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1期|社会学视角下现代家庭教育路径探析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1期|社会学视角下现代家庭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2-5-18 10:57:32      点击:

[出处]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1期

叶萍 房欣杨 张蒙蒙

[关键词] 家庭教育;社会学;亲子文化;3C3E

[作者简介] 叶 萍(1968—),女,江苏常熟人,博士,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房欣杨(1998—),男,山东淄博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志愿服务品牌化;张蒙蒙(1991—),女,河南周口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17-04 [收稿日期] 2021-04-24

一、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孩子学习态度消极状况普遍

通过对孩子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17.61%的孩子对学习表现消极态度,75.4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消极態度是由于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而形成的,而57.89%的孩子认为其消极态度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而造成的,两者的认知差异反映出家长在干预孩子学习时的行为存在不当,没有形成亲子合力和家校合力。

具体表现为:一是家长对孩子学习阶段的理解偏差导致教育行为错位,习惯性站在自身处的知识层面,又对孩子所遭遇的学习困境缺乏同理心,不合理干涉孩子学习过程,急于求成忽略了孩子独立思考过程,伤害亲子感情,破坏亲子合力建设;二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意愿形成冲突,家长在孩子学习计划的制定中缺乏让孩子自我决定的意识,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足,不注重孩子自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扼杀了孩子在学习中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

(二)家长陪伴质量偏低

通过对家长陪伴孩子时长调查发现,85.40%的家长对孩子陪伴较少,甚至有3.50%的家长从不陪伴孩子。陪伴质量偏低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造成无陪伴;二是部分家长虽有时间,但在陪伴过程中缺乏耐心,表现为陪伴过程不专注,造成低效陪伴。

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两性职责为指标调查发现,受社会经济制度、职业发展选择、性别分工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角色缺失,调查发现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多于母亲陪伴孩子时间的家庭仅占总数的5.45%,父亲陪伴孩子的平均时间约为母亲陪伴孩子平均时间的27%。反映出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薄弱等各种问题。

(三)家长教育行为不当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受到市场上培训机构的夸张宣传和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等因素影响,导致许多家长辅导行为由家庭辅导为主逐渐外扩至寻求外界帮助,73.97%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17.55%的家长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数量达到3门及以上。过多的课外辅导,造成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限制了孩子探索及实践能力的发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情绪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行为,家长不合理地宣泄情绪不光影响家庭幸福,更让孩子成为受害者。每周夫妻吵架频率在3次以上的家庭中,69.17%的家庭伴随着“联合对抗”“纠缠与疏离”“三角缠”“倒三角”等病态家庭结构,造成家庭教育开展失效、失衡。

(四)家庭教育基础薄弱

被调查的家庭中,41.75%的家庭居住在农村社区、城中村社区及城乡结合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社区居民素质相对偏低。外部生态环境对家庭内部环境渗透作用明显,家庭教育开展不足情况较为严重,12.16%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安心学习的环境、缺乏有效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家庭教育观念认知不足。以父母的榜样作用为例,在调查家庭中,62.70%的家长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为孩子树立示范作用,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不当言行、不良习惯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造成不良后果。

二、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层面

1.家长文化程度偏低。通过对家长学历的调查显示,家长专科以下学历人数达84.67%,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较少。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关系,若家长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家庭教育理解程度不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就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感到无力适从。

2.母职负担过重。受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社会经济制度及职业发展选择的影响,父亲陪伴角色缺失严重。中国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认为,母亲更应该在孩子养育上尽责,这种不合理的观念不光增加了母职负担,更成为家庭矛盾发生的根源问题之一,也成为孩子勇敢、坚毅等父性性格养成的阻碍,不利于孩子性别观的成长。

3.家校合作不顺畅。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学校和教师要对孩子的教育负全责。事实上,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相辅相成下形成的,两方责任缺一不可。但由于家长工作、教育理念等原因,在孩子陪伴、亲子沟通中失职,在家庭教育开展上难以与学校形成良好配合,造成孩子家校教育方面的闭环缺失,让孩子产生诸多成长问题。

(二)学校层面

1.优秀师资力量匮乏。淄博市、日照市为三线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足、教师待遇偏低等因素造成优秀师资力量的缺失。据统计,两地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仅有教师总数的4.79%,46.5%的学校存在教师数量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的问题,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承担巨大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习惯、成长发展的培养上力不从心。

2.学校教育环境不佳。学校内部环境不佳,具体表现为:一是班额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部分学校存在超额招生,导致教师对每位的学生关注不够,受班额较大、教学负担过重等因素影响,难以关注到每位学生成长;二是基础设施不齐全,教学设备陈旧、益智娱乐场所过少的问题普遍存在,影响正常教学,不利于学生协作等能力的发展。

学校外部环境不足,具体表现为:部分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处在城市边缘、城乡接合部等地区,学习环境难以保障,周边设施配套不完善,学生社会训练、实践拓展等众多基本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三)社会层面

