资的培养、考核及管理制度,为助产师资团队建设提供保障。三是通过在职培养、脱产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临床,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聘用专职教师结合兼职教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加强助产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学团队。通过选派教师国外研修、国内培训、临床一线进修、参加国际国内会议等途径,开拓教师视野,促进团队教学、临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助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改革,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助产专业教学是一门专业能力强、理论抽象且难以理解的课程,单靠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难以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病案、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在学习“正常分娩”时,要将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的7个过程进行详细讲解是很抽象的,借助现代信息的动画技术和视频将分娩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展示分娩的过程,画面直观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且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通过慕课推送学习资料、课中通过“雨课堂”开展病案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课后学习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等信息,不断丰富助产专业的教学资源。

第二,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体系。助产专业是一门临床实践很强的课程,我们通过实践和实习教学,不断提高助产专业的核心岗位胜任力,在实习前强化助产能力的培训,在毕业前实施助产能力的考核。我们采用OSCE模式,考核时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助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

第三,開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转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和开展BOPPPS教学法,以问题或案例等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雨课堂”等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问,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通过体验其不同角色和真实工作情境,可使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积极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等。

(六)评价助产学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的单位等),以及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实践技能等满意度的调查,通过走访调查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了解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力等情况,并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订和完善。

综上所述,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需要,以助产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助产学专业人才,提升助产专业的办学水平,改善助产人力资源现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Z].北京:新华社,2015.

[2]闵丽华,温贤秀,梁礼莉.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578-1580.

[3]杨峥,刁桂杰,唐亚琴,等.高职助产人才培养的改革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62-3164.

[4]高书杰,张燕,梁春光.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4.

[5]魏碧蓉.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3-14.

[6]顾春怡.瑞典助产专业的现况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79-380.

[7]赵凤霞,贾让成,王艳,等.岗位任务引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92-94.

[8]魏碧蓉,许惠源.遵循现代护理模式办好高级助产专业[J].九江医学,2001,16(3):74-75.

[9]W Lerberghe,A Manuel,Z Matthews,etc.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B/OL].http:/ /www.who.int/whr/ 2005/whr 2005_en.pdf.

[10]邬俏璇.新上岗责任助产士的风险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35-1136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inity Midwifery Talents Training Model

LI Wei-honga, HAN Ye-fena, LI Wei-minb, GE Yuana, HAN Dong-hongc, HE Fenga

(a. School of Nursing, b.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Center,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opening up of the “two-child polic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midwives, midwifery tale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scarce specialized skilled tal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and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hortage of midwifery talents, we construct a trinity midwifery talents training model, which takes the post competency training as the core, and emphasizes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We carry ou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through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quality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lat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midwifery talent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midwifery major.

Key words: trinity; midwifery major; talent training; nursing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