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4期·基于地质工程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孙文洁 刘然 赫云兰 刘俊志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环境地质学
[基金项目] 2021—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1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水文地质学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开放课程建设”(J21ZD05);2021—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1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地球物理测井课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210203);2021—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煤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研究”(2021YJSDC06)
[作者简介] 孙文洁(1979—),女,山东枣庄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井水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赫云兰(1982—),男,黑龙江嫩江人,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从事煤田地质、煤层气富集成藏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刘 然(1997—),男,内蒙古赤峰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2019级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矿井水害防治和地下水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020-04[收稿日期] 2021-08-12
引言
传统的学科教育是以教材为导向,依据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无法准确衔接毕业要求和社会需求[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之一的《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高校全面推行。“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华盛顿协议》核心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理念)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该理念将教育重点放在教学成果产出,并依据成果反馈持续改进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OBE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编写课程大纲时,应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之间的支撑关系[2-4]。不同的课程需要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来反应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敦促下,构建“环境地质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并进行分析,对后续的教学内容持续改进,以期有效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教学效果[5,6]。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及其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是依据课程主要支撑毕业要求而确立,而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对于预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反映了学生能力达成的情况,其反馈结果也用于后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方法如下。
二、实践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环境地质学”旨在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兴趣。运用讲授、案例、讨论和启发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人类工程活动、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
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据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五个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1: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人地关系的演化进程、作用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耦合机制,能够用环评报告、图件、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目标2:理解和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危害、分布规律、预防和治理措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法律法规和水资源保护进行合理融合。
目标3: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形成原因、分布规律、预防和治理措施,理解和掌握原生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地方病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预防和治理措施,并履行环境地质保护重任。
目标4:掌握自然灾害和资源开发等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维护环境地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
目标5: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牢固树立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与课程教学目标分别对应的五个毕业要求指标点为。
指标点1:考虑社会、安全、健康、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前提下,能够用图纸、报告或实物的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指標点2:了解国家和地质工程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知识,能够基于地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指标点3:能够客观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4: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认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标点5:理解地质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重要性,能够在地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二)课程内容
该课程内容包括11个章节和4个实验,其中11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章土地资源与地质环境、第四章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第六章能源与地质环境、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第八章地质灾害、第九章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第十章全球气候变化与地质环境、第十一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四个实验分别为实验1入渗及地下水渗流实验、实验2水文地质环境演化演示、实验3间歇泉成因演示实验、实验4承压水模拟演示实验。9300B54E-E42E-4ED1-BD56-22189056A50C
课程目标1对应的章节为第一章、第二章;课程目标2对应的章节为第四章、实验2;课程目标3对应的章节为第八章、第九章、实验4;课程目标4对应的章节为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实验1、实验3;课程目标5对应的章节为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三)考核方法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实验成绩。
课堂提问成绩占比为10%,支撑课程目标1—5,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听课状态、是否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等方面;课后作业成绩占比为10%,支撑课程目标4,考核学生对环境地质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主要有多选题、论述题和分析题;实验成绩占比为10%,支撑课程目标2~4,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针对环境地质问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设计目标,从技术角度优选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
考试成绩占比70%,支撑课程目标1~5,主要考核学生对环境地质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评价结果分析
根據课程实际教学,经计算后确定课程目标达成度标准为60%,将计算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与标准对比,评价结果为达成或者未达成。以2016级地质工程专业50名学生为例,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从整体情况分析,课程目标1~5对应的达成度平均值分别为93.37%、89.18%、80.87%、79.24%和79.52%,全部在标准60%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整体目标达成程度较高,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指标点。从学生个体达成度分析,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5分别有1位和3位同学未达成标准,表明在后续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针对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学新进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进行重点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首先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制订了“环境地质学”课程目标,确定了课程目标与毕业指标、考核环节之间的支撑关系,依据支撑关系和各考核环节所占分数比例,构建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其次计算确定“环境地质学”课程达成度标准为60%,对教学结果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大部分学生达到标准,对于少部分学生未达标情况,分析教学薄弱环节,提出后续教学中应针对安全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持续改进。最后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达成度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定量评价,依据计算公式量化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后与60%达成度标准对比,分析得到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薄弱环节,对后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 上一篇:2022年第14期·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6/29
- 下一篇:2022年第14期·特色涉农专业跨学科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