1.功利化的社会风气。随着升学压力及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家长虽知快乐童年对孩子人生的重要性,但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不断给孩子施压,而学校又有着升学率、优秀率的考评指标,也将压力传向孩子。在双重压力的作用下,亲子合力及家校合力建设缺乏建设基础。

2.信息时代鸿沟化加速。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泛化使家长产生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社会对于“好学生”过度曝光,引起家长效仿,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及家庭教育开展基础的差异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家庭教育开展的鸿沟,家长教育行为偏差问题愈发严重,孩子在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下产生的成长问题激增。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5点突出问题,结合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形成了“3C3E”家庭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一)认知(Cognition)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优秀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时,要尊重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保护好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要求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要以兴趣做引导,把握好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在兴趣引导中学到知识。

(二)沟通(Communication)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孩子情绪丰富,表达欲望强烈,合理有效地亲子沟通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要着重加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增进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弥补父亲的性格气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家长要与教师主动沟通,保持紧密联系,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情感、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的状态,配合学校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三)合作(Coopetation)

亲子合作关系的建立是良好家庭关系开展的基础,家长与孩子之间想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转变传统观念,让父职更多回归家庭,让孩子享受双亲教育,有更为健全的人格;二是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重视自身成长,提高认知水平,使用新观念与孩子开展合作;三是夫妻之间要注意合作关系的建立,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夫妻双方要保持行动及意见的统一,避免让孩子陷入选择难题;四是家长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兴趣为指引让孩子收获更多知识。

(四)情绪(Emotion)

社会学的观点指出,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家庭教育开展效果,因此家长要提高情绪管控能力。首先,要学会接受情绪,接纳内心的感受,不被情绪左右;其次,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积极调控并能适宜地表达情绪,不将情绪转移于他人;最后,积极调控情绪,运用专业的方法进行训练,冷静后再解决问题。

小学生因心智发展不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疏通。首先,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学会换位思考问题,给予有效的沟通;其次,家长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家长向上的生活态度将给孩子成长提供良好导向,培养其阳光开朗的性格;最后,家长以正确的方式训练孩子抗压及减压技巧,培养孩子良好的抗压及解压能力。

(五)鼓励(Enconuragement)

抗逆力是指当个人具有某些特征或者能力,即使个人处在危机或者压力的情况下,也能选择健康的应对策略。部分孩子因受成长环境影响抗压能力较差,挫折鼓励对其产生抗逆力作用显著。孩子因学习、交际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家长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直面困难,教师要抓住机会采用多元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通过挫折鼓励激发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通过鼓励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帮助孩子掌握解决困难的能力,培养坚韧的人格特点。

(六)环境(Environment)

首先,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求有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会对孩子产生正向的影响,对培养孩子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欣赏和评价能力至关重要。良好家庭氛围的构建既要求家长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规范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又要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周围的优质资源。

其次,要打造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分为三步: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家长要努力控制负面情绪,使家庭温暖和谐;二是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着重培养孩子不同的习惯;三是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建立民主的家庭制度,培养孩子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等多重素养。

最后,要有良好的学校环境,通过倡导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内注意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福利待遇,配齐优质师资力量,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考评指标从教师“自身评优”导向向学生“全面发展”导向过度,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校内部环境。

四、现代家庭教育发展展望

第一,现代家庭教育领域研究应注重应用性。现阶段家庭教育研究多是对西方家庭教育模式的探讨或对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趋势讨论,针对微观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较为空白阶段,而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微观问题研究对指导家庭教育发展更具有应用价值,家长陪伴、亲子沟通等内容作为家庭教育重要议题,应对其开展模式和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第二,家庭教育的主导权问题需要普及明晰。“孩子成绩不好是自己的问题”“发展需要靠孩子自觉”这是在调查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家长观点,该观点反映了家长对小学阶段孩子家庭教育主导权的不清,社会需要明晰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开展中享有主导权,家长应主动培养孩子非智力素质,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对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主导权进行普及,是开展好家庭教育、培养优秀亲子文化之本。

第三,家庭教育“四方联动”培养机制的普适构想。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基于该理论,研究认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是不断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所以开展好家庭教育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四方联动。在政府层面上,需要完善培养机制,出台开展良好家庭教育的支持政策,成立家庭教育服务购买专项资金,控制好家庭教育信息泛化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学校层面,搭建家校联系网络,利用教师的专业性、权威性及时反馈问题,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在社区层面上,要调动资源弥补家庭教育开展不足,利用“四点半课堂”“家长学校”形式提供亲子双向教育服务,落实好政府下沉的家庭教育服务任务;在家庭层面上,营造开明活泼的家庭气氛,积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加强亲子沟通,促进优秀亲子文化建设。

第四,社会组织要主动作为。社会组织要整合资源,及时为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服务。一是要做好教导者,将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时普及到千家万户,指导家庭开展有效地家庭教育;二是做好介入者,要对问题家庭进行及时干预介入,调解家庭关系,促进亲子关系正常化;三是做好倡导者,要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积极呼吁政府在优秀家庭教育建设上加大投入,让更多的资源向家庭教育领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