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浅析材料物理专业认证体系课程的改革与评价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浅析材料物理专业认证体系课程的改革与评价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2-2-18 10:42:38      点击:

伍媛婷 田少宁 朱建锋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关键问题在于达到毕业要求,核心问题在于合理地评价过程和结果,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其中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执行与评价是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环节。依托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建设,以材料物理专业课程“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技术”为例,说明课程在专业认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课程大纲的制定,以实例说明如何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出如何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合理地评价过程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工程教育;材料物理;专业认证;课程大纲;考核评价

[基金项目] 2017年度陕西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技术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17Y033);2020年度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个中心,三个顶点,四个循环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27072003);2019年度陕西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四维一体学业指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9Y032)

[作者简介] 伍媛婷(1976—),女,江西南康人,工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田少宁(1981—),女,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朱建锋(1973—),男,甘肃静宁人,材料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0-0078-04    [收稿日期] 2021-04-16

一、材料物理专业认证体系课程建设背景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物理专业之一,2020年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该专业立足陕西,以无机非金属行业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领域从事材料制备与加工、研发、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半导体、电子信息、显示等相关材料与器件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在校生、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企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认证持续改进体系,对课程过程各环节的实施、监督与评价进行不断改进,以提升课程环节在专业认证中的作用。

在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改革和评价始终服务于毕业要求,使课程能够持续改进,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学者基于认证体系对课程的改革和评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王永泉等基于产出导向,提出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1];杨兆等对评价的重要性及合理的评价机制进行探索[2];胡泽安、王丽等对认证体系下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和实施进行了研究[3,4];蒋姗等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课程的主动性[5];钱晓耀等将质量工程统计技术引入课程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找出循序改进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因果关系[6]。

二、课程在认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毕业要求为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合理毕业要求的制定是达到培养目标的保障。如何能让全体学生达到所制定的毕业要求,课程是关键,需要将各项毕业要求融入课堂及实践教学中,结合各课程合理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有效的培养方法,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为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合理地制定课程内容和目标,并合理地分布用于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融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中,依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可分成不同的模块,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毕业要求的达成,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好地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三、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大纲的制定

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大纲的制定不仅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明确课程与指标点的关系,合理分解课程目标,并依据培养要求合理制定有效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以便更有效地评价达成情况,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质量。穆浩志认为课程大纲是“保障工程教育得以实施、提高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势必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7]。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课程大纲模板规范了大纲格式与内容,引导教师更好地思考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各部分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等。但是,教师不应局限于大纲模板,应结合自身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突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1.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需要所对应课程合理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作保障。表1是“微电子科学原理与技术(D类)”课程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表,该课程主要是讲授微电子制造技术相关工艺原理、应用及工艺设计等相关内容。为更好地完成学生所对应毕业要求的能力培养,课程目标中不但包含基材、光刻、刻蚀、氧化、离子注入、扩散等工艺原理和应用的讲授,而且,在工艺讲授中,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利用各工艺特点进行工艺设计及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并能够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能耗、经济、法律等相关问题。

2.有效教學方法的建立。教学大纲中,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确定的前提下,考虑到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微观性和抽象性特点,结合实验设备及实践操作,使微观的工艺宏观化,加深学生对抽象工艺原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在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及学时分配表中,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和特点,提出课程设计,明确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