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现性评价促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学习
徐君飞
【摘要】在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中,表现性评价体系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力等,探究了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中的应用,如行为表现、建构反应、作品呈现等三种形式。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拓展性课程 作品呈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5-02
1.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
关于表現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应着手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可参考了以下方面:
第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学生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而教师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机结合社会、经济、政治等相关问题。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现性评价具有多种形式,如报告、展览、作品集、轶事记录等,教师可通过以上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定位自身方向,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1]。
第三,挖掘学生潜力。在小学课程评价中,表现性评价体系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空间,尤其注重该体系的反馈性、鼓励性等。
2.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中的应用
2.1行为表现
在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学习中,行为表现是重要的表现性评价形式。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组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辩论、表演、朗读、演示、讨论等。具体而言,在“大可说老话”拓展课程中,教师可编纂课程评价表,其评价内容为你说我猜、趣味朗诵、游戏体验等,并制定相关模块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例如,趣味朗读模块,其评价标准为:在集体练习后,给予每个学生三次展示机会,若学生主动参与,并且回答的结果正确,教师就可奖励其2张“原道学子积分卡”,其问题设置可为“糯米髋臀晚米凳”是什么含义?答案为“形容某人喜欢聊天,一坐下来就讲个没完,以致忘记时间”,以及“头戴红翎帽,屋里烧缸灶”是什么含义?答案为“某人家里贫穷,但为了面子硬充富人,形容人虚荣”等。关于“大可讲老话”的课程目标,应有以下设定:其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理解方言中的一些俗语、惯用语,并能用简单的方言表达自身观点。其二,使学生体验到台州方言的乐趣,并能感知方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台州方言的地域性特征,因台州地处海隅,故而保留了古越及吴语音。总之,学生的现场表现可代表课程目标的完成度,教师可通过观察及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定,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2.2建构反应
在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建构反应是重要的表现性评价形式。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经常会借助多种形式的建构反应,如概念图、流程图、环抱图、统整表格、图解等,以此呈现学生的学习收获。例如,在“走进千古诗圣”的拓展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建构反应进行相关学习评价。具体而言,在讲解完杜甫的人生经历后,学生即可勾画诗人的人生轨迹图,以此反映学生对诗人生平的把握情况,随之进行师生或小组交流,使学生依据图画分析相关问题。此外,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诗人的朋友关系,使其了解相关典故[2]。以及,利用概念圈,学生可整体感知诗人形象,以明析杜甫之所以被尊为诗圣的原因,随之引导学生进行诗人形象的描述。
2.3作品呈现
在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学习中,作品呈现是重要的表现性评价形式。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经常运用作品呈现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如读书笔记、微视频、海报、观察日记等,以此进行展示及交流。例如,在“走进科幻小说之父”拓展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做好读书笔记,如游历图、角色评价、场景再现等。具体而言,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学生可依据故事情节对事件及地点进行图画展现,即故事情节的凸显可通过轮船、火车、山洞等进行图形展示。例如,在“绿野寻踪”拓展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符号、文字、绘画等多种形式做好观察日记,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展现其内心世界。具体而言,教师可为学生阅读《我的郊外观察日记》这一科普读物,并引领其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昆虫等,学生就可通过标签、表格、箭头、便条、序号等多种形式进行事物的观察记录,也可在观察日记中配上插图及照片,从而激发其创作兴趣,掌握作品呈现方式。
综上所述,为促进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学习,要综合运用行为表现、建构反应、作品呈现等三种表现性评价形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表现性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大可讲老话、走进千古诗圣等拓展课程,对课程评价、课程目标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编纂课程评价表、借助思维导图、故事的图画展现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慧娴.谈小学语文低年段表现性评价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6):34.
[2]谢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反思 2019/4/30
- 下一篇: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效率的教学思考 2019/4/30